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千年艾的結果 展開

千年艾

千年艾

徠千年艾,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 Makino ex Cham. et Schltr. [Artemisia chinensis L. ]的葉。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散風寒,化痰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百日咳,泄瀉,淋濁,白帶,癰腫疔毒。

別名


蘄徠艾、玉芙蓉、香菊、白艾、白香菊、蜂草、白芙蓉、海芙蓉、岩頭白。

入葯部位


葉。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功效


散風寒,化痰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百日咳,泄瀉,淋濁,白帶,癰腫疔毒。

相關配伍


1、治風寒感冒:芙蓉菊干葉15-18g。水煎,調冰糖服。(《福建中草藥》)
2、治遺精、白濁:芙蓉菊鮮葉15g,豬腰2隻。燉服,連服數次。(《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疔:芙蓉菊鮮葉、野菊鮮葉。搗爛,調蜜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4、治癰疽初起:芙蓉菊適量,丁香末、江南香末少許。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芙蓉菊半灌木,高10-40(-60)cm。莖直立,多分枝,枝、葉具密生的白色細絨毛而呈灰綠色。葉互生;葉片狹匙形或狹倒卵形,長2-3cm,寬5-8mm,先端3-5齒裂或分裂,基部漸狹,邊緣無鋸齒,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頭狀花序黃綠色,盤狀,直徑4-5mm,有梗,生枝端的葉腋,多數頭狀花序在枝端排成總狀;總苞片2-3層,外層總苞片葉質,外被灰白色短柔毛;花管狀,外圍的花雌性,花冠先端2-3齒裂,中央的花兩性,花冠先端5短裂。瘦果有5稜角,先端有撕裂狀的鱗片。花期春季。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邊、海灘石隙中。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並常有栽培。

相關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按《南越筆記》,洋艾本不甚高,宜種盆盎,綠葉茸茸如車蓋,可療疾,兼卻火災,當即此草。而俗間以廣中所植,皆呼為洋,作記者仍其陋習,殆未深考。今京師多畜於暖室,經冬不凋,尚呼為蘄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