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性呼吸衰竭
中樞性呼吸衰竭
中樞性呼吸衰竭指由呼吸中樞(延髓、橋腦和丘腦)的直接損傷,或繼發損害,或脊髓疾病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損傷而引起的呼吸衰竭。中樞性呼吸衰竭的病因有藥物作用,最常見的是麻醉鎮靜劑;結構性病變,如顱腦外傷、腦出血、腦梗死和腦腫瘤等;代謝性疾病的影響,如尿毒症、肝性腦病、粘液性水腫等;感染性疾病,如腦炎、腦膜炎、腦膜腦炎及中毒性痢疾等。其發病機製為支配呼吸肌運動的神經中樞不能產生正常的神經衝動,使呼吸運動減弱。臨床表現為呼吸頻率、節律和幅度將發生不同的變化,表現為呼吸變淺、變慢、點頭樣呼吸、口唇發紺、可伴有精神錯亂,嚴重者可有抽搐、昏迷。治療上應及時建立人工氣道和機械輔助通氣,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中樞性呼吸衰竭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全身器官組織缺氧,繼續發展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預后與原發病密切相關,如能解除導致呼吸衰竭的病因,則預后較好,否則預后很差。
● 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急診科
● 引起中樞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具體如下。
● 感染: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炎、腦膜炎、腦膜腦炎及中毒性痢疾等。
● 顱腦非感染性疾病:如腦血管意外、顱腦外傷、顱腦腫瘤,以及可致顱內壓增高或腦疝的各種疾病。
● 中毒:嚴重缺氧及(或)高二氧化碳血症,如各種原因所致心臟驟停、窒息等。
● 藥物:麻醉藥物或其他鎮靜藥物過量導致呼吸中樞抑制出現呼吸衰竭。
● 代謝異常:各種代謝異常亦可引起呼吸中樞抑制,如黏液性水腫、肝衰竭及尿毒症等。
● 主要表現在呼吸節律和頻率方面的改變。
● 潮式呼吸:即過度換氣后的呼吸暫停,周期性出現的。在過度呼吸期逐漸增大換氣量,達到頂峰后,再逐漸減少換氣量。一般過度換氣期比呼吸暫停期長。多發生於大腦半球病變。
● 中樞性神經源性過度呼吸:是一種節拍樣、規則性的過度呼吸,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呼吸頻率增至30~60次/分,深快而均勻的呼吸,常伴有鼾聲及吸氣凹陷。多發生於中腦被蓋損傷。
● 共濟失調性呼吸:指完全不規則的異常呼吸,次數減少、深淺不等,有的混有呼吸暫停。多發生於延髓病變。
● 長吸氣呼吸:是一種持續的延長性吸氣痙攣。吸氣持續2~3秒,呼氣也持續,但不規則。多發生於腦橋首端的被蓋病變。
● 常見癥狀有煩躁不安、譫妄、意識障礙、昏迷、抽搐、去大腦強直、痴獃甚至死亡。
● 因毛細血管缺氧,可發生皮膚黏膜的青紫,尤其是口唇及口腔黏膜較明顯。
● 消化道因缺氧導致胃黏膜糜爛、充血,可有嘔血和便血。
● 可有心率加快甚至心律不齊而導致心力衰竭。腎臟缺氧可引起腎功能損害,出現少尿甚至無尿。肝臟可增大。
● 確診需行血氣分析、電解質及其他檢查。
● 血氣分析
● ● 靜息狀態吸空氣時動脈血氧分壓(PaO2)<60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mmHg為Ⅱ型呼吸衰竭,單純動脈血氧分壓降低則為Ⅰ型呼吸衰竭。
● 電解質檢查
● ● 呼吸性酸中毒合併代謝性酸中毒時,常伴高鉀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合併代謝性鹼中毒時,常有低鉀和低氯血症。
● 其他檢查
● ● 如肺功能檢查、胸部、頭顱影像學檢查等可提供疾病發病線索。
● 醫生是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診斷該病。
● 病史:藥物、中樞性神經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病史。
● 臨床表現:表現為與腦解剖結構損傷相關的呼吸頻率、節律和幅度變化。
● 輔助檢查:血氣分析顯示PaO2<60mmHg和(或)PaCO2>50mmHg。影像學檢查為疾病提供病因診斷。
● 本病需要與周圍性呼吸衰竭相鑒別。
● 如出現呼吸頻率、節律、頻率變化,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可通過血氣分析、電解質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 病因治療
● ● 積極針對病因治療,如考慮感染應積極抗感染治療,毒物或藥物中毒行解毒治療。有顱內壓增高或腦疝者應立即脫水,必要時手術減壓,以改善呼吸。
● 保持呼吸道通暢
● ● 經常吸痰,注意體位以利排痰,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以減少無效腔,有利改善呼吸。
● 氧療
● ● 應從低濃度開始,每天逐漸增加吸入氧濃度達30%以上。給予含5%二氧化碳的氧最佳。
● 機械呼吸
● ● 應用機械呼吸裝置或呼吸機通氣,增加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
● 中樞性呼吸衰竭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全身器官組織缺氧,繼續發展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 如果能解除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則預后較好;如果病因不能解除,僅對症治療,預后較差。
● 積極治療原發病。
● 藥物的使用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能隨意增減藥量,以免發生嚴重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