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梁弄鎮的結果 展開

梁弄鎮

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轄鎮

梁弄鎮,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轄鎮,是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鎮、浙江省首批中心鎮、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位於浙東四明山麓,姚江之南,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區域面積94.5平方公里,人口3.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16萬人,外來人口0.24萬人。目前,集鎮建成區4平方公里,建成區常住人口1.5萬餘人。區劃代碼為330281114,長途區號為0574,郵政編碼為315000,車牌號碼為浙B。

2019年10月,梁弄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梁弄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梁弄鎮
梁弄鎮
梁弄,相傳原以梁、馮二姓聚居而名為“梁馮”。后因北方頻於戰亂,孫、吳、姚、葉、黃等諸姓大批南徙,遷居於此。由於境內弄堂多達99條半,遂演變為梁弄。梁弄,秦屬會稽,漢屬餘姚縣,隋開皇九年(589)為句章梁弄鄉,後唐(907-936)為四明鄉,南宋(1127)置鎮【一說,唐武德七年(624)為餘姚縣四明鄉。五代後唐(923)開始建鎮,屬會稽郡】。相傳梁弄後唐時已“人煙湊集,亦一巨鎮”,南宋是紹興府同知駐地,轄寧紹台三郡接壤之地。民國六年(1912)為鳳鳴鄉。民國23年(1934)年復置鎮,屬餘姚縣第二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梁弄是浙東革命根據地領導中心。民國34年(1945年)為南山縣屬地。1949年1月為四明縣屬地。1949年5月7日,撤四明縣,建梁弄鎮,屬餘姚縣梁弄區。1956年撤鎮設鄉,1958年為四明山公社。1959年3月為梁弄公社。1983年改為梁弄鎮。1992年湖東、橫嶴、讓賢三鄉併入梁弄鎮,轄黎明、仙橋、西孫、牌憲、牆裡、大池頭、曉山、曉東、浣溪、金子嶴、斤嶺下、橫路、八字橋、邱家灣、建山、大園、桂義、建隆、義家弄、埭頭、麻地下、汪家、蔡家、沿山房、嶺頂、青山、后俞、下塢、前方、后崗頭、前潭、桃花嶺、邱家、石家、園藝、高地、南邊、金山、橫坎頭、西明、汪巷、宣家塔、甘泉畈、后孫、姚巷、大嶺下、章家嶴、半山、紫溪、百丈嶴、道士山、觀堂、大嶺頂、萬家嶴、楊家山、上于山、蒲塘、錢庫嶺等59個行政村。通過村合併后,全鎮現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
梁弄歷史悠久,靈秀的山水和豐富的物產鑄就了這片土地的文化底蘊。梁弄為道教第九洞天,素有“洞天福地”之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梁弄風光旖旎,古迹眾多。東晉政治家謝安東山再起前曾與賢士許詢,支遁等隱居於此。許多著名詩人如李白,孟郊,皮日休,賀知章,陸龜蒙,劉長卿,滑壽等遊蹤所至,多有呤詠。唐代茶聖陸羽曾數次探尋瀑布仙茗,並將它載入《茶經》。梁弄雖處層巒之中,但文化發達,名人輩出。後梁時期有樂安侯,孫龍光,北宋時黃必騰兄弟五人同科中舉,五桂流芳。數百年後這五兄弟的後人黃澄量為人弘揚先人好學上進的風氣,特以家財在梁弄修築了一座名為:“五桂樓”的藏書樓,藏書達6萬多卷,當時和寧波的天一閣齊名,被譽為“浙東第二藏書樓”。南宋時期有吏部尚書黃必和,越國公汪澈,魏國公方山京,光祿大夫右司農及臨安知府孫子秀,崇政殿侍講孫德玉,朝議大夫孫哲,吏部侍郎黃巨川,集賢殿護寶郎孫起楨,台州知府黃焱和元朝打虎英雄石明三,明朝的開封府尹陳輝,刑部主事陳宇,黃齊賢,翰林院士陳美髮,抗金英雄陳謙和著名哲學家黃宗羲的傳人黃驥和黃肅等等都在梁弄這塊土地上孕育成長。梁弄地處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東晉隆安年間,農民義軍首領孫恩曾在梁弄一帶駐紮。著名思想家黃宗羲在四明山結寨抗清時,曾駐紮梁弄。在今天的梁弄,保存較完好的歷史遺存有五桂樓、南宋孫子秀墓等歷史古迹。

