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青葉膽的結果 展開

青葉膽

中藥

青葉膽是龍膽科植物青葉膽乾燥的全草。青葉膽藥性寒涼,味甘、苦。歸肝、膽、膀胱經。青葉膽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類、環烯醚萜類、內酯類等成分。其中,黃酮類化合物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乾燥的青葉膽中,獐牙菜苦苷的含量不能少於8.0%。

簡介


● 正名:青葉膽
● 英文名:Qingyedan
● 拉丁名:Swertiae Mileensis Herba
● 別稱:肝炎草、小青魚膽

功效與作用


● 青葉膽具有清肝利膽、清熱利濕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青葉膽具有保護肝臟、鎮痛、鎮靜、解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消除水腫等作用。
● 青葉膽可以用於治療肝膽濕熱、膽脹脅痛、黃疸尿赤、熱痢澀痛、小便不利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青葉膽過敏者,禁止使用。
● 虛寒體質者,請謹慎使用青葉膽。
● 如果您正在使用奎尼丁或者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使用青葉膽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青葉膽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青葉膽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青葉膽


● 青葉膽可以煎汁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0~15克。
● 外用時,可取適量新鮮的青葉膽搗爛后敷於患處,或者煎水外洗患處。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避免和奎尼丁同時使用。
● 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酒類等,可能會影響青葉膽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青葉膽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未見文獻報道青葉膽有毒性作用,也未發現資料顯示按規定劑量服用青葉膽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 青葉膽味苦性寒,脾胃虛寒的個別患者服用後會出現上腹部不適感。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青葉膽,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青葉膽


● 青葉膽多產自四川、貴州、雲南、福建、江西等地。
● 青葉膽具有如下特徵:
● ● 青葉膽的根一般為黃色或黃棕色的長圓錐形,部分有分枝。莖為四棱形,稜角有狹小的翅,表面一般為黃綠色或黃棕色,下部多為紅紫色,斷面中空。葉子對生,沒有葉柄;葉片大多破碎或皺縮,完整的葉片為條形或狹披針形。圓錐狀聚傘花序,有4片黃綠色的條形萼片,4個黃色花冠,花冠深裂,裂片為卵狀披針形,內側基部有2個腺窩,雄蕊的數量也有4個。果實為狹長的卵形,有許多細小的棕褐色種子。青葉膽氣味清淡,味道苦。
● ● 品質好的青葉膽色綠,花多,味道苦。
● 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注意防蟲蛀。

含青葉膽的中成藥有哪些


● 青葉膽片:具有清肝利膽、清熱利濕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黃疸尿赤、熱淋澀痛。
● 珠子肝泰膠囊:有清熱利濕、益氣健肝的功效,多用於治療脾虛濕熱引起的胸脅脹痛、大便溏瀉、倦怠乏力,也可用於治療乙型肝炎。
● 芪桑益肝丸:具有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清利濕熱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瘀阻、脾腎兩虛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
● 黃疸肝炎丸:有疏肝理氣、利膽退黃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肝氣不舒、濕熱蘊結導致的黃疸,能緩解胸脅脹痛、皮膚黃染、小便短赤等不適癥狀;也可用於治療急性肝炎、膽囊炎。

青葉膽和金錢草功效一樣嗎


● 青葉膽是龍膽科植物青葉膽乾燥的全草,金錢草是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乾燥的全草。兩者的功效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 青葉膽和金錢草都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的作用,兩者都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 ● 青葉膽善於清膽利膽、清熱利濕,多用於治療肝膽濕熱、膽脹脅痛、黃疸尿赤;金錢草善於排石,多用於治療石淋和肝膽結石導致的黃疸,而且金錢草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癰腫瘡毒、毒蛇咬傷等。

用藥誤區


● 誤區:青葉膽無毒,所有人都可以服用
● ● 雖然目前未見文獻資料報道青葉膽有毒性作用,但青葉膽的藥性寒涼,容易傷及脾胃功能,所以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請將家裡儲存的藥品放置在兒童不能取到的安全之處。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朱建華。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 [6] 武謙虎。常用治療肝病中藥:第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