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渠村

地點

高家渠村在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白家礆鄉,是實施沼氣項目示範村,該村用沼氣當燃料,沼渣沼液當肥料種菜,又用菜餵豬,發展養畜業。沼氣帶動了種植業和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發展。

內容簡介


高家渠村過去是一個落後的小山村,實施沼氣項目前的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才600多元,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國家在西部地區實施沼氣項目的扶貧政策出台後,高家渠村群眾對這個富民項目並不了解,也不熱心。為此,縣農業局進百門,訪百戶,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好不容易才說通安社會這一戶。當安社會家建起沼氣池產氣了,村民們聞訊趕來,望著藍藍的焰火,當即就有許多村民要求投資建沼氣池。縣上按照統一布局,科學規劃,精心設計,規模發展的要求,組織實施項目工程,特別是質量方面,嚴把了放線關、砌池關、管道安裝關、購件質量關,高家渠村建起的141口沼氣全部產氣,全部發揮了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沼氣項目不僅點燃了高家渠村奔向小康的希望,而且帶動了循環經濟迅猛發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第一,沼氣工程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帶動了農民經濟收入的成倍增長。用村民高社軍的話講,過去就養殖說養殖,就種植說種植,互不聯繫,收入增不了,現在沼氣把種植業和養殖業聯繫起來了,沼氣當燃料,沼渣沼液當肥料,種啥都能收,增收糧食又發展了養殖業,養殖的糞便又產生了沼氣,良性循環,層層增值。是的,沼氣不僅每年可以節約800多元的炭錢,更主要的是帶動了高家渠循環經濟的發展和大棚菜、養豬業等產業的興起。 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000多元,比2002年翻了兩番多,成為全縣有名的大棚菜、養豬村。第二,沼氣工程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過去一個家庭,男勞力在山裡幹活,婦女在家做飯。有了沼氣后,做飯燒水很方便,再也不用煙熏火燎半天做不熟飯,大大地減輕婦女的勞動強度,從而使勞力從家裡解放出來,外出打工賺錢,形成了女主家男在外的格局。 2005年全村建池的141戶男勞力大部分外出打工,一年賺回100多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個新亮點。第三,沼氣工程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提升了村民的精神生活。過去做飯燒炭燒柴,人畜糞便對環境的污染大,用上沼氣后,家裡家外乾淨衛生,更重要的是通過沼氣建設,人們認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隨著村民們的物質、精神生活變化,社會公益事業發展迅猛,全村投資50多萬元,安裝了150部程式控制電話;投資20萬元,修建了村民活動室;投資8萬元安上了閉路電視;村民戶戶用上了自來水,家家有了摩托車和三輪車,戶均1.5部手機。面對這喜人的變化,高家渠的村民逢人便講“沼氣是個寶,好處多的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