地理環境


正蒙街
正蒙街
梁弄鎮隸屬浙江省餘姚市,東接鹿亭鄉,南鄰大嵐鎮,西北與紹興市上虞區接壤。是杭州——紹興——寧波——舟山黃金旅遊線上的一個頗有特色的城鎮。梁弄歷史悠久,秦時屬會稽郡,相傳原以梁、馮二姓聚居而名為“梁馮”,至後唐已“人煙輳集,亦一巨鎮”,由於街弄多,遂諧音為“梁弄”,並素有“第九洞天”、“洞天福地”等美譽。省道滸溪線縱貫全境,南連奉化溪口風景區,北出十多公里與滬杭甬高速公路相連,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80公里,距寧波國際機場僅40公里。

行政區劃


梁弄鎮現轄1個居民區、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四明路218號,郵編:315430。
正蒙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
[正蒙社區]因區域內正蒙學堂而得名。2003年5月18日余政發[2003]54號批准:將梁弄鎮上街、曉嶺街、橫街等3個居委會合併,設立正蒙社區。7月1日正蒙社區正式成立,管轄區域為東至東溪村大池頭自然村,南至甘宣村接界,西至后陳村接界,北至五桂村接界,有10個居民小組,居委會駐如意路4號文化廣場二樓,常住居民2300戶,5500人,24幢樓群,有上街、下街、曉嶺街、梁馮、仙橋、高路、郵北、濱溪、市場等居民小區。梁弄鎮原居委會始建於1949年,1955年起設橫街居委會,1981年分設上街、曉嶺街、下街三個居委會。
居委會正蒙
村委會東溪梁馮五桂后陳讓賢
白水沖橫坎頭嶺頭甘宣汪巷
東山賀溪橫路明湖雅賢
湖東高南
[東溪村]位於梁弄鎮東首。由原大池頭、斤嶺下、金子嶴3村合併而成。面積8.93平方千米。人口826戶、約2580人(2007年)。
[梁馮村]地處姚南半山區、梁弄鎮所在地。由原牌憲、仙橋、牆裡3村合併而成。面積1.5平方千米,人口680戶、1865人(約2006年)。
[五桂村]位於梁弄集鎮北部,四明湖畔。由原黎明、西孫、浣溪3村合併而成,因村內五桂樓而得名。面積約2.25平方千米。人口826戶、2504人(約2006年)。轄4個自然村,31個村民小組。
[后陳村]位於梁弄集鎮西部,四明湖畔。由原曉山、曉東2村合併而成。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530戶、1672人(約2006年)。
[讓賢村]位於梁弄鎮南部6千米處,東朝鹿亭鄉東崗山,南接大嵐鎮夏家嶺村,西鄰上虞市下官鎮,北連橫坎頭村。村名襲用原讓賢鄉之名。面積8.5平方千米,19個村民小組,人口547戶、1380人(約2007年)。
[白水沖村]位於梁弄鎮東南首。由原道士山、章家嶴、后孫3村合併而成。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420戶、1205人(約2006年)。
[橫坎頭村]位於梁弄鎮南首,旁接省道滸溪線,距鎮區2千米。面積6.6平方千米,轄6個自然村,人口897戶、2821人(約2006年)。
[嶺頭村]位於梁弄鎮南部10千米處,東靠橫坎頭村,南與讓賢村接壤,西鄰上虞下官鎮,北連橫坎頭村,海拔300多米。由2001年由原蒲塘、大嶺頂和萬家嶴3村合併而成。因整個村莊坐落在梁弄至上虞下官鎮的大嶺上而得名。面積9.14平方千米,3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人口417戶、1421人(約2005年)。村委會駐萬家嶴。
[甘宣村]位於梁弄集鎮南1千米處。面積1.35平方千米,轄13個村民小組,人口371戶、1084人(約2006年)。
[汪巷村]位於梁弄集鎮西南2千米處,面積2.41平方千米,人口364戶、1162人(約2006年),轄汪巷、西明、姚巷和外姚巷4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
[東山村]位於梁弄鎮西南部,距鎮區6千米。由原青山、嶺頂、沿山房、蔡家、汪家五村合併而成。面積8平方千米,13個村民小組,人口768戶、2325人(約2006年)。
[賀溪村]位於梁弄鎮西首,西連上虞市,距梁弄鎮區3千米。2001年由麻地下、義家弄、建隆、埭頭4個村撤併而成。面積6.8平方千米。2007年底,全村總戶數550戶,總人口1659人。
[橫路村]位於梁弄鎮西部,四明湖畔,北與上虞市交界,東與后陳村相望,南與賀溪村接壤。2001年由橫路、大園、建山、桂義四個村合併而成。面積5平方千米。人口2061人(約2006年)。
[明湖村]位於梁弄鎮北首。2001年由邱家灣、八字橋2村合併而成。面積0.86平方千米,人口196戶、615人(約2006年)。
[雅賢村]位於梁弄鎮四明湖北首,西北與上虞交界,余梁公路穿村而過。2001年由原下塢、前方、后崗頭、前潭4個村合併而成。面積4.97平方千米。人口695戶、2101人(約2006年)。
[湖東村]位於四明湖東首,滸溪公路旁邊。2001年由原桃花嶺、邱家、后俞、石家4個村合併而成。面積5.04千米,人口634戶、2050人(約2006年)。
[高南村]位於梁弄鎮東北部,東邊與東南街道雁湖村和章下山村交界,南止東溪村交界,西與湖東村交界,北與湖東村桃花嶺交界,距鎮所在地4千米。面積6.12平方千米,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人口483戶、1556人(約2005年)。

