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肝炎,通過腸道傳染,簡稱甲型肝炎、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常在衛生條件差及衛生習慣不良的地區出現,大都發生在幼兒期和兒童期。社會地位和經濟水平低下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過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傳播。甲型病毒性肝炎大多為隱性感染和亞臨床感染,僅少數有典型癥狀,如寒戰、發熱、全身乏力、食慾下降、腹部不適、黃疸(軟齶黏膜、鞏膜、皮膚顏色發黃)、尿色加深等。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以適當休息、合理營養為主,輔以藥物支持療法和對症治療。甲型病毒性肝炎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急性重型甲型病毒性肝炎很少見,但如果不及時進行肝移植,病死率較高。甲型病毒性肝炎雖然容易傳染,但可以控制,控制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住“病從口入”關。甲型病毒性肝炎治療效果較好,病死率低於0.1%。通常在2~4個月內恢復,少數患者病程較長或有反覆,但最終痊癒,不轉為慢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病後一般可獲得終生免疫,不會再次患上本病。
● 消化內科或內科、感染科
●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下人群更容易患甲型病毒性肝炎:
● 吃沒煮熟的毛蚶等海鮮類食物的人。
● 與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觸的人。
● 經常與別人共用餐具的人。
● 不注意飲食衛生的人。
●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潛伏期為15~45天,平均30天。大多數人沒有明顯表現。病情的輕重主要與年齡有關,年齡越小,癥狀相對較輕。有癥狀者,會有以下表現:
● 感覺很冷,並全身顫抖
● 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
● 感覺全身沒有力氣
● 不想吃東西
● 厭惡油葷
● 上腹部飽脹
● 軟齶黏膜、鞏膜、皮膚顏色發黃
● 正常喝水,但小便顏色加深,像濃茶一樣
● 皮膚瘙癢
● 糞便顏色變淺
● 急性重型甲型病毒性肝炎進展迅速,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一般還有以下表現:
● 精神萎靡不振
● 意識模糊
● 頻繁噁心、嘔吐、打嗝
● 有皮膚淤點或淤斑
● 鼻出血
● 嘔血
● 大便有血
● 需要做血清病原學檢查、肝功能、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查,來確診甲型病毒性肝炎。
● 血清病原學檢查
● ● 可以明確診斷。醫生主要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甲肝抗體,來判斷是否患有甲型病毒性肝炎。
● 肝功能
● ● 觀察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是否升高,了解肝功能損害程度,有助於診斷。
● 血常規
● ● 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白細胞總數、淋巴細胞的數量,初步判斷是否有病毒感染。
● 尿常規
● ● 了解是否有尿膽原、尿膽紅素,幫助診斷。
● CT、X線和磁共振成像
● ● 主要目的是查看肝臟是否有佔位性病變,用於鑒別肝臟的其他疾病。
● 根據接觸史、典型臨床表現,結合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血清學檢查等,就可以做出診斷。
● 與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觸,或生活在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的地方。
● 出現全身沒有力氣、不想吃東西,皮膚或黏膜顏色發黃等典型表現。
● 血常規發現白細胞減少或正常,淋巴細胞輕度增加。尿常規發現尿膽原、尿膽紅素升高。可作出初步診斷。
● 肝功能檢查發現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升高。
● 血清中測出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體(抗HAV-IgM)、抗甲型肝炎病毒IgG抗體(抗HAV-IgG)。
● 甲型病毒性肝炎與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能會出現類似癥狀。因此在出現乏力、尿色加深等癥狀時,不能確定就是甲型病毒性肝炎,一定要及時就診,進行血清學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等檢查,請醫生確診並治療。
● 急性期治療以適當休息、合理營養為主,輔以藥物支持療法和對症治療。需避免飲酒、過勞和使用損害肝臟的藥物。急性重型甲型病毒性肝炎需加強重症監護,進行綜合治療,促進肝細胞再生。
● 急性期要注意早期卧床休息直到癥狀緩解,黃疸消退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
● 急性重型甲型病毒性肝炎必須絕對卧床休息。
● 食慾減退、厭油膩時,宜進食清淡的低脂半流質食物。
● 病情好轉后,可以攝入充足熱量,及時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
● 常用藥物有甘草酸二銨,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保護肝細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如果黃疸消退不順利可能需要應用糖皮質激素。
● 按中醫辨證論治,可使用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茵陳四苓散等方劑進行治療。
● 進食差者,可使用10%~25%葡萄糖液,補充能量。
● 噁心、嘔吐者,可用甲氧氯普胺、維生素B6等,有鎮吐的作用。
● 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 急性重型甲型病毒性肝炎很少見,但如果患者不及時進行肝移植,病死率較高。
● 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后,通常在2~4個月內就可恢復,少數患者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但最終可以痊癒,不轉為慢性肝炎。
● 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死率隨年齡變化而明顯不同,年齡越大,病死率越高,大於40歲患者病死率可達2.1%。
● 患甲型病毒性肝炎后,大多數人可產生持久免疫,不會再患本病。
● 早期發現傳染源,需立即按消化道傳染隔離至病後3周。應對患者的糞便和排泄物嚴格消毒,還要對其居住、工作、活動頻繁的場所儘早進行消毒。
● 托幼機構、集體生活的機構發現甲型肝炎后,除將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外,應對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45天。
● 生產經營食品的人員要定期檢查。
● 積極改善居住和衛生條件,養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 共用餐具應消毒,加強水源、飲食、糞便管理,把好“病從口入”關。
● 對一些自身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毛蚶、螺螄、螃蟹等,食用時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絕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飲食習慣。
● 密切接觸甲型肝炎患者的易感者,需要在2周內接種免疫球蛋白(人血丙種球蛋白),可以預防本病。
● 廣泛開展疫苗接種是控制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