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村

福建省連城縣北團鎮山下村

山下村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無霜期長達297天,屬典型的亞熱帶天氣,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800~2200毫米,年均日照1916小時,年均溫度19.5℃,適宜萬物生長;水利條件特好,水源充足,面積500公頃的北團盆地,地勢平坦,一馬平川,長達70公里,且寬闊水深波澄、風景清佳、魚產豐富的北團大溪依山環繞。

山下村系北團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2公里,是全鎮經濟貿易中心,其農貿市場是周邊十三鄉商貿集散地;有耕地面積722畝,山林面積5000餘畝,轄2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共326戶、2126人。大部分以經商及養殖為主。

村情


山下村系北團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2公里,是全鎮經濟貿易中心,其農貿市場是周邊十三鄉商貿集散地;有耕地面積722畝,山林面積5000餘畝,轄2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共326戶、2126人。山下村民大部分以經商及養殖為主。
山下村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無霜期長達297天,屬典型的亞熱帶天氣,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800~2200毫米,年均日照1916小時,年均溫度19.5℃,適宜萬物生長;水利條件特好,水源充足,面積500公頃的北團盆地,地勢平坦,一馬平川,長達70公里,且寬闊水深波澄、風景清佳、魚產豐富的北團大溪依山環繞。

經濟


農業

山下村地處北團河邊,水質好,漁業一直是該村的主要副業;村兩委與10多戶村民就農田租用問題進行協商,流轉土地200多畝,魚塘規模達300多畝;村裡還成立了富民養魚合作社,請有經驗的養魚戶和技術人員給村民上課,提高了村民的養魚技術,也提高了產量,僅此一項年收入就達20餘萬元。
養白鶩鴨是該村的另一項特色產業。據了解,全村共養殖白鶩鴨5萬多羽,以前都是將鴨子拉到鄰近市場銷售,如今加工水平提高了,經冷凍、包裝好的白鶩鴨可以銷售往廈門、龍岩城區等地,銷售半徑得到延伸,推動了白鶩鴨產業的發展,村民也增加了收入。
山下村積極引導農戶從粗放型加工地瓜干向精加工發展,推進地瓜干加工向集約化、工業化、規範化發展,提高地瓜乾的附加值。全村共有4家小型地瓜干加工廠,從業人員達到百餘人,產品暢銷國內外。

工業

山下村有共有4家小型地瓜干加工廠、富民養魚合作社等企業。

商業

山下村為北團鎮政府駐地,與長汀、清流、永安相鄰,經濟活躍,人員往來頻繁,境內有農貿市場、北團供銷合作社及一批個體工商戶。

文化


村境內有北團鎮中心幼兒園、北團中心小學、北團初級中學。
2009年,山下村被縣裡授予“文明村”稱號。
村民為漢族,屬客家語系,風土民情與客家相同;村內有媽祖廟。

交通


山下村為北團鎮政府駐地,與長汀、清流、永安相鄰,交通便利,境內公路有S204及鄉道。

旅遊


連城縣北團鎮山下村的西側河畔挺立著兩棵鬱鬱蔥蔥的“鴛鴦”古樟樹,高約18米,樹榦直徑約1.6米,三個成年人才能合抱過來。它們歷經數百年的風風雨雨,依然枝繁葉茂、傲然挺立,與潺潺流動著的清澈河水交相輝映,成為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
據當地人介紹,傳說這是一公一母的一雙“鴛鴦”古樟樹,它們是由一對愛戀極深的俊男俏女變成。公樹原有一樹根猶如惟妙惟肖的“生命之根”,可在上百年前一位路過此地挑柴火的少年在樹底下納涼時,不知其中奧秘,覺得礙手礙腳,遂拔出柴刀把它砍了。母樹上還清晰可見形如秀美的妙齡少女的“雙峰”和“肚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