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一所公辦全日制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院校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是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公辦全日制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在陝西渭南大荔設立的同州實業中學堂師範部。2005年陝西省中醫學校、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陝西省蒲城師範學校、陝西省渭南農業學校4所中專學校合併組建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位於陝西省渭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有2個校區,佔地面積880畝,建築面積29.5萬平方米,館藏圖書83.3萬冊,校內專任教師524人;教學用計算機1079台;校內實驗實訓室91個,中央、省級財政支持建設的實訓基地4個,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2個,校內頂崗實習場所12個;省級重點專業5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114個。在校學生共8153人,其中五年制高職學生1862人。學院設8個二級學院3個教學部,共41個高職專業。(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

歷史沿革


合併前原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
1905年秋,清政府在陝西渭南大荔設立同州實業中學堂師範部,為原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前身。
1914年,民國陝西省政府決定,將同州實業中學堂改建為陝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
1934年冬更名為“陝西省同州師範學校”。
1949年大荔解放,陝西省立農業職業學校(成立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併入陝西同州師範學校,被陝甘寧邊區政府接管,稱“陝甘寧邊區同州師範學校”,同年更名“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70年陝西省渭南師範學校(渭南行署於1952年在渭南市區韓馬設立)、渭南農技校(1963年在渭南市區杜橋設立)合併於大荔師範,命名為“渭南地區師範學校”。
1981年被陝西省定名為”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
原陝西省蒲城縣師範學校
1959年陝西省蒲城縣師範學校創建。
1974年,蒲城師範恢復辦學並正式改名為渭南地區蒲城師範學校。
1981年被陝西省定名為“陝西省蒲城師範學校”。
原陝西省中醫學校
1965年陝西省三原中醫學校創辦於陝西省三原縣,隸屬陝西省省衛生廳領導。
1970年陝西省將三原中醫學校下放到渭南地區,校址遷到渭南市區杜橋,並更名為陝西省渭南地區中醫學校。
1995年被陝西省定名為“陝西省渭南中醫學校”。
2001年恢復陝西省中醫學校名稱。
原陝西省渭南農業學校
1965年陝西省批准渭南地區在蒲城縣孫鎮建立陝西省蒲城農業技術學校。
1972年,蒲城農業技術學校更名為渭南地區農業學校,恢復辦學。
1981年被陝西省定名為“陝西省渭南農業學校”。
2021年2月2日,2021年高校增設國家控制的高職(專科)專業審批結果,同意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設置國家控制專業點。
合併后
行政辦公樓
行政辦公樓
2004年陝西省政府同意陝西省教育廳在陝西省中醫學校、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陝西省蒲城師範學校、陝西省渭南農業學校4所中專學校的基礎上設立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的請示。2005年7月1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學院正式掛牌。
2011年順利通過教育部陝西省高職專業評估。 
2015年10月16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建校110周年,建院10周年。
2019年10月,通過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第二批試點單位驗收。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根據2015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2013年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91篇(其中核心期刊共58篇),獲獎論文(篇)92篇;2013年學院教師在教育部、省、市、院級科研立項91項(其中教育部科研項目立項1項、省級科研項目立項2項、市級科研項目立項4項、院級科研項目立項60項)。 2012年,科研項目結題20項,省級科研項目結題1項;學院立項課題31項,省級以上課題2項;共發表學術論文222篇(其中核心期刊共69篇);省、市、院級科研立項31項,陝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6項。在發表的學術論文中,有16篇論文獲渭南市第十屆自然科學優秀成果獎,兩篇調研報告獲陝西省教育廳表彰。 

