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是常見的骨科創傷。其發生率占骨折的5%~6%,以胸腰段發生率最高,常可併發脊髓損傷或馬尾神經損傷。脊柱骨折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由間接外力引起,可由高處跌落時臀部或足著地,衝擊性外力向上傳至胸腰段發生。脊柱骨折臨床表現為外傷后脊柱的畸形、疼痛,常可併發脊髓損傷。脊柱骨折的治療方法依病情輕重可以分為兩大類,保守治療、手術治療。脊柱骨折會影響日常活動和生活,並且多合併脊髓損傷或馬尾神經損傷。脊柱骨折預后一般良好。但若損傷脊髓,有可能預后不良。

就診科室


● 骨科、外科

為什麼會脊柱骨折


● 脊柱骨折多見青壯年男性,外傷為最常見原因,約佔脊柱骨折病因的85%。
● 外力衝擊:多由間接外力引起,大多為高處跌落時臀部或足著地,衝擊性外力向上傳至胸腰段而發生骨折;少數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壓傷、汽車壓撞傷或火器傷。病情嚴重者可致截癱,甚至危及生命;治療不當的單純壓縮骨折,亦可遺留慢性腰痛。
● 骨質疏鬆:老年人鈣鹽流失可致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
● 腫瘤:腫瘤發生骨轉移易導致骨折,為病理性骨折。

癥狀


● 嚴重的外傷后,出現以下癥狀:

典型癥狀

● 腰背部局部疼痛。
● 活動受限。
● 背部骨折處畸形。
● 背部骨折處壓痛。

其他癥狀

● 站立及翻身困難。
● 腹膜后血腫刺激腹腔神經節,可使腸蠕動減慢,常出現腹痛、腹脹、便秘等癥狀。
● 如有癱瘓,則表現為四肢或雙下肢感覺和運動障礙、大小便障礙、呼吸困難等。

檢查


● 影像學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可以確定骨折部位和骨折類型。
● X線
● ● X線是首選的檢查方法。X線可以明確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
● CT檢查
● ● 有其局限性,它不能顯示出椎管內受壓情況,凡有中柱損傷或有神經癥狀者均須做CT檢查。CT檢查可以顯示出椎體的骨折情況,還可顯示出有無碎骨片突出於椎管內,並可計算出椎管的前後徑與橫徑損失。
● 磁共振(MRI)
● ● 疑有脊髓、神經損傷或椎間盤損傷時,應作脊柱相應部位的核磁共振檢查。
● 其他
● ● 如超聲檢查腹膜后血腫、電生理檢查雙下肢神經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脊柱損傷,主要依據外傷史、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

外傷史

● 有嚴重的外傷史,如交通事故、高空墜落、重物撞擊腰部等。

體格檢查

● 檢查時脊柱可有畸形,脊柱棘突骨折可見皮下淤血。
● 傷處局部疼痛,如頸痛、胸背痛、腰痛或下肢痛。棘突有明顯淺壓痛,脊背部肌肉痙攣,骨折部有壓痛和叩擊痛。
● 頸椎骨折時,屈伸運動或頸部迴旋運動受限。
● 胸椎骨折軀幹活動受限,合併肋骨骨折時可出現呼吸受限。
● 腰椎骨折時腰部有明顯壓痛,屈伸下肢感腰痛。

影像學檢查

● 通過X線、CT、磁共振(MRI)等來輔助診斷脊柱骨折。
● X線:表現為椎體壓縮呈楔形,前緣變短。嚴重時常併發脊椎后突成角、側移,甚至發生椎體錯位。常併發棘間韌帶撕裂,使棘突間隙增寬;也可併發棘突撕脫骨折。
● CT:可以充分顯示骨折類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變形和狹窄程度以及椎管內骨碎片或椎管內血腫等。CT還可對某些脊髓外傷情況做出判斷。
● 磁共振(MRI):MRI可用以觀察脊柱骨折、椎間盤突出和韌帶撕裂,同時還可以觀察脊髓挫裂傷和脊髓受壓等,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鑒別診斷


