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苓

何少苓

何少苓,女,廣東南海人,工學 碩士,教授級高工。

人物簡介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家何少苓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家何少苓
1967年畢業於 清華大學水利系河川樞紐與水電站建築專業,獲學士學位;1970年2月至1979年9月,在 黃河水利委員會設計大隊黃河水利委員會科研所工作,任技術員,從事水電工程設計和科研工作;1979年9月至1982年7月在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與河口海岸動力學專業讀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1982年7月至今,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作,先後擔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水力學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水力學所副所長、院副總工程師、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院職稱及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院科技委員會委員等職。

主要成果


1)1994年之前
在國內率先引入破開運算元法用於河口海灣的二維不恆定流數值模擬計算,並成功用於珠江口、長江口、杭州灣、鴨綠江口、渤海灣、太湖、黃浦江等多個海域和江湖水域的計算中,該法已被國內同行不斷發展並用於更廣泛的領域;
在國內(外)率先開發成功1-2維耦合連接的不恆定流數值模型,成功用於珠江口伶仃洋東四大口門的整治規劃及長江口水域等的相關研究,該模型后又被進而改進,開發成功珠江口河網、八大口門及海域的1-2維耦合大系統不恆定流水動力數值模型,成為珠江河口開發整治的重要技術工具之一;
在國內率先開發成功污染物在二維不恆定流水域中的輸移擴散數值模型,成功用於國內多個水域,其中因對我國第一個核電站--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取排水口方案論證中有關水動力和污染物輸移擴散規律的研究,成為獲得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成員之一;
在國內率先開發成功窄縫法用於邊界變動水域的不恆定流計算;
在國內率先採用動態規劃的方法,開發成功太湖湖周水利工程優化調度改善太湖水質的單目標優化調度模型;
在國內率先採用動態規劃的方法,開發成功用於黃河東平湖蓄滯洪區防洪減災的居民避難系統等。
2)1994年至今
除院副總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和科研業務工作外,還從事了省級防洪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研製;珠江口八大口門整治水沙動力和遙感研究;長江口整治研究;太湖等重要水域的水環境保護研究;提高水環境承載力等研究,還作為專家組成員組織、參加了國內30餘座大、中型水利樞紐和水電站的蓄水或竣工安全鑒定等工作。
作為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參與了一系列與環境和資源保護有關的立法、執法檢查與調研工作。是可再生能源法、自然保護區域法、水污染防治法(修改)立法領導小組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