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豐圖義倉的結果 展開

豐圖義倉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豐圖義倉位於陝西省大荔縣城東17千米處朝邑鎮南寨子村。豐圖義倉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開建,在朝邑縣城原豐圖義倉的基礎上重新修建,佔地面積為11039平方米。

豐圖義倉建築格局為城中城,分內城和外城,外城坐東朝西,夯土築城,是義倉防禦的第一道防線,內城以倉牆合一的建築形式構築,兼具防禦和倉儲雙重功能。豐圖義倉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糧倉方面提供了歷史資料,並對研究清末期關中東部的經濟發展、軍事攻防提供了資料。

1992年4月20日,豐圖義倉被陝西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豐圖義倉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2019年12月14日被陝西省旅遊資源開發管理評價委員會確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
清光緒八年(1882年),因關中大旱,東閣大學士閻敬銘建議修建豐圖義倉。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豐圖義倉竣工,動支白銀三萬餘兩,后慈禧太后硃批為“天下第一倉”。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關中大災荒,豐圖義倉開賑放糧。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進犯山西永濟,河防指揮所設於豐圖義倉倉廒內。

建築特色


倉牆合一的建築魅力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建築格局為城中城,分內城和外城。外城坐東朝西,夯土築城;外城是義倉防禦的第一道防線,內城以倉牆合一的建築形式構築,兼具防禦和倉儲雙重功能。垣內周列倉廒58洞,牆內為倉,相隔排列;牆內有磚瓦結構廊檐,由木柱支撐,相互貫通,形成環形迴廊。廊檐既可防雨防潮,也可臨時堆儲糧食,方便晾曬。
豐圖義倉倉房為磚窯式,對糧倉的防火、防盜、防入侵等都有獨特作用,地面由松木板鋪成,離地下40厘米,木板下牆體四周有4個排氣孔,利於空氣流通和潮氣排出。這種倉形因小而獨立,便於將稻、麥、豆、谷等糧食按種類、乾濕分門別類儲存管理。
豐圖義倉的設計使倉庫防雨防潮,它的牆頂平面由青磚鋪成,採取分段四周高、中間低的結構,將雨水匯於中間部位,再下落水槽向院內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積水、滲水或滲蝕牆體。倉院場地也是四周高、中間低,水可以很快集中排出牆外。每至雨天,從倉牆到院內,雨停牆院即干。

主要景觀


豐圖義倉城內所有建築均為清光緒年間所建,此倉坐北向南,高14.89米,東西寬133米,南北長83米,實佔總面積11039平方米。豐圖義倉內周列倉廒58洞。每廒體積193.5~253.8立方米,每廒可儲糧90噸,共可儲糧5200噸。倉城外又圍有土築寨牆,牆外有城壕。倉寨佔地4.5萬平方米。北倉城上中部建有倉樓一座,為紫陽倉祖朱文公祠,兩側鑲嵌有慈禧太衙御書石刻“龍”、“虎”兩個大字。廒外環築廊房,共立明柱108根。倉外築外城,高7.7米,西有城門,東開小門,名東倉門、西倉門,門前各有一對石獅,兩門之間的壁上有似浮雕式的磚作仿木結構的歇山屋頂妝式,正中高嵌楷書“豐圖義倉”石刻大字,字兩側有磚雕花瓶,下部有環帶紋、葡萄紋、雷紋等圖案。
豐圖義倉院內偏南,以兩條門道分界,又有東西排列三級建築。中間有一小院。進門先是東西各建廈房三間,緊接橫建大房三間,大房東西兩側又各附耳房三小間。倉院內西南角有台階通往倉頂,磚鋪頂面,外高內低,四方共築水馘道12個,並周砌女牆衛護。

文化活動


相關人物

主詞條:閻敬銘
閻敬銘(1817年~1892年),朝邑趙渡鄉(今渭南市大荔縣趙渡鎮)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考中進士之後,歷任清政府戶部主事、山東巡撫、工部侍郎等職。清光緒八年(1882年)升任戶部尚書,兼任兵部尚書,九年(1883年)任軍機大臣,十一年(1885年)又任東閣大學士,仍管戶部,十四年(1888年)因病離職調養,十八年(1892年),卒于山西寄寓,追贈太子少保,謚“文介”。
閻敬銘在清政府內擔任要職期間,倡議並主持興建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