● 單純脊柱骨折和脊柱脫位的區別:單純脊柱骨折一般僅有輕微疼痛,無神經損傷癥狀,保守治療即可。脊柱脫位除疼痛外,還伴有四肢功能障礙或感覺平面障礙。

治療


● 脊柱骨折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骨折部位不同,採取的治療方法也不相同。

上頸椎損傷

● 寰椎前後弓雙骨折(Jefferson骨折):頭部垂直暴力可使枕骨髁撞擊寰椎導致側塊和前、后弓交界處發生骨折,患者僅有頸項疼痛。治療主要是Halo架固定12周和顱骨牽引。
● 寰樞椎脫位:寰樞椎無骨折,但由於韌帶斷裂導致樞椎齒突和寰椎前弓間發生脫位,可壓迫脊髓。治療主要是牽引下複位和寰樞椎融合術。
● 齒突骨折:可分為Ⅰ型(齒突尖撕脫性骨折)、Ⅱ型(齒突基底部和樞椎體交界處骨折)、Ⅲ型(齒突骨折延伸及樞椎體部)。非手術治療適用於Ⅰ型、Ⅲ型、無移位的Ⅱ型,用Halo架固定6~8周(III型延長至12周)。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移位大於4毫米的II型骨折。
● 樞椎椎弓骨折(絞刑者骨折/樞椎創傷性滑脫):損傷暴力來自頦部,導致頸椎過度仰伸,樞椎椎弓發生垂直狀骨折,椎弓斷裂後向後移位、椎體向前移位、椎管容積增大。雖然不壓迫脊髓,但有頸項痛。無移位者主要是依靠牽引或者Halo架固定12周;有移位者治療為牽引、內固定和植骨融合。

下頸椎損傷

● 屈曲壓縮性骨折:非手術治療適用於Ⅰ度,主要是頸部支具固定8~12周;手術治療適用於Ⅱ度以上,主要是骨折椎體切除術、內固定以及植骨融合術。
● 爆裂性骨折:需要採取手術治療。
● 關節突關節脫位:需要採取手術治療。
● 頸椎后結構骨折:外固定8~12周。
● 頸椎過伸性損傷:有明顯移位時需手術治療。

胸、腰椎損傷

● 壓縮性骨折:非手術治療適用於前柱壓縮小於Ⅰ度、脊柱后凸成角小於30°的患者,主要是卧床和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手術治療適用於脊柱壓縮近Ⅱ/Ⅲ度、脊柱后凸成角大於30°、有神經癥狀的患者,主要是複位、減壓、固定和植骨融合術。
● 爆裂性骨折:非手術治療適用於脊柱后凸成角較小、椎管受累小於30%、無神經癥狀的患者,主要是卧床2個月左右;手術治療適用於脊柱后凸明顯、椎管受累大於30%、有神經癥狀的患者,主要是複位、減壓、固定和植骨融合術。
● Chance骨折:過伸位外固定3~4個月;伴明顯脊柱韌帶/椎間盤損傷時需要手術治療。
● 骨折-脫位:多合併脊髓損傷,需要手術治療。
● 附件骨折:卧床休息即可。
● 高齡骨質疏鬆性胸腰段壓縮性骨折,大多可以卧床休息,早期進行腰背肌鍛煉,對疼痛明顯,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做椎體成形術。術后注意抗骨質疏鬆治療。

危害


● 脊柱骨折會導致疼痛、活動受限、局部畸形和壓痛。
● 脊柱骨折的治療方法不對或者沒有得到正規的治療,可能留下駝背、腰背痛、慢性腰背痛等癥狀。
● 脊柱損傷以後,可能併發脊髓損傷或神經根損傷,引起軀體功能障礙或感覺障礙,更嚴重者會導致癱瘓。

預后


● 和脊髓的損傷程度有關,如無明顯神經癥狀,可恢復較好,一旦完全損傷脊髓,其恢復常比較困難。

預防


● 在生產和生活中注意安全,高處作業時遵守安全準則和防護措施,盡量避免外傷。
● 對於骨質疏鬆症應積極治療,可以定期檢查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