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鈣性腎病
高鈣性腎病
高鈣性腎病是高鈣血症及(或)高鈣尿症引起的腎小管間質病變。高鈣血症指血清蛋白濃度正常時,血鈣大於2.75mmol/L,或血清離子鈣大於1.25mmol/L。高尿鈣症是指在沒有飲食控制的情況下,尿鈣排泄率>0.1mmol/(kg·d),或男性>7.5mmol/d,女性>6.25mmol/d。臨床表現主要有三方面:引起高血鈣的原發病表現,如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等;高血鈣的腎外表現,如記憶力減退、疲勞無力、情緒不穩定、抑鬱、嗜睡、食慾減退;高血鈣的腎臟表現,如多尿、腰腹部疼痛等。治療主要是積極去除病因、降低血鈣,以防出現生命危險。如果沒有積極進行治療,可能導致腎功能發生永久性的損害,還可能會引起昏迷、呼吸循環衰竭,甚至死亡。本病的預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及原發疾病有關。積極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后。
● 腎內科或內科
● 本病是由高鈣血症及(或)高鈣尿症引起的。
● 骨骼中鈣的吸收和釋放、腸道對鈣的吸收、腎臟排出和重吸收鈣等過程都有助於維持血鈣濃度的穩定。
● 但以下因素,可導致血鈣濃度異常升高,引發高鈣血症。
●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 ● 甲狀旁腺腺瘤、增生或腺癌,都會導致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分泌過多的甲狀旁腺激素,促進骨鈣釋放進入血液,和腎重吸收鈣,引起高鈣血症。
● 惡性腫瘤
● ● 惡性腫瘤和惡性腫瘤骨轉移是引起血鈣升高的最常見原因。
● 甲狀腺功能亢進
● ● 甲狀腺激素增多,也會導致高鈣血症。
● 維生素D中毒
● ● 治療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或預防佝僂病,而長期服用大量維生素D,造成維生素D中毒,可使腸道吸收更多的鈣,從而產生高鈣血症。
● 其他
● ● 腎衰竭、維生素A攝入過量、類肉瘤病、應用噻嗪類藥物(會促進腎重吸收鈣)等因素,也可導致高鈣血症的發生。
● 結節病、腎小管酸中毒、甲亢、惡性腫瘤、快速進展性骨病、Paget病、Cusing綜合征,以及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等),均可能引起高鈣尿症。
● 臨床表現主要有三方面:
●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痛;便秘、腹脹、噁心、乏力等不適。
● 惡性腫瘤:癌症局部可有腫塊、疼痛;體重下降、食欲不振、乏力等。
● 記憶力減退
● 疲勞無力
● 情緒不穩定
● 抑鬱
● 嗜睡
● 食慾減退
● 便秘
● 多尿
● 尿液呈洗肉水樣
● 腰腹部疼痛
● 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輔助診斷疾病。
● 血液檢查
● ● 檢測血液中鈣、鈉、磷等離子濃度水平,和血肌酐、血漿磷酸鹽、鹼性磷酸酶、甲狀旁腺素等物質含量,有助於發現高鈣血症,診斷疾病。
● 尿液檢查
● ● 通過檢查尿液中的細胞、細胞管型、尿鈣含量等,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的腎臟功能損傷程度。
● 影像學檢查
● ● 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均可發現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並確定其病灶部位。也可發現腎結石或腎鈣化。幫助醫生尋找病因,診斷疾病。
● 正常成人血清總鈣參考範圍為2.25~2.75mmo1/L,血清總鈣濃度高於2.75mmo1/L,稱為高鈣血症。
● 凡原因不明的血尿不伴顯著蛋白尿者,取早餐后2小時隨意尿標本測尿鈣和肌酐,如果尿鈣/肌酐>0.18~0.21者,再留24小時尿,測尿鈣>0.1mmol/L,即可診斷為高鈣尿症。
● 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有顯著的高鈣血症,並出現多飲多尿等癥狀以及腎功能的損害,即可診斷為高鈣性腎病。
● 多發性骨髓瘤、肉芽腫性疾病、結節病等疾病,均可引起血清總鈣濃度升高,引起疲勞無力、食欲不振、嘔吐、便秘、多尿等不適。
● 如果出現上述不適,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治療高鈣性腎病時,主要是去除病因、降低血鈣。
● 積極治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原發疾病。
● 增加尿鈣排出
● ● 輸注大量液體,可增加尿鈣排出。
● ● 袢利尿劑可抑制腎臟重吸收鈣,增加尿鈣排泄。
● 抑制骨吸收
● ● 降鈣素可抑制骨吸收、增加尿鈣排泄。
● ● 二磷酸鹽可以抑制骨吸收、抑制腸道鈣吸收,從而糾正高鈣血症。
● 減少腸道鈣吸收
● ● 糖皮質激素,可以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增加腎臟排出鈣。
● ● 口服磷製劑可以降低腸道對鈣的吸收。
● 透析
● ● 透析可有效降低血鈣濃度。
● ● 適用於急重症高鈣血症,如高血鈣危象或伴腎衰竭者。
● 如果沒有積極進行治療,可能導致腎功能發生永久性的損害,還可能會引起昏迷、呼吸循環衰竭,甚至死亡。
● 本病的預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及原發疾病有關。積極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后。
● 積極治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等可引起高鈣血症的疾病,對於預防高鈣性腎病也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