義倉文化

義倉是置於民間的公共糧倉,因不屬於州官管理,開倉方便,遇災荒時,可以開倉就地賑濟,因設於鄉社,又稱為社倉。為附近居民每人每年交義租五斗糧食,以備飢荒。
中國義倉豐年置倉積穀,災年開倉賑民。隋開皇五年(585年),隋文帝楊堅採納大臣的建議,初置義倉。官倉防大災,義倉防小災。

價值意義


文物價值

豐圖義倉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倉政、倉儲歷史、倉儲文化、糧倉建築藝術提供了歷史資料,同時對研究封建社會後期關中東部的經濟發展、軍事攻防提供了參考資料。
豐圖義倉是一座以儲糧為主要功能的建築,又具有防禦系統,可以說是具有防禦性質的軍事建築,不僅保證儲存糧食安全又為地處該倉東面崖下朝邑城的衛城,體現了儲糧和安全防禦的雙重功能。豐圖義倉由此可以看出是座綜合功能利用較好的建築之一。

軍事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是一座以儲糧為主要功能的建築,又具有堅固的安全防禦系統,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具有防禦性質的軍事建築。在利用地形和倉城建築設計方面,確有許多獨到之處:將倉置於城牆牆體之中是倉庫建築上的創新,既利用了城牆牆體的厚實,便於恆定糧溫,又節約了建築材料。豐圖義倉的高厚寨牆在保證儲存糧食安全的同時,又理所當然的成為地處該倉東面崖下朝邑城的衛城。因為其北與東嶽廟相對,共同扼守南、北兩個寨子之間的歷史著名驛道----“朝坂古道”。體現了儲糧和安全防禦的雙重功能。就這一點而言,在中國古代糧倉建築史上,確是綜合功能利用較好的典型建築之一。

經濟

豐圖義倉在解放后一直由朝邑糧站使用,盡其職能,為國儲糧,為民分憂。為緩解大荔當地的存糧難和保證部隊及居民的糧食供應,促進區域糧食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朝邑糧站有在冊職工31人,其中在崗22人。朝邑糧站在充分利用豐圖義倉儲存糧食的基礎上,又新建現代化糧倉一幢。現有總倉容10000噸,年均儲存調銷糧食8000餘噸。該倉連續40多年被鑒定為無鼠雀、無霉變、無蟲害、無事故的四無糧倉。
隨著西部開發進程的加快,陝西在西部甚至全國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陝西作為十三朝王都的所在地,作為一個旅遊大省,有著深遠廣闊的旅遊業發展前景。旅遊業收入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帶動、拉動作用,已經為各級領導所重視。陝西省已經把開發潼關至韓城的沿黃旅遊通道納入正式規劃。豐圖義倉位居通道中段,恰是一個頗具特色的旅遊景點。
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朝邑糧站在搞好糧食經營的同時。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充分利用豐圖義倉這一歷史資源,積極開發旅遊項目。還把該倉作為縣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青少年參觀學習,讓中國下一代從這裡學習和繼承中華民族的艱苦奮鬥精神和聰明才智,樹立為復興中華息息不止的進取精神。先後接待各地遊客和中小學生百萬人次。原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原國內貿易部副部長、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白美清,軍委常委、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李濟耐,著名作家賈平凹等曾到豐圖義倉參觀指導。
不論在歷史文化內涵、還是風景配套方面都很符合21世紀人們的旅遊觀念,遊客逐年增多。有關方面領導參觀后多次指示應儘快開發豐圖義倉旅遊資源,陝西省前省長賈治幫同志參觀該倉后,題詞“管好豐圖義倉,造福大荔人民”。中、省、市、縣糧食及文物管理和旅遊部門亦擬將豐圖義倉作為國家糧食博物館來開發。

影響

歲月流轉,滄桑巨變。豐圖義倉自1885年竣工至2012年,歷經一百多年風風雨雨和戰火洗禮的考驗,仍然保存完好,雄風長存。並一直儲藏著糧食,有意義的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為民儲糧,安定一方的保障作用。對當地的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豐圖義倉志記載:“回憶辛丑賑濟,全活無算,無不歸功斯倉”。足見該倉不論是在清朝晚期,還是民國時期,都在儲存糧食和解決糧食危機,救助災民於水火方面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特別是在支援解放戰爭中發揮了保障軍需的重要作用。

保護措施


1992年4月20日,豐圖義倉被陝西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豐圖義倉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渭南市文物旅遊局對豐圖義倉進行邊坡加固工程。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豐圖義倉位於陝西省大荔縣城東17千米處朝邑鎮南寨子村。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交通信息
在大荔縣城或是渭南市內乘車至大荔縣城東17千米南寨子村步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