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套山

阿拉套山

阿拉套山,位於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北部,沿山脈南坡分佈有一花崗岩帶,有一定經濟意義。科考隊還發現石圍欄墓地。

位於博樂市北約60千米。西接溫泉縣空郭羅鄂博山,山體西高東低逐步向東傾斜,東至阿拉山口呈部分低矮丘陵。全線東西長200餘千米,南北寬度5—30餘千米。以此山分水嶺與哈薩克接壤。海拔4033米。由古生界和新生界各種灰岩、沙岩、沙質灰岩和泥質灰岩組成,呈五顏六色。

簡介


阿拉套山(圖1)
阿拉套山(圖1)
天山山系的阿拉套山位於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北部(東經80°30′~82°45′,北緯44°40′~45°20′)。山脈近東西走向,其北坡為哈薩克共和國。沿山脈南坡分佈有一花崗岩帶,其中有些岩體伴有鎢、錫礦床,並有一定經濟意義。
研究區位於鞏乃斯板塊(中國科學院登山科學考察隊,1985年)的東北邊緣(地質略圖)。鞏乃斯板塊與其東北的準噶爾板塊在本區以艾比湖斷裂為界,板塊邊界在艾比湖附近呈北西-南東走向,在艾比湖以北的哈薩克共和國境內,變為北西西-南東東走向。

狼患成災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緊鄰阿拉套山,山裡有盤羊、黃羊、棕熊等許多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自2003年國家禁止私自獵殺野生動物起,阿拉套山的狼開始逐年增多,隨之帶來的危害也愈演愈烈。近幾年來,沿阿拉套山的88團、87團、84團及溫泉縣的牧場,都普遍存在狼群肆虐成災的情況,2008年更為嚴重。
據博州畜牧部門統計,截至2007年12月30日,扎勒木特鄉的西力克特、牙瑪特等7處冬草場發生狼害事件15起,直接經濟損失12.55萬元。
用被動手段驅趕狼群,效果甚微
狼群對牧民的人身安全也構成了威脅。達爾加冬季草場牧民吐爾遜回憶起曾經發生的事仍心有餘悸,他說:“2008年1月14日,我和兒子在放羊時遭到了狼群的襲擊,有5隻羊被狼吃掉了。我遠遠地數了一下,最少有17隻狼。當時我一點辦法也沒有,第一不能打狼,第二也不敢靠前救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吐爾遜哈孜老人說,2017年春天,他在山上放羊時,遇見了10多隻狼向他和羊群襲來。吐爾遜哈孜老人拚命地跑,終於擺脫了狼群,但在跑的過程中,他摔斷了一條腿。
在這場人與狼斗的“戰爭”中,人始終是被動的。牧民們普遍認同:狼是野生動物,受保護不能獵殺。現在牧民們都用鞭炮、鐵絲網和大聲吆喝等被動的手段來驅趕狼群。用鞭炮趕狼,起初還有效,可是後來狼習慣了鞭炮聲,照樣咬牲畜。晚上牧民大多是幾戶居住在一起,大家都養狗,狼群一般不敢接近。但狼群還是常常在羊圈周邊遠遠地窺探尋找機會。
2007年10月23日,發生在距扎勒木特鄉庫得海隊居民區3公里處的一起狼害事件,是30年來溫泉縣首次發生的靠近居民區狼害事件。到目前,尚無法統計這裡究竟有多少只狼。
經批准,可對狼進行獵捕和種群數量控制
昆得侖牧場的牧民們說,狼是野生動物,不能隨便打,這個道理在牧民中家喻戶曉,但任由群狼肆虐成災,牲畜被狼吃了誰來負責,狼傷了人又怎麼辦。
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自治區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該處一位負責人明確表示:狼作為非重點保護動物,在突發性或災害性事件發生后,當地政府可及時向當地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獲得獵捕手續,就可以對狼進行獵捕和種群數量的控制。兵團團場可向所在地、州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組成