經濟


瀑布仙茗
瀑布仙茗
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和特色。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以山塘水庫和大溪治理為重點進行小流域治理;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除了人們印象中的毛竹、筍乾等山貨和魚蝦等湖鮮外,現已形成了果桑、楊梅、櫻桃、板栗等名特優乾鮮果品,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名茶“瀑布仙茗”為龍頭的茶葉經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之前水稻種植面積比重佔多,到九十年代中期,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部分水稻面積改作基地型農產品,直接帶動了當地櫻桃、桑果、楊梅、藍莓等特色小水果產業發展。目前,該鎮已建成了核心區面積1萬畝、輻射面積5萬畝的寧波市特色小水果產業基地,現有各類水果高效示範基地30多個,水果品種達60餘種。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水果採摘旅遊,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梁弄工業企業起步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發展較快,主要重於燈具配件。1980年,以當時的社辦企業為主體,創辦了燎原燈具配件廠,到1992年改為燎原燈具廠,年創產值3.6億元,成為餘姚市重點骨幹企業,1998年隨著企業的改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組建寧波燎原股份有限公司。全國各大城市開設燈具門市部362個,年銷售產值達9.2億元,一排排造型別緻的道路燈照亮了北京長安街,照亮了長江三峽工地,照亮了許多國家的首都。2001年被命名為“中國燈具之鄉”,2005年又命名為“中國燈具製造基地”,燈具企業的崛起,帶動其他企業的發展。2008年照亮了北京的奧運,一盞盞領先潮流的高桿燈相繼在全國各大城市落戶形成了一個有明顯特色且生機勃發的塊狀經濟。

