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何處是歸程的結果 展開

何處是歸程

樂黛雲先生自傳性隨筆集

內容簡介


本書為樂黛雲先生自傳性隨筆集,收錄讀書、治學、憶舊等文章四十餘篇,誠如樂先生自言:“我以自己的生命在混沌的時空中將各種點點線線莫名其妙地連成一片,造就了我的歷史,這歷史屬於我自己。”
《父親與童年》《藍色的天堂》《山城中學生活一瞥》《北上求學》數篇追憶早年隨修女學鋼琴,望彌撒,“七七事變”後下江人疏散到貴陽,以及輾轉北上求學的經歷。《土改:第一次靈魂的搏鬥》《我突然成了“極右派”》《我不認罪》數篇寫土改以至反右、“文革”期間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開闢一個新的學術空間》《哈佛印象》《伯克萊的陽光》《走向世界》追憶在王國維、吳宓湯用彤等前輩學者的引領下辛勤耕耘,尤其是改革開放后留學哈佛,把比較文學學科引入國內,從而使這一學科呈現嶄新局面的治學經歷。

作者簡介


樂黛雲,女,苗族,1931年1月出生,生於貴州貴陽。北京大學現代文學和比較文學終身教授、國學大師湯一介遺孀 中國比較文學學科創始人,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全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樂黛雲先生雖一生歷盡坎坷,但在王國維、魯迅、吳宓等一代文化先驅的引領下,矢志不渝地耕耘逾半個世紀;尤其在“文革”后率領學人奮勉前行,從而使我國比較文學研究隊伍成長為與法國、美國鼎足而三的一支生力軍。
主要著、譯有《比較文學原理》(1987)、《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1987)、Intellectuals in Chinese Fiction(英文版,1987)、《跨文化之橋》(2000),以及散文集To the Storm(英文版,1986)Als hundert Blumen bluhen Sollten(德文版,1986)、《透過歷史的煙塵》(1987)等。

目錄


自序 1
1 思想性格的萌生
父親與童年 003
藍色的天堂 006
困頓與轉機 010
山城中學生活一瞥 015
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海洋中 019
2 初出家門
北上求學 025
我趕上了舊北大最後一站 029
新舊之交 034
3 階級鬥爭
愛國的行動 043
土改:第一次靈魂的搏鬥 045
我突然成了“極右派”
——人民最兇惡的敵人 047
我不認罪 050
“史無前例” 053
4 重返北京大學
20 世紀最了解中國的人 059
最看重全民思想的自由與自覺的聲音 063
肯定信仰和宗教的必要性 066
要個人有自由選擇之權 069
開闢了一個新的學術空間 074
魯迅、尼采、茅盾 079
事實就是事實 084
5 大洋彼岸
哈佛印象 089
在美國,先看說明書 093
伯克萊的陽光 097
卡羅琳一家 101
我的第一本英文學術著作 105
知識分子是一個含混的概念 109
6 新的學術生涯
在自己的國家裡自由走來走去 115
我只想潛心讀書和教書 119
走向世界 123
接受與影響 127
闡發研究 134
7 我與文化熱
中國文化書院:一個新的民間學術團體 153
現代意識 159
擴大比較文學視野:關於中國和歐洲
的兩場現實主義論戰 162
關於主題和意象的探討 170
中國文類學 175
文學與自然科學 182
8 料想不到的1980 年代的終結
獻給自由的精魂 191
現代保守主義的提出 197
9 1990 年代:從文化熱到國學熱
后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劇變 207
“野蠻精悍”的新鮮血液 209
我的研究興趣也轉向了傳統文化 214
關於中西詩學對話的思考 219
第一部《世界詩學大辭典》 228
文化轉型與文化差異 230
結 語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