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匾

中華名匾之一

《留余匾》現存於河南省鞏義市康百萬莊園,為中華名匾之一,長1.65米,寬0.75米。造型猶如一面迎風招展的黃色旗幟,金底黑字。全匾共計174個字,除標題“留余”二字為篆書外,其餘為字體流暢的行楷。該匾是同治年間進士牛瑄所題,做於1871年,已有100餘年歷史。該匾是康家訓示家中子弟的家訓匾,是儒家“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中庸思想的集中體現,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原文


留余匾
留余匾
留余留耕道人《四留銘》云:“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蓋造物忌盈,事太盡,未有不貽後悔者。高景逸所云:“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園老伯以“留余”二字顏其堂,蓋取留耕道人之銘,以示其子孫者。為題數語,並取夏峰先生訓其諸子之詞以括之曰:“若輩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盡而已。”時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題。
留余匾
留余匾

釋義


留余匾
留余匾
留余
留耕大人王伯大的《四留銘》中說:“留有餘地,不把技巧使盡以還給造物主;留有餘地,不把俸祿得盡以還給朝廷;留有餘地,不把財務佔盡以還給老百姓;留有餘地,不把福分享盡以留給後代子孫。”大概老天爺反對貪得無厭,做事過份。因為太過份了,沒有不留下悔恨的。明朝隱士高景逸說過:“遇事讓人一步,自然有周轉的餘地;遇到財務放寬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樂趣。”推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坦園老伯把“留余”二字題於匾額,掛在堂上,大概就是採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銘》來告謀誡他的後代子孫吧!為你們寫這幾句話,並取夏峰先生教訓他兒子的話,概括起來說:“你們這些後輩知道發家之道嗎?那就是凡事留有餘地,不做盡做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