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花
地黃花
地黃花,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的花。分佈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陝西等地。具有填精補虛之功效。常用於消渴、腎虛腰痛。
花。
味甘,性溫。
歸腎經。
填精補虛。
消渴、腎虛腰痛。
1、治消渴:地黃花陰乾,搗羅為末,每用粟米兩合,凈淘煮粥,候熟,入末三錢匕,攪勻,更煮令沸,任意食之。(《聖濟總錄》地黃花粥)
2、治墜睛風熱所攻:豬肝一具,黑豆花(曝干)、槐花(曝干)、地黃花(曝干)各一兩。上件葯除豬肝外,搗細羅為散,和豬肝納鐺中,以水二斛,緩火煎,候上有凝脂,似酥片子,此是葯炙上物,掠盡為度,以瓷合中盛,每以銅箸取如黍米大,點眥中,日三四度。(《聖惠方》)
內服:9-30g,煎湯。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質,呈塊狀,圓柱形或紡錘形。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基生葉成叢,葉片倒卵狀披針形,長3-10cm,寬1.5-4cm,先端鈍,基部漸窄,下延成長葉柄,葉面多皺,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莖生葉較小。花莖直立,被毛,於莖上部呈總狀花序;苞片葉狀,發達或退化;花萼鍾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脈10條;花冠寬筒狀,稍彎曲,長3-4cm,外面暗紫色,裡面雜以黃色,有明顯紫紋,先端5淺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強,花藥基部叉開;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變1室,花柱1,柱頭膨大。蒴果卵形或長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為宿存花萼所包。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5-6月。
主要為栽培,亦野生於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分佈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陝西等地。
1、《本草圖經》:“為末服食,功同地黃。”
2、《綱目》:“治腎虛,腰脊痛,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