文化


梁弄鎮是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鎮、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和寧波市的中心鎮,位於浙東四明山北麓,姚江之南。全鎮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區域面積94.5平方公里,人口3.4萬人。近年來,梁弄鎮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把梁弄建設成為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實現小康樣板鎮”的指示精神,深入實施“會議教育培訓中心、特色產業發展基地、宜居宜游風情小鎮”建設,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抗日戰爭時期,梁弄是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領導中心,有“浙東小延安”的美譽,浙東區黨委、浙東行政公署、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等黨政軍機構都駐在這裡,2005年初梁弄鎮被確定為全國百個紅色經典景區之一。境內以四明湖、白水沖瀑布為代表的山水風光與五桂樓、孫子秀墓、羊額古道、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等一批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鄉村游、果園認知採摘和山野風光等農家樂特色休閑旅遊成為梁弄旅遊的新亮點。
梁弄鎮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和特色。這裡是中國綠茶之源,現已形成了以中國家業博覽會金獎名茶“瀑布仙茗”為龍頭的茶葉經濟。燈具塊狀特色經濟明顯,全鎮共有燈具企業近500家,在全國開設燈具門市部1400餘家,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是全國最大的室外照明燈具生產基地。2001年被命名為“中國燈具之鄉”,2005年又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命名為“中國燈具製造基地”。

革命舊址

浙東區委舊址
位於梁弄鎮南2公里的橫坎頭村,這裡曾是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心臟,內設浙東銀行、浙東新報社。1943年4月,隨著姚南梁弄重鎮的收復,中共浙東區委即遷址梁弄橫坎頭,梁弄成為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浙東革命根據地人民的歷史業績,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原浙東區委舊址建立“浙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原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王芳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鐫該有原國防部長張愛萍“中國共產黨浙東區委會舊址”的題字。紀念館為木結構清末民居,正樓座東面西,七樓七底,左右廂房各兩樓兩底,中間為庭院。從去年以來,接待各地參觀團隊524個,遊客達25萬人次。舊址現系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紅色旅遊景區之一。
浙東行政公署
是當年根據地的最高行政機關,座落在浙東區黨委舊址旁邊的“上新屋”。抗日戰爭後期,浙東根據地日益鞏固壯大,其範圍已發展至抗州灣兩岸,東瀕東海,南迄東陽、義烏,西跨浙贛線金蕭段兩側,北至黃浦江兩岸的廣大地區,面積三萬平方公里。2005年重新修繕,於2006年5月1日正式開放。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司令部
抗日根據地
抗日根據地
梁弄鎮曉嶺街有幢當地人稱為“小源和”的樓房,四面高牆圍抱,頗有北京四合院的味道。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所在地,這裡是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的史料陳列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四軍浙東縱隊自1941年5月由浦東部隊南渡浙東至1945年9月的4年多時間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從900多人發展到15000多人,浙東軍民並肩作戰,與日偽頑進行了百折不撓的英勇鬥爭。據不完全統計,共歷經大小戰鬥643次,收復南匯、上虞兩座縣城,攻克大小敵偽據點110餘個,解放同胞400萬,收復國土三萬平方公里,斃命日軍官兵610名,俘日軍少佐顧問以下21人,斃傷偽軍副旅長以下3062人,俘偽團長、支隊長以下5504人,繳獲各種炮39門,輕重機槍217挺,長短槍6809支,機步槍子彈近40萬發,手榴彈2611顆及戰馬和其他軍用物資,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歷史,增添了輝煌的一頁。
紀念碑
1943年4月,我堅持敵後抗日的三北游擊司令部三、五支隊攻克了日偽盤踞的梁弄鎮,從此,梁弄成為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中心。1944年2月10日,我軍夜襲駐守前方村的頑軍。但遭到頑軍增援部隊的包抄。我軍腹背受敵,傷亡嚴重。據事後統計,犧牲的指戰員有98人之多。前方戰鬥成為四明山敵後抗日根據地革命鬥爭史上最悲壯的一頁。60年來,有關部門只查到7位指戰員的姓名,許多烈士遺骨已無從查找,為緬懷先烈,繼承弘揚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捨棄生命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新建了前方村戰鬥烈士紀念碑亭。

