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秋收起義
鄂南秋收起義
在中共湖北省委的領導下,中共鄂南特委於1927年9月9日凌晨發起了以“中伙鋪劫車”為起點,遍及鄂南各縣的農民秋收起義。鄂南農民秋收起義,堅持40餘日,遍及鄂南全區和鄂東3縣,參加起義的農民革命軍和農民群眾達10萬之眾,處決土劣七八百人,是中共八七會議后湖北第一個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
目錄
鄂南秋收起義
中共八七會議后,湖北省委將咸寧、蒲圻、嘉魚、通城、崇陽、通山及武昌共7個縣劃為鄂南起義區。中國共產黨在鄂南地區有較強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到1927年8月,鄂南地區有共產黨員2200餘人,工會會員26256人,農民協會會員達24萬之多,工農武裝超過萬人,擁有長短槍254支。當時省委認為,湖北的農民運動工作“以鄂南為最佳”。
中共湖北省委為組織領導秋收起義,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制定了《鄂南農民暴動計劃》,提出鄂南的農民起義以蒲圻、咸寧為中心。成立了以吳德峰為書記的中共鄂南特委,負責全區起義的指揮。確定將起義日期定為9月10日,以配合湖南起義。組建了鄂南農民革命軍,下轄5路指揮部,由聶鴻鈞任總指揮,曹正常任副總指揮。通城、通山、嘉魚、蒲圻等縣都成立了農民革命軍。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亦農先後兩次赴鄂南檢查起義準備工作。
9月8日下午,鄂南特委得悉:當晚有一列從武昌開往長沙的軍運火車,途經中伙鋪。載有銀餉、子彈,押運兵力約1個班。特委委員黃赤光指揮300餘農軍劫車。9日晨3時許,列車到達蒲圻中伙鋪車站,黃赤光率全副武裝農軍八九人,假借國民黨軍第13軍登車檢查。上車后,鳴槍警告押運士兵繳槍,埋伏在鐵路兩旁的農軍聽到槍聲蜂擁而上,俘獲全部押運士兵,繳槍16支,子彈5箱,銀元86塊,紙幣3.4萬元。鄂南農民秋收起義從此全面爆發。
9日,咸寧集中800餘農軍,按計劃毀鐵路,割電線,切斷通訊、交通。蒲圻農軍及起義群眾從四面八方包圍了縣城,因縣城駐軍增加,將農軍分到農村,懲處土豪劣紳,撬鐵路,毀電線,使羊樓司至汀泗橋200餘公里鐵路沿線陷於癱瘓。
12日,蒲析縣2萬餘暴動農民繼續圍困縣城,使縣城駐軍不敢出城一步。
嘉魚農軍亦舉行起義,佔領米埠鎮,馬橋國民黨駐軍在農軍威懾下投誠。13日,農民革命軍對咸寧縣城已形成包圍之勢。與此同時,崇陽、通城、武昌及大冶、陽新、鄂城等縣農民群眾,紛紛響應而起,懲處土豪劣紳。15日,由劉鎮一、曹正常擔任正、副指揮,集中咸寧、通山、蒲圻、嘉魚等縣農軍9000餘人攻打咸寧縣城,激戰三四小時,未克。劉鎮一見內應無動靜,又悉國民黨援軍將到,決定撤退。咸寧縣城未克,國民黨派兵鎮壓。16日,攻打咸寧縣城之農軍退守馬橋、柏墩一帶,國民黨軍尾追而至,農軍苦戰3日,馬橋失守,退至柏墩。23日,農軍控制的柏墩、汀泗橋、白沙橋接連失陷,被迫撤至通山縣境。10月初,國民黨軍“進剿”通山,各縣農軍亦遭“圍剿”。嘉魚農軍由呂金城、李文卿等率領轉入阮家山、大岩山、仙人洞等地堅持鬥爭。蒲圻部分農軍撤至木蘭寺山,轉入地下鬥爭。中共通城縣委兵運工作失敗,咸通農軍孤立無援,咸通軍事委員會被迫解散。咸寧農軍由曹正常率領在咸通邊境之大埠山堅持鬥爭。通山農軍組成3路游擊隊,分別進入沉水山、九宮山、消水山等地堅持游擊鬥爭。
鄂南秋收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