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痘
雞痘
雞痘(Avian Pox)是雞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病的特徵是在雞的無毛或少毛的皮膚上發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纖維素性壞死性假膜。在集體或大型養雞場易造成流行,可使增重緩慢,消瘦;產蛋雞受感染時,產蛋量暫時下降,若併發其他傳染病、寄生蟲病和衛生條件或營養不良時,可引起較多的死亡,對幼齡雞更易造成嚴重的損失。
雞痘病毒屬於雙股DNA病毒目,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屬。
成熟的病毒粒子呈磚形,直徑為250-354nm。病毒基因組由單分子的線狀雙股DNA組成,大小280kbp。在胞漿複製,通過胞吞方式出芽,而非細胞裂解釋放出病毒粒子。對外界環境有高度抵抗力,在上皮細胞屑中的病毒,完全乾燥和陽光照射數周后仍能保存活力。但遊離的病毒在1%~2%氫氧化鈉或鉀、10%醋酸或0.1%汞中很快被滅活。在腐敗環境中病毒迅速死亡。而冷凍乾燥可使病毒長期保持活力,達幾年之久。
雞痘通常有兩種類型:
(一)乾燥型 ( 皮膚型 ):在雞冠、臉和肉垂等部位,有小泡疹及痂皮。
(二)潮濕型:感染口腔和喉頭粘膜,引起口瘡或黃色偽膜。皮膚型雞痘較普遍,潮濕型雞痘之死亡率較高 ( 可達 50%,但通常不會這樣高 )。
兩類型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單獨出現;任何雞齡都可受到雞痘的侵襲,但它通常於夏秋兩季襲侵成雞及育成雞。本病可持續 2 ~ 4 星期。通常死亡率並不高,但患病後產卵率會降低達數星期。
雞痘的傳播和流行,與這些誘因相關:夏季蚊蟲叮咬,尤其吸血感染,為此病傳播的重要途徑。有研究證實:病雞被蚊蟲叮咬,蚊蟲體內的病毒可攜帶達10~30d。其間,易感雞群再次被攜帶病毒的蚊蟲叮咬后,即可被感染。
養雞密度大,舍內通風不暢,養殖環境陰冷潮濕,雞群營養不良,雞隻有啄癖,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將加重此病的高發。
此外,接種管理不善,有漏接、免疫失敗的雞群,都為此病高發的危險群體。
健康雞禽因與病雞接觸而傳染。蚊子與野鳥皆是本病的傳播者。雖然雞痘由病毒引起,但傳播卻相當緩慢。
在冠、肉髯、面部、眼皮、嘴角與肛門周圍等無毛部位,形成一種灰白色或黃白色水皰樣的小結節,小結節乾燥形成痂皮,數個痂皮融合形成疣狀痂,突出於皮膚表面即成痘,剝去痂皮可露出出血病灶。痂皮可存留3~4周,以後脫落,留下一個灰白色的疤痕。一般年齡較大的雞能影響增重,成年蛋雞影響產蛋。
病變主要發生在口腔、氣管及食道黏膜。先在黏膜上生成黃白色的小結節,以後小結節互相融合形成黃白色乾酪樣的假膜覆蓋於黏膜表面,撕去假膜則露出出血的潰瘍面。口腔痘疹及潰瘍致使雞採食困難,體重迅速減輕,精神萎靡,生長發育不良。雛雞感染死亡率高達50%。
皮膚型與黏膜型雞痘發生在同一隻雞身上或同一雞群內傳播,稱混合型雞痘。因上述兩種臨床癥狀兼而有之,為此對雞群的危害更為嚴重。
雞痘
在潮濕型雞痘中可發現位於口腔、喉頭、及氣管開口處之粘膜有潰瘡現象。這些粘膜上的潰瘡很難除去,所以粘膜上常遺留出血裂口。潰瘡往往成長而形成乾酪狀偽膜。肺部偶爾充血而氣囊呈混濁狀。
雞隻以“沙氏雞痘疫苗”實施翼膜穿刺法接種。若雞隻處於危險地區,應盡量提早 ( 甚至 1 ~ 2 日齡 )。若補充雞群於二日齡接種溫和雞痘疫苗 ( 小痘 ),則 6 ~ 12 周齡須再次以沙氏雞痘疫苗 ( 大痘 ) 補強接種。
1、免疫接種痘苗,適用於7日齡以上各種年齡的雞。用時以重量鹽水或冷開水稀釋10-50倍,用鋼筆尖(或大針尖)蘸取疫苗刺種在雞翅膀內側無血管處皮下。接種7天左右,刺中部位呈現紅腫、起泡,以後逐漸乾燥結痂而脫落,可免疫5個月。
2、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蠓和雞虱、雞蟎等。
3、及時隔離病雞、甚至應淘汰,並徹底消毒場地和用具。
對 於 發 生 雞 痘 的雞 群 , 可采 取 對 症 治 療 和 中藥 方 劑 療法,可起 到一 定 的治療作用
1、用“冰硼 散”少 量 吹人 咽喉部 , 每 日2次 , 連 用 5天
2、用“喉症 丸”喂服 , 每 只 雞 每 天早晨喂服 1粒 , 連 用2 天。
3 、用土 黴素片 , V c片 和氫化 可 的松喂 服 , 每次 每隻雞用 土霉素6.2 5毫 克 , V c 5 0 毫克 , 氫 化可 的松 o r 毫克 , 連用 3天。
4、用病毒靈 1毫升 , 青黴 素 1 0 萬單位 , 混合后胸部肌肉 注 射 , 每 日兩 次 , 連 用 3天 .
5、N D I 系苗用 冷水 o r 一巧倍 稀 釋后 , 給雞肌肉注射 , 每隻雞0.3一 .0 5毫升 , 一 次 即可。
6 、用 2% 紫葯 水作2 0 倍稀 釋 后 , 每隻雞 內服3 ~ 5毫升 , 每日一次 , 連用 3 一 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