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川古城

羅川古城

羅川古城地理位置是在四郎河北岸,風光秀麗,產品、周邊環境宜人。

簡介


羅川古城
羅川古城
羅川古城位於四郎河北岸,風光秀麗,地理環境宜人,街道中心有三座高大的明趙氏石坊,最東邊的是恩寵坊,建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系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為其母劉氏高氏所建,街西邊為清官坊和天宮坊,均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四月,系慶陽府真寧縣為紀念趙邦清所立,這三座石坊各高 約10米,寬約20米,全以紅砂岩鑿磨鑲砌而成,通體雕梁彩繪,布滿人物、飛禽、山水、雲煙、樹木、花卉等浮雕圖案。大幅匾額分左、中、右三品,上、中、下三層高懸。是我省公存的唯一石坊,具有很高的雕刻工藝和建築藝術,1963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古城羅川小學(原城皇廟)大門兩旁,距趙氏石坊約200米處,有一對高大的鐵旗杆,高約16米,旗杆穿過兩尊側首張目露齒相望的鐵獅後部,頂有飛鶴展翅欲起,身蟠雙龍,方頭四角各豎小旗,旗中有“斷”字飾,作飄揚狀,斗角下系小鈴,迎風作響。桿下部懸砌一對聯,右聯“社薦雞豚留永日”,左聯“旗翻熊虎待靈風”。桿有銘文,鑄於清代道光二十六年,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天殿


在古城羅川的街道東部(今正寧二中院內)還有清代建造的文廟天殿(羅川古城內原有規摸龐大的文廟,今僅存大殿),大殿座北面南.硬山頂.房脊兩端有鴟吻飾,面闊五間,柱頭斗拱為雙抄雙下昂,昂嘴甚長,至今保存完好。據史志記載,該文廟初建於元代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年知縣郭鈞重修.明末毀於兵,清順治時重修,康熙、雍正、乾隆時均作過補修和維修。大殿周圍現保留五顆高大的“漢柏”,為古城羅川增添了古色古香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