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風限電

制約風電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棄風限電是指,風機可以正常運作,但因為電網消納能力不足、風力發電不穩定、建設工期不匹配等而使得風電機組停止運作的現象。

在中國,三北(華北、東北、西北)是棄風限電重災區,尤其以河北省張家口、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等地最為嚴重。按照國家能源局政策,對於棄風限電較嚴重的地區,在問題解決前原則上不再擴大風電建設規模。

問題原因


大規模風電的消納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我國在這方面的問題更加突出。一方面,我國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資源地市場規模小、難以就地消納,而國外風資源相對分散,80%以上的風電接到10千伏以下配電系統,能夠就地消納;另一方面,風電本身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點,風電併網需要配套建設調峰電源,而我國風電集中的“三北”(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基本沒有調峰能力。此外,跨區輸電能力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致“三北”地區棄風限電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東北的主要問題是火電和風電的衝突問題,目前風電要給其他電源讓路;西北地區主要問題在於用電負荷過小;華北則主要是通道問題。

解決措施


2013年國家能源局下發《關於做好2013年風電併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指出,隨著我國風電裝機快速增長,2012年部分地區棄風限電現象嚴重,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瓦時。
通知中指出,大量棄風限電暴露出我國能源管理存在問題。該通知明確提出,把風電利用率作為年度安排風電開發規模和項目布局的重要依據,風電運行情況好的地區可適當加快建設進度,風電利用率很低的地區在解決嚴重棄風問題之前原則上不再擴大風電建設規模。
根據《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全國累計併網運行的風電裝機容量要達到1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
就目前發展情況而言,風電累計裝機加上國家能源局公布核准項目,從理論上講,規劃目標與具體實施項目已經完全對接,關鍵在於擬建項目是否能夠全面落實並且順利併網。
2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於做好分散式電源併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承諾將包括風電在內的分散式電源併入國家電網,並提供優惠併網條件、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優化併網流程、簡化併網手續、提高服務效率等。
此舉無疑將解決風電併網難的發展瓶頸。然而,作為新興產業,風電行業的成熟和技術進步都需要以市場規模為基礎的支撐。而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和市場規模,則必須輔以完善的政策支持。
業內人士建議,短期應儘快加速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辦法》,中期應推進能源管理體制改革,長期則應儘快落實2002年以來的電力體制改革,加快輸配分開。

未來規劃


對於業內普遍關注的“十三五”風電裝機目標,在近日舉行的2015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處長李鵬回應稱,我國風電“十三五”規劃目標、電價和政策措施還在研究中,但可以肯定的是,風電“十三五”規劃重點不是裝機和併網目標,而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重點解決棄風限電問題。
穩定性政策助推行業發展
“我們應更多關注相關政策的落實,而不僅僅是關注規劃的目標,在併網消納、補貼資金、成本下降等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之前,即使制定了一個非常高的發展目標,未來如何將目標落地也是需要慎重討論的問題。”李鵬表示,因此,“十三五”風電工作重點不是規劃目標,而是穩中求進,保持政策穩定性。具體包括:裝機目標不低於“十二五”時期年度市場增量;項目布局集中與分散並舉;完善補貼政策,促進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落地。“十三五”會積極拓展的領域包括:消納能力充足的地區建設規模上不封頂;推動技術進步,促使風電成本下降;在行政管理領域進一步簡化風電項目的市場准入等。 
政策制定者建議市場參與主體不必過度關注規模指標,因為中國風電的裝機增速仍令人期待。我國《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到“十三五”末期,我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
相關數據顯示,2010-2014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增長的比重從7.9%上升至10.3%,其中水電增長最快,其次是風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高級諮詢王信茂表示,風電是當前技術較為成熟、能夠規模開發並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風電已成為我國繼煤電、水電之後的第三大電源,需要加快發展,不斷提高風能利用水平。
“要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的目標,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至少要達到7.5億-8億噸標準煤。按現有工程進度折算,到2020年,風電新增發電量至少要在3000億千瓦時以上。”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
業內預計,“十三五”規劃展望的2020年風電2億千瓦目標將會上調至2.5億-2.8億千瓦。“十三五”是我國關鍵的轉型期,經濟轉入新常態,能源也將轉入新常態。在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看來,未來五年,要切實落實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戰略部署,就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要對能源生產、消費、體制、技術發展等領域開啟根本性轉變。
中國風能協會一位專家認為,與其緊盯風電“十三五”裝機規劃目標,不如更加切實地關注發電的消納和利用效率。當前源於用電需求有限、電力外送困難等原因的消納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