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

恢復荒漠化土地生產力的措施

荒漠化防治是指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以及一些半濕潤地區、南方濕潤地區、青藏高原地區的這種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

荒漠化防治應堅持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鹽鹼)、治沙相結合的原則,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以防為主,保護並有計劃地恢復荒漠植被,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因地制宜進行綜合治理。

防治背景


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治理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制止沙漠擴張、綠化沙漠已成為21世紀人類爭取生存環境、擴大生存空間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較大、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2014年第五次監測結果數據顯示,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262.37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61.16萬平方公里,凈減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173.11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72.12萬平方公里,凈減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減少1980平方公里,與第四次監測期內的年均減少1717平方公里相比,減少的幅度有所增加。目前,我國平均每年在西部地區“生態建設”投入至少在800億元人民幣以上,這將是西部國內生產總值的3.6%,西部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如此巨大,可謂舉世罕見。又如為進一步減輕京津地區風沙危害,構筑北方生態屏障等需要,2012年9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計劃總投資將達877.92億元。
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也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這將為本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重要的政策保障。同時,2013年11月頒布的新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制訂了到2020年將使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治理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資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
3. 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係
4. 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 控制人口增長

治理技術


1、草方格固沙
2、滴灌造林技術
3、人工植樹造林技術
4、無灌溉造林技術
5、設施防護管育苗與機械化移栽一體化荒漠造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