饈
漢語漢字
“饈”,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xiū,最早見於隸書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饈”的基本含義為美味的食品,如珍饈。
“饈”,最初見於隸書時代,羞兼表聲。簡化為饈。楷書體和簡化版的“存”都從隸書演變而來,其字源演變圖如下:
![饈的字源演變](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6/m66f4e34a0e7e23ebfe742b2a9b0b29cf.jpg)
饈的字源演變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詞 | 例句 |
xiū | 名詞 | 精美的食品 | dainty,delicacy,fine food | 饈膳,饈饌 | 酒既行,珍餚雜錯,入口甘芳,並異常饈。——《聊齋志異》 |
參考資料 |
康熙字典
【類篇】思留切,音修。進獻也。一曰致滋味曰羞。或從食。【字彙】膳也,薦也。
![]() 中國大陸 | ![]() 中國台灣 | ![]() 中國香港 |
參考資料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饈 | ||
參考資料 |
![]() 篆書-清華簡字表-《清華簡字表》 |
參考資料 |
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饈 | 集韻 | 流 | 平 | 尤 | 心 | 開 | 三 | 次清 | 思留切 | siəu | |
中原 | 陰平 | 尤侯 | 心 | 全清 | siəu | ||||||
中州 | 平聲 | 尤侯 | 思揪切 | ||||||||
參考資料 |
粵語sa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