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關帝廟
新關帝廟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在台兒庄做生意的晉商為祭奠山西英雄關公,集資修建了關公廟。
台兒庄新關帝廟位於台兒庄城區順河街東側,如今,新帝關廟與清真寺等其它大戰遺址,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鎮內原有關帝廟,故名新關帝廟,又稱山西會館。該廟佔地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35平方米,樓殿禪舍百餘間,高大巍峨,色彩斑斕,蔚為壯觀。初建有春秋樓、關公殿、匾棚、東西配房。春秋樓為5間大殿三層,樓上懸掛關公巨幅畫像。關公殿為3間,塑有關公像。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建東西轅門,門前修著名的琉璃照壁牆,鑲嵌九龍,綠底黃龍,騰雲駕霧,頗增威儀,故又稱“九龍壁”。日軍侵佔台兒庄后,將九條瓷龍鑿出準備運往日本,后經人民反對未成。新中國成立后,將九龍壁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新關帝廟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逢廟會,吸引四方商賈,八方香客,頗為熱鬧,至今台兒庄還保留這一習俗。
台兒庄大戰期間,31師師長池峰城將軍,曾將指揮部遷至此處,城防司令王冠五的186團團部設於廟內,指揮巷戰,在戰鬥最為慘烈的時刻,我守軍傷亡達80%,日軍一度佔領台兒庄四分之三的領土,我軍僅據東南一隅,在這種情況下,31師師長池峰城毅然下令炸毀了唯一的運河浮橋,抱定與台兒庄共存亡的決心,指揮士兵與日軍背水一戰,並在新關帝廟組織了57人敢死隊,由王范堂率領,倖存者僅有13人,我方又奪回了城西北角陣地。爾後,池峰城又組織殘餘士兵、宣傳隊員、擔架隊員、炊事員八方出擊,一夜收復台兒庄四分之三,為反攻擊潰日軍打下了基礎。當年的一場戰役,使新關廟80餘間房屋大部夷為平地,現僅存關公殿三間和三塊乾隆年間的立碑供人們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