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個孩子一個爹

八百個孩子一個爹

《八百個孩子一個爹》是謝剛、張宏友編劇的一部電影,於2013年由阜陽市余龍傳媒有限公司出品。

基本信息


片名:八百個孩子一個爹
編劇:謝剛、張宏友
出品:阜陽市余龍傳媒有限公司
年份:2013年

劇情梗概


歌頌了打工歸來的青年農民王震,為了家鄉的留守孩子不再因貧困而輟學,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積蓄,辦起了留守孩子寄宿學校,期間遇到了種種困難,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留守孩子寄宿學校越辦越紅火。

劇本研討會


2013年7月25日,電影《八百個孩子一個爹》劇本研討會在阜陽界首市文化活動中心舉行。阜陽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馬傳福、界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洪林及有關專家及電影拍攝方阜陽市余龍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余龍參加研討會。
研討會上,《八百個孩子一個爹》劇本作者張宏友介紹了作品的創作背景及過程,有關專家對該電影劇本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八百個孩子一個爹》故事梗概是:王大剛是一名率先致富的農民,看到本村的孩子因父母打工不在家,不是輟學,就是缺少管教,他決心辦一個寄宿制學校,給留守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王大剛承包了村裡一所破舊的學校。為了滿足孩子們的需求,他賣掉了自己剛剛蓋起的三層樓房,為學生蓋起新宿舍。為了孩子們能學好、住好、吃好,他又賣掉了兩輛運輸車,父親氣得住了院,母親氣得要出走,妻子氣得要離婚。
隨後,發生了學生集體中毒事件,王大剛被拘留。加上部分村民的不理解,學校部分宿舍的建設籌不到錢,王大剛氣惱至極,不願再干。此時,鄉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幫王大剛籌到相關款項,招聘了有經驗的老師,學校的學習氣氛越來越好。王大剛又貸款買來了兩輛大貨車,用賺來的錢,為孩子們添置了“親情電話”、“親情電腦”,每周讓留守孩子跟家人聯繫;還設立了剪紙班、書畫班、電腦班、音樂班等,使留守孩子在這個大家庭里享受到了快樂和溫暖。
在一次為一位留守孩子舉辦的生日慶典上,這個孩子突然跪下叫王大剛“爸爸”,此時,八百個留守孩子全部跪下,高喊王大剛“爸爸”……
據阜陽余龍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余龍介紹:“電影人物的原型,是界首市磚集二小負責人王震。”
據了解,界首市磚集鎮農村青年王震,只有小學文化程度,16歲起外出打工,因為沒文化,找不到活兒干。在親友的幫助下,王震到臨泉縣冷凍廠當業務員,後來幹上了業務經理,常駐俄羅斯做肉食冷凍生意。幾年後,王震手中擁有了70多萬元,在家鄉第一個蓋起了兩層“小洋樓”,成了當地有名的“大款”。
1998年底,王震回家過春節,聽說村裡的一所學校由於校舍破舊,被上級定為“危房”,近200個孩子沒學校上學,心裡憂慮起來:自己沒文化,孩子們今後不能再吃沒文化的虧。隨後,他打了辭職報告,回鄉辦學。
公司領導不理解,家裡人一致反對,村裡人也說他操閑心,錢鬧的。經過多次做工作,家裡人終於同意了。王震辦學,鎮村幹部大力支持,近10畝的建校用地很快選定。1999年5月,新學校開工,三層教學樓、兩層辦公樓在2000年元旦建好。
經歷重重阻力,這所學校發展至在校師生1000多人,校園也建設成花園式學校,成為目前的磚集鎮二小。
據悉,電影《八百個孩子一個爹》由阜陽市余龍傳媒有限公司拍攝,總投資600餘萬元,該片將於8月份開拍,拍攝歷時兩個月。知名演員張少華(曾演《丑娘》)等將加盟,共同演繹阜陽農村青年致富后,心懷大愛、關注留守兒童感人至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