社會


村鎮建設

梁弄是千年古鎮,早年已是個繁華集鎮,蜿蜒了千百年的長弄短街,1949年後集鎮逐漸發展,設立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郵電、衛生院等多個部門,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成為姚南地區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中心。1982年後四次編製《梁弄鎮城鎮總體發展規劃》,城鎮建成區面積5平方公里,主要街道3條,其中鎮中路、正蒙街為鬧市區、梁弄大廈、正蒙形象街、濱溪公園、文化廣場等為標誌性建築,鎮內有農貿市場1個,專用場地面積3500平方米,集鎮道路設施不斷改造。至2005年,鎮建城區內的道路全部硬化,舊時的梁弄大多飲用溪水、井水。
解放后,特別在人民公社化時期村村掘井取水,1983年建造梁弄自來水廠,至2005年底全鎮98%以上的群眾飲用自來水,舊時的梁弄用柴油燈和煤油燈照明。上世紀六十年代始利用小型小水電發電,1989年建成3.5萬伏梁弄變電所。
年供電量達到37148萬度,滿足工農業和民用供電需要。清時有驛站,1917年建立郵政代辦所,解放后,設立郵電支局,下設6個代辦點,開設電話、電報業務,1990年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998年郵電分營為電信梁弄支局、郵政梁弄支局。到2005年底,共有程式控制電話9485門,80%家庭擁有程式控制電話、無線電話、小靈通等通訊工具。
鎮村公路四通八達,舊時交通很不方便,只有通向餘姚縣城的簡易公路,解放后省道滸溪線貫通全境,1960年通往寧波市的公路開通,2001年通往上虞市的公路開通,2003年新建四車道余梁公路,2004年底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目標,到2005年,全鎮共有公路11條,總里程83公里,形成鎮、村、自然村交通網。

科教文衛

解放前,梁弄境內有4所初級小學,正蒙小學已有百年歷史,解放后擴展到14所,1956年創辦餘姚縣第八中學,1960年創辦餘姚師範,1998年餘姚師範撤銷,改為餘姚市第二職技校,2002年實行教育網點調整,原各行政村校按照以近就近的原則,分別合併到報賢小學、橫嶴小學、湖東小學和鎮中心小學。全鎮已有高中2所,初中1所,小學5所,幼兒園2所,是省級教育強鎮。 梁弄鎮有文化站1個,有藏書2萬多冊,影劇院1個,1998年列為寧波市首批“東海文化明珠鎮”,2002年為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鎮,廣電站1個,建立鎮有線電視台、鎮級文化廣場1個5230平方米,村落文化宮7個,健身路徑22套,現有文體中心戶45戶,制訂了《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規劃》,廣泛開展“三德”為載體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現有寧波級文明村4個,文明單位2個,餘姚級文明村3個,文明單位17個,餘姚市級文明家庭戶40戶,鎮級文明家庭戶245戶。
梁弄有鎮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室3個,醫務人員62人,村合作醫療10家,衛生保健員14人。

旅遊


旅遊資源豐富。梁弄鎮自然生態條件優越,旅遊資源豐富,是餘姚市旅遊總體規劃“一頭兩翼”之一翼,地位舉足輕重,2005年年初,被確定為全國一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近年來,梁弄鎮大力發展旅遊產業,通過“提升紅色旅遊景區、發展高端度假旅遊、引進會議培訓機構、舉辦農事節慶活動、開發徒步旅遊線路”等途徑,全力打造特色旅遊小鎮,形成了具有“紅色歷史文化、綠色生態文化、古色歷史文化、土色鄉土文化”為特色的旅遊產品,並被評為浙江省旅遊強鎮。
主要旅遊景點包括: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四明湖、白水沖、北斗灣漂流、四明山山門、孫子秀墓、羊額古道等;
主要旅遊接待設施:四明湖開元山莊、紅楓山莊、四明山旅遊諮詢服務中心。

