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今四川省三台縣別稱,三台縣在歷史上曾為潼川府路路治、潼川州州治、潼川府府治。
其中,潼川府路,原置於梓州(今四川省三台縣),宋孝宗乾道六午年(1170年)移治瀘州,瀘州自此成為一路首府。
潼川
潼川就是如今的三台縣,曾經四川的第二大重鎮,潼川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為蜀國酋長妻王國轄地。南朝劉宋元嘉九年(432)分廣漢郡置新城郡,置北伍城縣(縣治今
潼川鎮),以伍城水(今凱江)為縣名。北朝西魏改伍城縣為新城縣,恭帝三年(556)又改為昌城縣。
北周改始平縣為涪城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新州為梓州(以梓潼水命名,治地今縣城潼川鎮),大業三年(607)改昌城縣名郪縣。唐宋郪縣、涪城縣仍置。明洪武九年(1376)改潼川府為潼川州,並郪縣入州,州屬四川省。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潼川州為潼川府,以潼川州本州置三台縣,為附郭首縣。縣名以城西二里的三台山得名,沿用至今,共歷2204年。民國24年(1935年)四川省建立行政督察區,三台縣隸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三台縣縣城潼川鎮,東漢時為郪縣平陽鄉,南朝劉宋置北伍城縣,為新城郡治所,始建城於此。經歷代維修改建,城池基址變化較大。明天順(1457-1464)中,伐石更修州城,周長約5公里,城牆高5米余,設4門,今東、南門城樓、門洞仍存。
今潼川古城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