科研平台

根據2015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科研機構3個。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科研機構一覽表
序號名稱所屬院系級別
1農產品食品檢測研究中心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市級
2中藥保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市級
3果業研究院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市級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現館藏文獻量160.8萬冊(件),閱覽座位1000餘個,供讀者使用的計算機110台,無線網路全覆蓋,通過VPN專網與陝西省圖書館實現圖書館資源共享。將逐步實現藏、借、閱、查、詢一體化,全面應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文獻自動分揀系統、自助服務設備,實現高效精確的典藏管理與便捷服務。
學術期刊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為陝西省教育廳主管、渭南職業技術學院主辦的學術期刊,為綜合版,主要包括“高職教育理論”、“人文社科與經濟旅遊”、“數理科學與機電工程”、“中醫藥與護理”、“農業與畜牧獸醫”、“渭南研究”、“書評與序跋”等欄目。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根據2015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護理學院、醫學院、師範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農學院、基礎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建築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10個教學單位;開設35個高職專業、6個五年制高職專業,1個三年制中專專業。
院系專業
護理學院護理、護理(涉外方向)、護理(母嬰護理)、護理(老年護理)、護理(重症護理)、護理(急救護理)、助產、護理(5年制大專)、助產(5年制大專) 
醫學院中醫學、中藥、針灸推拿、中藥(5年制大專) 
師範學院初等教育(文科)、初等教育(理科)、英語教育、學前教育、初等教育(5年制大專)、學前教育(5年制大專)、學前教育(三年制中專) 
經濟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營銷與策劃、會計、電子商務、財務管理 
機電工程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網路管理方向)、網路系統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5年制大專) 
農學院畜牧獸醫、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園藝技術、食品生物技術、食品營養與監測、生物製藥技術專業 
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工程技術、工程測量與監理、工程造價、建築電氣工程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安全技術管理

師資隊伍

根據2015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專任教師524人,其中教授20人,副高級職稱189人,院級教學名師20人,雙師型教師233人。教師中博士32人,碩士177人。聘請客座教授45名,客座高級工程師4名、高級技師5名。認定“雙師型”教師123名,院級優秀教學團隊9個。
張雄羅芳玲李豐收任秋愛
張重州達芳菊宋雙成王韋華
楊楠楠王伯英白永祥白夏平

教學建設

根據2015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省級重點專業5個,院級重點專業3個,院級精品課程8門,中央、省級財政支持的高職教育實訓基地4個,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2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491萬元。 
省級重點專業:中藥、護理、畜牧獸醫、中醫學 、學前教育 
院級重點專業:旅遊管理、學前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 
中央、省級財政支持的高職教育實訓基地:護理專業、中藥專業、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中藥專業和畜牧獸醫專業
院級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負責人二級學院立項時間
1獸醫臨床診療技術李守傑農學院2012.4
2外科護理學張王孝護理學院2012.4
3中藥學姬水英醫學院2012.4
4內科護理學郭建民護理學院2012.4
5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達芳菊基礎課部2012.4
6幼兒心理學於晶汝師範學院2012.4
7陝西導遊張萍經濟管理學院2012.4
8古代漢語郝正全師範學院2012.4 