白水沖

白水沖
白水沖
在梁弄鎮南四公里的白水山上。白水山又名白山,因有白公在此修鍊得道而名,山上有冶山、屏風、石屋、雲根四峰,石屋峰怪石嶙峋,峭壁懸崖;雲根峰蒼翠奪目,流泉生輝。兩峰之間,一簾飛瀑從53米的高處飛瀉而下,形若白龍飛天,聲若沉雷震地,蔚為壯觀,這就是白水飛瀑,俗稱白水沖。歷代詩人對此瀑歌吟甚多,描繪都非常形象生動,如元代趙澹山稱之為:“玉龍吼山山為開,懸濤迸出翻崔嵬。迴風便可作飛雨,共聽萬壑鳴驚雷。”明代沈明臣也留下了“潺湲吹古雪,倒捲入銀河”的詩句。瀑布的源頭在道士山,山亦因白道人修鍊成仙的傳說而得名。在道士山的澗邊岩灘叢中,生長著一叢叢的茶樹。相傳古代有位叫虞洪的餘姚人,入山采茗,遇仙人丹丘子,贈以山中大茗,后取名為“瀑布仙茗”,意為仙人所賜。這裡就是它的原生地,旁邊還有虞洪為紀念丹丘子而建立的茶祠遺址。
道士山附近的四十二條澗水彙集到白水山頂,直瀉龍湫,在瀑布的出水處,有一岩洞,叫潺湲洞,又叫白水宮,相傳是白道人誦經修鍊的地方。元代,道士毛永貞主持祠宇觀,他在瀑布下開荒種地,擴建石田山房,還在觀旁建清暉亭,作為觀賞瀑布之所。白水沖瀑布下瀉成潭,流出潭口,在巨石間奔流成溪。傳說中隨白公學道的劉綱、樊雲翹夫婦為普濟眾生,採藥煉丹,每天在溪中洗草藥,把溪水染成了紫色,故稱紫溪,又稱洗葯溪。因這一帶終年雲霧繚繞,形成數里長的雲帶,人們南北往來,彷彿飄浮在雲海之中,故稱“過雲”,附近尚有過雲岩、過雲橋。

四明湖

梁弄鎮
梁弄鎮
位於餘姚市南部,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倍,湖中大小島嶼點綴其間,四周峰巒疊嶂,環湖古迹眾多,度假村由娛樂、遊覽、客房、餐飲四部分組成,以原始、秀麗、自然的風姿,驚奇、刺激、新穎的娛樂設施和一流的服務,成為久居都市的人們嚮往的勝地。

東明古剎

坐落於東明山東麓。初名悟法院,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創建。唐武宗會昌年間廢天下庵院寺廟,發放僧尼還俗。唐大中元年重建,號四明寺。天佑八年吳越王錢鏐改東明禪院。宋真宗祥符元年賜名東明寺,明崇禎間毀於颱風,高僧那摩生移建梁弄水口。

