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王海村

東王海村

東王海村,隸屬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郎中鄉,位於濮陽縣城東南25公里處,郎中鄉東北方向,距G106和S209交匯處西側200米。主要姓氏有王、段、張、徐、郭、於、姚等等。西邊緊鄰西王海村,兩個自然村統稱為王海村。2008年春,王海村出土了上千盞清朝的鰲山燈,隨後,失傳近八十年的王海玉皇廟鰲山燈會又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這是河南非遺普查的又一重大新發現。

簡介


東王海村位置
東王海村位置
東王海村緊鄰106國道,交通便利,地勢平坦,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蔬菜、棉花、花生、大豆等。這裡民風純樸,治安良好,並且污染少、環境好,非常適合居住。
村民勤勞樸實,踏實肯干。90年前後,一些村民為了尋求致富道路,打破小麥、花生、棉花、大豆等傳統作物的輪番種植,開始種植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之後大部分村民也都開始了種植蔬菜的生活,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05年前後,開始流行務工,農閑時期,村裡的主要勞動力也都進城務工了。雖然村民的生活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東王海的村民們永遠不會停下前行的腳步。
2014年底,村裡開始著手鋪設自來水管道,現在,家家戶戶都可以用上方便的自來水。這是繼村裡修路后的又一惠民的工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又向前邁了一步。
在好的惠民政策和村民的辛勤勞動之下,人們的生活水平肯定越來越高,日子過得也會越來越開心、越幸福!

王海玉皇廟鰲山燈會


再現鰲山燈

2008年春,王海村出土了1596盞鰲山燈,均為黑色或白色陶瓷製品,經專家考證,這些鰲山燈屬清朝製品。
鰲山燈會
鰲山燈會
據當時王海村一位近90歲的老人介紹,王海玉皇廟鰲山燈會每12年舉辦一次,一般逢龍年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辰之日舉行,並且有劇團演出助興,熱鬧非凡,人潮湧動。他只在9歲時觀看過一次,那次場面煞是壯觀,吸引周邊滑縣、內黃甚至山東菏澤等地的群眾前來觀看。后因戰亂失傳,至今已近八十餘年矣。
鰲山燈做為一種民間文化活動,體現了人們豐年慶餘的歡樂,滿足了人們文化娛樂的需求,集中體現了組織參與者的聰明才智。王海村村民根據相關資料和老人的回憶,近年又曾在王海村多次舉辦鰲山燈會。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鰲山燈用的並不是煤油,而是香油,上前盞燈同時點亮,頓時就芳香四溢。

鰲山燈的傳說

有古書《山海經》記載,說勃海中有五座大山,飄浮不定。玉皇大帝命令十五隻巨鰲將它們聚集在一起,使五座高山高聳入雲,稱作鰲山。先民把燈火構成鰲山之形,借用了鰲山之美名,所以叫鰲山燈。
鰲山燈展,本來是明朝時宮廷內的一種娛樂形式。為啥宮廷里的燈展娛樂,流落到王海呢?這裡有一個真實的傳說。
明朝嘉清年間,八公橋的史家砦,在朝內有一個都堂大官兒,叫史褒善,他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和在考試當中,以及在做官仕途當中,都受到過王海玉皇的救命之恩和許多幫助,保他平安無事,步步高升。史褒善都堂,為報答玉皇大帝的隆恩,在王海村與史家砦玉皇廟於同一子午線上重新興建玉皇廟宇,再造玉皇輝煌金身,並把皇宮中的鰲山燈帶來慶賀,以至流落下來,每12年一次,逢龍年舉辦。在清朝時期,最為鼎盛,以至北到京津,南到滬寧,西到陝甘,東到山東的達官顯貴,與商賈農兵。當時周圍四鄰村莊家家有客,戶戶有親戚留宿,會上的車馬佔地幾百畝大,僅車上立著的鞭竿就象麻茬一樣。村上男丁青壯年,一律到會上奉力服務,不準回家喝一口水,否則會招災腫臉肚疼。香火更是旺盛,玉皇廟前香霧繚繞,香客頂祝膜拜,前後摩肩接鍾,絡繹不絕,兩台大戲,對唱四天,鰲山燈演四天,四夜四景,大炮一響,瞬間現燈,遠處眺望,恰似天上繁星,猶如天宮勝景。
當時鰲山燈確實運近聞名,東通渤海,西指秦川,南達江淮,北接燕山,無論是燈展擺放形式的宏偉壯觀,還是影響程度都達到了如日中天,登峰造極的地步,這就是“中天之極”與鰲山燈的聯繫。

東王海村周邊


1、柳下惠墓:出村沿106國道向北10公里左右,在濮陽縣八公橋鎮劉固堆村。有一個佔地一畝多的古墓,是春秋時期的大善人、大清官“坐懷不亂”的柳下惠之墓。墓有五六米高,邊緣用磚頭壘成一層一層台階,每層台階上面都種滿了竹子。墓前有一個一人高的小廟,旁邊還有一個半米多高的石碑。
2、黃河:出村沿106國道向南10公里左右便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
3、壩頭羊肉湯:在黃河北邊的壩頭集上,還有遠近聞名的壩頭羊肉湯。
4、中原油田採油四廠:出村往東15公里左右就是中原油田採油四廠,早些年,106國道東邊就有很多採油四廠的“磕頭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