校園環境


一、六園
六園八林
六園八林
“六園”是指校園內樓與樓之間形成的自然院落,每個院落根據周邊功能區域,栽植不同的植物形成景觀庭院,並以植物名稱命名:玉蘭園、海棠園、梅園、梔子園、木槿園、紫荊園。
玉蘭園:位於醫訓樓南北樓之間庭院。園內栽植四棵廣玉蘭,周圍配有白玉蘭、黃玉蘭、紅玉蘭、二喬玉蘭等。
海棠園:位於公共教學樓南北樓之間庭院。栽植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北美海棠等。海棠花開似錦,姿態瀟灑。
梅園:位於師範農學樓南北樓之間庭院。栽植紅梅、綠梅、硃砂梅、白梅、榆葉梅、臘梅等十多個品種。
梔子園:位於一、二號學生公寓之間庭院。栽植四季梔子、大葉梔子、小葉梔子等。
木槿園:位於三、四號學生公寓之間庭院。栽植200餘株。花艷麗,似錦葵,白色、粉紫色到紫色,一朵花凋落後,其他的花苞會連續不斷地開放。
紫荊園:位於五、六號學生公寓之間庭院。栽植150餘株。花開如掌,略帶芳香,五片花瓣均勻地輪生排列,十分美觀。
二、八林
“八林”是指校園內的八塊集中綠化區,每區選一優勢景觀樹連片栽植,形成林區:國槐林、油松林、雪松林、水杉林、銀杏林、杜仲林、白樺林、紅葉李林。
國槐林:位於校園南門兩側。栽植國槐、朝鮮槐、香花槐230餘株。樹型高大,根深,生長迅速,生命力頑強。喻學院師生自強不息、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
油松林:位於校園東門入口。栽植155株。生長快,材質優,樹姿雄偉,枝幹挺拔蒼勁,四季常春,不畏風寒。象徵高風亮節、智慧與長壽。
雪松林:位於藝術樓北側。栽植111株。樹形高大優美,主幹下部大枝自近地面處平展,長年不枯。
水杉林:位於藝術樓西側。栽植100株。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稀有種類,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
銀杏林:位於公共教學樓南側和東側。栽植530株。
杜仲林:位於公共教學樓北側,陽光運動場西側。栽植260株。系名貴滋補藥材,被譽為“植物黃金”。象徵學院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
白樺林:位於運動場北側。栽植316株。樹體亭亭玉立,象徵著純潔與剛直。
紅葉李林:位於行政樓后。栽植165株。常年紫紅髮亮的葉子,像一株株不敗的花朵,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校訓
明德、篤行、精技、強能
明德: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原指《大學》的主旨,在於彰顯人的光明品德。這裡借用“明明德”,即通過教育“使美德彰顯”,意在強調學院教育要德育為首。訓誡師生要“以德立身”。篤行:語出《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意為增進學業要廣泛涉獵,詳細詢問,慎重思考,明確分辨,儘力踐行。“篤行”就是要努力實踐,身體力行,使學有所成,知行合一。精技:“精”,精通;“技”,技術、本領。有精通技術之意,也有技能上精益求精之願。強能:意即強化能力,提升水平,達到更高更強。
校訓體現了以德修身、儘力踐行、以技立業、以能為重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突出了為人為學修業的要求。

形象標識

校徽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校徽主題色調為藍色,中間圖案總體似W代表渭南,W圖形中有字母Z代表職業院校。即二者表示渭南職業學院。上方為學院中文名稱,下方為學院英文名稱。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獲得榮譽


2015年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領導團隊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華惠民
黨委副書記、院長張雄
黨委副書記黨少平、林宏
黨委委員、副院長楊宇清、王錄軍、王韋華 

知名校友


韓啟德張克儉陳吾愚王雙錫
丁本淳劉壽山黃俊耀王廣群
王三虎王春陽劉新興張紅梅
惠朝陽張梅奎
韓啟德:1973年在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的陝西省渭南中醫學校學習。現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
張克儉:曾任陝西省教育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工委副書記等職,主持省教委日常工作。1993年12月離休。
陳吾愚:1940年畢業於同州師範(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的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
王雙錫:畢業於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的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陝西省原副省長。
丁本淳:曾任陝西第二師範學校(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的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黨支部書記,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劉壽山:中藥文獻專家,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
黃俊耀:畢業於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的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原陝西省文聯主席。
王廣群:1975年畢業於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的陝西省渭南農業學校。曾任陝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成員,陝西廣播電視台台長、黨委書記。
王三虎:1978年至1985年在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的渭南地區中醫學校學習。現任第四軍醫大學教授。
王春陽:1980年畢業於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的陝西省蒲城師範學校,現任渭南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劉新興:1981年畢業於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的陝西省渭南農業學校,現任渭南市副市長。
張紅梅: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讀於原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82級4班,現就職於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惠朝陽:1986年畢業於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陝西省蒲城師範學校,現任西安科技大學副校長。
張梅奎:1985年畢業於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陝西省中醫學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遠程醫學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