白雲禪寺

在鎮東南白雲山上。唐巘雲和尚隱於此山,常有白雲覆蓋屋上,因名白雲山。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建白雲院,宋治平(1066)改名白雲教寺,俗稱白雲寺。經北宋末年戰亂,寺廢。南宋孝宗年間,有天台山僧遠覺法師雲遊到此,見白雲山前有大路,後有奇峰,兩邊小山頭皆匐伏拱拜,山嶴深幽,流泉清澈,十坑九灣安排得體。寺后東麓有唐樂安侯孫隆光墓地,氣派非凡。遂暫時在後山搭草庵定居,暗中籌劃重建白雲禪寺。白雲禪寺規模宏大,共四進及兩廂僧舍,號稱九十九間。旁有茶地竹園,供僧人種植蔬菜瓜果。遠覺法師自任方丈,招收門徒,弘揚天台宗教義,十方善男子善女人朝山禮佛,獻花進香,盛極一時。法師涅盤后,殯葬於寺外饅頭山上,至今只剩留和尚墳名稱了。白雲禪寺歷時四朝,共八百餘年。民間流傳“九里十三庵,香火不斷煙”、“四明大地何處有?東明遙對白雲洲。”是當時盛況遺蹤也。
鴉片戰爭后,佛事蕭條。光緒初年,雖有靜春法師主持寺務,但已香火冷落,不成體統。解放前,唯留斷垣殘壁,殘缺佛像。至今放生池尚在,屋基也改為菜地,還依稀可以辨認當年寺院規模。

東山石洞

面臨大溪,屈曲如羊腸小道,相傳洞底與東海相通。曾有一位遊客不慎草帽失落洞內,事後被舟山漁民在海上拾起,見草帽上寫著四明山某某字樣,甚覺新奇,特地進山送還原主,被時人傳為美談。石洞上有巨石像懸岩矗立,岩下又有巨石像頭戴鐵帽的將軍威武地把守洞口,注視著廣闊的原野,望之有千載寂寞之意。後人在洞口建石洞廟,保護石洞並成為祭神祈求豐收的場所。
附近有玉兔山,本名玉兔望月,山巔有凹形大石,名石臼山崗,蓋以玉兔在廣寒宮為嫦娥搗葯之神話而命名。山高五十二米,廣二百七十畝。間有竹林茶園水果場等設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竹籬茅舍古樸清幽,現已成為旅遊勝地。

代表人物


梅福

(約公元前57-公元33年)約享壽90歲。字子真,九江郡壽春縣人。少有文才,從小隨父在京城長安求學,專心攻讀《尚書》和《穀梁春秋》。學成任九江郡文學,補南昌都尉。西漢成帝時,梅福知外戚王莽有篡奪漢室江山野心,便棄官歸耕故里,專心研究老莊學說,修身養性、採藥煉丹。元始二年(公元二年),王莽攝政,獨霸朝綱,梅福憤然拋妻別子離開九江,隱居到東明山。據《嘉泰會稽志》記載:“其後,有人見福於會稽者,變名姓為吳市門卒雲。今山陰(紹興)之地,有山曰梅山,有鄉曰梅市,有里曰梅里,圖經載會稽志,雲吳市門即此也。”
又《姚江文化史》記載:梅福於元始中雲遊四明山。仙人告訴他周代益昌修道於四明天井山,得道升天,遺骨藏天井中。翌日,梅福果然找到益昌遺骨並埋葬之。此後梅福隱居四明第九洞天修道,並著有《四明山記》,為浙江現知最早的山水記。

孫子秀

孫子秀
孫子秀
字元實號靜見,南宋嘉定壬申年生,紹定五年進士,授職江蘇吳縣主簿(副縣級)。他20歲少年得意,英姿風發,公正廉明,並深入基層為民除害,立下了初出茅廬第一功,深得吳縣百姓的尊重和上級好評。
吳縣為蘇州南邊太湖東岸的一個古縣,居民以農漁為業,勤勞樸素,安定祥和,但過於保守,使封建迷信活動泛濫,屢禁不止,因而造成生產落後,生活貧困。孫子秀為官清正,多惠政,一路提升,官至太常寺少卿兼臨安府尹(京都首長,正四品),咸淳丙寅年病卒,享年56歲。萬歲追封為光祿寺大夫,轉賜開府儀同三司(王爺級,從一品銜),為梁弄鄉賢中最高祿位。葬建隆嶴象山東坡。