阿拉套山(圖2)
阿拉套山(圖2)
阿拉套山花崗岩帶出露在鞏乃斯板塊東北緣,大體平行板塊邊界展布,長約200km,岩體總出露面積約700平方公里,岩帶東端止於艾比湖附近。博爾塔拉河斷裂從本區南部通過,斷裂南盤有元古界變質岩系出露,為區域的基底岩石。西北-東南向的米爾其克斷裂縱貫本區中部,並將本區分成東北和西南略有不同的兩部分。
區內地層由泥盆系中、上統和石炭系組成。泥盆系中、上統為碎屑岩硅質岩,分佈於整個研究地區。石炭系地層僅見於本區東北部,出露較零星,主要為碳酸鹽岩和碎屑岩,其頂部為中酸性火山岩。
花崗岩帶由三個大岩基和圍繞它們分佈的許多岩株和小侵入體構成,岩體名稱如地質略圖所示。岩體侵入於泥盆紀、石炭紀地層中,多處見到花崗岩與石炭系火山岩呈侵入接觸關係。岩體剝蝕較淺,殘留頂蓋常見,尤其西部岩體中更為常見。

發現墓地


科考隊在結束夏爾希里腹地的考察后,翻越阿拉套山,來到了夏爾希里西部的山前地帶。科考隊沿夏爾希里的山前地帶一路西行,來到了一個當地人稱為阿敦喬魯的地方,在這裡發現了很多古圍的墓地。這些遍布在草地幾十公里範圍內的石圍墓群大體上分為石圍石堆墓和石圍欄兩種。石圍石堆墓從形狀上看全部都是由大型卵石堆砌而成。

花崗岩


年齡

花崗岩年齡:根據地質產狀,接觸關係以及Ar-Ar和K-Ar定年結果(陳江峰等1994),阿拉套山花崗岩帶諸岩體的侵位發生在約為306Ma~267Ma,為華力西中期岩漿活動產物,其侵位時代相當於晚石炭世晚期和二疊紀初,大體與本區中酸性火山活動同時,但野外證據表明花崗岩與晚石炭世火山岩是侵入接觸關係。

活動階段

侵入活動可分為三個階段:東部岩體侵位較早,發生於約306Ma左右,如孔吾薩依和烏拉斯坦岩體。西部岩體侵位較晚,約300Ma-290Ma,如祖魯洪、米爾其克、喀孜別克-查干渾迪岩體。最西部岩體侵位最晚,庫克托木和察哈烏蘇岩體於約280Ma-270Ma前侵位,野外見到庫克托木岩體侵入於查干渾迪岩基之中。顯然,隨離開古板塊縫合線距離增大,花崗岩體年齡依次變年輕,岩漿活動中心有自東北向西南遷移的趨勢。

岩石組合

阿拉套山花崗岩的岩石組合:阿拉套山花崗岩按Streckeisen(1976)的化學-礦物分類法,分屬鹼長花崗岩、鉀長花崗岩、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和石英閃長岩,後者出露極少,有時呈包體出現。
綜合岩體年齡,出露位置和岩性特徵,可將本區岩石歸納為四種組合。第一階段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組合(Ⅰa),以烏拉斯坦岩體為中心,分佈於本區北部;二長花崗岩-鉀長花崗岩組合(Ⅰb),以孔吾薩依岩體為中心,分佈在本區中東部。第二階段二長花崗岩-鹼長花崗岩組合(Ⅱ),以喀孜別克-查干渾迪岩體為中心,分佈在本區中西部。第三階段二長花崗岩和鉀長花崗岩組合(Ⅲ),指庫克托木岩體和察哈烏蘇岩體,分佈於本區最西部,從四種岩石組合的分佈反映出離板塊縫合線的距離由近到遠。Ⅰa和Ⅰb組合合稱為東北部岩體群。Ⅱ和Ⅲ組合稱西南部岩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