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蛛
齊白石水墨畫
《喜蛛》齊白石的小品畫的巔峰之作。
尺寸僅有6厘米*9厘米,鈐印:蘋翁題識:辛酉四月十七日,白石寫生。
2005年11月6日中國嘉德秋拍會上,齊白石的這幅6厘米×9厘米(約0.05平方尺)的《喜蛛》(見圖),以107.8萬元的高價成交。綜觀書畫拍賣歷史,早在1997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齊白石的一幅《蒼蠅》只有9.7厘米×7厘米(約0.06平方尺)大小,經過激烈競爭,最後以19.8萬元成交。此次,齊白石的小作品成交破百萬,無疑顯示出市場對於精品之作的追捧,喜蛛又代表喜從天降。
有的投資者認為,書畫作品小就是精品,其實這就是一種誤解。拍出百萬高價的《喜蛛》,中國嘉德在2003年7月也拍賣過同樣一幅類似的作品。從上面的“蘋翁”鈐印來看,與拍出百萬的作品相同,應該是同一時期的作品。同時,上面的題識為:第三足不合向後,有圈之足不要,前三足皆向前扒,惟第足不向後。從這些題識中,估計應該是白石老人的一個繪畫草稿,並很有可能是《喜蛛》的初稿,成交價為5.72萬元。
小畫作之所以能夠拍出天價,就是因為在小小方寸間,畫家要將一件事物畫得栩栩如生,非要有深厚的功底才行。這也是扇面的均價要比書畫貴的最主要原因。當然,精品不僅是指描繪物品,要顯示出畫家水平,在構圖上也要顯示。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畫作不在大,能反映出畫家的繪畫風格就行。這個意義上來說,僅僅以平均價格來反映畫家的市場價值是遠遠不夠的,投資者應該及時改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