陳翰林

(1593—1632)名美髮,字生木,后陳(今梁弄大園村)人,明天啟戊辰進士,官翰林院諭德,晉陞左春坊左贊善東宮日講枚卜學士。幼小聰明好學,善於詩賦。童試時,劉縣令命賦“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揮筆立就,眾皆嘆服。為官正直敢言,議論若懸河,深得恩寵。奔父喪,特恩賜祭服。喪服日期未滿,正當推選內閣大臣。眾位官僚認為翰林不配祖宗規定製度入選,皇帝見眾心難違,敕封他回鄉管理本地事務。他有“乙真齋詩集”及“雲深不知處”賦流傳世間。
始寧社從此聲威大振,全縣人民聞訊紛紛前來參加,共尊陳翰林家鄉后陳村為首甲,約有三五千人。每年清明節前後,從后陳東嶽廟祭神拔旗起行,逐次向各墮民村遊行。沿路各村老佛隨時加入隊伍,七天後回到后陳原廟解散。

呂復

徵本姓陳,北宋餘姚勝歸山人。他曾拜張天師為師,學道修仙,並且成為天師女婿。成道后改姓呂,夫妻雙雙主持梁弄白水沖之白水宮,被宋徽宗封為真人,百姓尊稱他為呂真人仙師。呂真人出身書香門第,從小也曾熟讀四書五經,熱心功名利祿。他性格豪爽,思想活潑,不囿於儒家學說,愛兼讀百家文章,參比對照,獨立思考,追求天地萬物之情理。有一次,他在村外散步,見橋頭一棵野生棕櫚樹竟比園中栽得粗壯高大。但日夜觀察其究竟,經過七天揣摩,認為自然界萬物得天地之化育,受日月之光華,自由逍遙,乃真趣至樂之所在。於是淡泊名利,潛心學道,一心嚮往自然。至今,汪巷和姚巷之間還有“真人殿”的遺存。真人塑像身穿道袍,手執寶劍拂塵,儼然仙翁氣象。蔡家嶺頭有“真人墓”,墓碑中央刻有:宋翰林敕封真人復徵呂公之墓”,旁邊落款刻有“嘉慶甲子葭月同里後學邵瑛拜題”字樣。勝歸山陳氏子孫每年清明掃墓祭拜,從無間斷。

黃巨川

譜載:四明五世黃巨川,中宋元豐五年(1082)鄉舉,遂登進士,初任應天府通判,累遷御營使,尋擢吏部侍郎,贈光祿大夫。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敢於同邪惡勢力抗爭。時值奸相秦檜擅權,岳飛被害。黃巨川乃嘆曰:天下事不可為,吾知天意如此。便作拾隱篇曰:“中州陸沉兮,□□滑夏國事日非兮,忠不勝邪望美人兮天之涯。”以後憤然退職返鄉隱居四明,怡情山水。卒葬四明西明山,今名黃侍郞山,舊有黃侍郞祠,即今之梁弄汪巷石井廟,內祀黃巨川神像,其額題“西明砥柱”四字。文天祥贊其:“生而為英,沒而為靈。丹山赤水惟德是馨,巍巍乎廟堂之器,奕奕乎子孫之型。忠信立綱常之本,正大存天地之經偉哉。”

獲得榮譽


全國重點鎮
全國文明鎮
國家級生態鄉鎮
中國燈具製造基地
中國燈具之鄉
中華詩詞之鄉
浙江省首批中心鎮
浙江歷史文化名鎮
浙江省森林城鎮
浙江省首批風情小鎮
浙江省生態示範鎮
浙江省科普示範鄉鎮
浙江省無邪教鄉鎮
浙江省城鄉統籌現代商貿服務示範鎮
寧波市首批最美生態小鎮
寧波市老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示範鎮
寧波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
寧波市文明鎮
寧波市衛生鎮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梁弄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