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血常規的結果 展開
- 血常規
- 白細胞的指數偏高這一現象
血常規
血常規
血徠常規是臨床檢查的基礎項目,通過測定與分析血液中有形成分質與量,進而輔助相關疾病的診療。它主要是對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相關指標進性綜合性分析,是診斷、治療、隨訪疾病的常用指標。血常規是臨床檢查的基礎項目,通過測定與分析血液中有形成分質與量,進而輔助相關疾病的診療。
● 標本類型:血液
● 相關疾病:
● 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
● 健康體檢的人群。
● 常規查體的住院病人。
● 血液系統疾病的人群。
● 感染的患者。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 是否空腹:否。
● 血常規檢查無需空腹,若血常規與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等生化項目同時檢測,建議空腹:檢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可飲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 采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分鐘直至不出血,注意不要揉,也不要讓針眼沾水。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 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比容、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血小板計數、淋巴細胞計數和百分比、中性粒細胞計數和百分比、單核細胞計數和百分比、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和百分比、嗜鹼性粒細胞計數和百分比、血小板比容、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等。
● 根據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可診斷貧血;
● 根據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可以初步判斷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
● 根據血常規檢查可直接診斷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減少症、白細胞減少症。
● 根據血紅蛋白量將貧血分為輕、中、重度;
● 粒細胞計數高低是粒細胞缺乏症輕重的指標;
● 白細胞計數過高或過低都是肺炎病情危重的表現。
● 消化道出血患者若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進行性下降,提示活動性出血。
● 細菌感染的患者抗感染治療后白細胞計數仍上升或不下降說明感染並未控制。
● 嚴重貧血或血小板降低的患者輸注紅細胞懸液或血小板懸液后隨訪血常規可觀察輸血治療的療效。白血病化療后血常規中紅細胞和白細胞計數以及外周血幼稚細胞都是反映療效的指標。
● 例如,血常規可用於監測化療、放療引起的不良反應。
● 例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發病時,外周血中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原幼細胞比例、嗜酸和嗜鹼性粒細胞計數等指標與預后相關。
徠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 [1]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3] 沈悌,趙永強。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4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 [4] 尚紅,王毓,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5] 許文榮,林東紅。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