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名園
洛陽名園
指北宋時期洛陽城郊的花園、宅園、別墅,多數是在唐代舊園的故址上修葺改建的。北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1095)提到唐代公卿貴戚在洛陽的府邸園林有1000多處,后因戰亂,池塘竹樹廢為丘墟,高亭大榭成為灰燼。北宋時有的修復,李格非曾遊覽並加以評述的有20處。其中花園3個、宅園6個、別墅11個。
洛陽名園
又如環溪。全園以溪、池的水景為主題。南有一池,北面復有大池,以兩條溪流,左右環抱相接,在這環水區域中布置亭榭樓台。大池南有亭,北有涼榭,榭南有多景樓,榭北有風月台,南望嵩山少室,龍門大谷,北望宮闕樓台,全收眼底,確能巧於因借。園中花木林中辟空地,花盛開時,可搭帳篷賞花,也是匠心獨運。
再如湖園,以開朗平遠的水景為主題。園中有湖,湖中有洲,洲上有堂,稱百花洲;它與北岸的四並堂、西岸的迎暉亭,鼎足而三。過橫池,從開朗的湖區進入幽閉的景區,從林中沿曲徑到梅台知止庵,穿過竹林小徑到環翠亭,景色幽靜,同開朗的湖區形成對比。園中的翠樾軒,四周遍植花卉,用色彩鮮艷的花來襯托亭軒;以池水波光反襯花卉,別有一番境地。李格非在記中寫道:“洛人云,園圃之勝不能相兼者六,務宏大者,少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水泉者,難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園’而已。予賞游之,信然。”
別墅 如董氏西園,其布局特點是取山林之勝,亭檯布置不用軸線對稱方式,花木種植也不成行列。自南門入園,有三堂相望,過小橋,登高台,可略見園林全景。是引人入勝的“起”法。越台往西,竹林環抱中築有一堂,深處有泉池,池中有石雕的荷花,水自花間湧出,此為湧泉式理水手法。再進為樹木森森的一區幽深靜謐,林中築有一堂,“盛夏燠暑,不見畏日,清風忽來,留而不去”,是避暑佳處。再沿竹林中小路穿行,豁然開朗,呈現出漣漪漾漾的湖池區。池北面有高亭,南面有堂,遙相呼應;登亭可總覽全園勝景,這是一“結”的布局手法。
特點 從《洛陽名園記》記述中可以看出,北宋宅園別墅都採取山水園形式。在面積不大的宅旁園地里,就低鑿池,引水注沼,因高累土為山,但很少疊石,亭廊建築依景而設,散漫自由布置。布局的章法,借景的運用,理水的技藝較前代都有較大的進步。
洛陽名園
洛陽名園
洛陽名園
洛陽名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