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年例

粵西地區人民將其稱之為“年例”

吳川年例是指每年都舉行的群體大型祭祀活動。年例,即一年一例(次),是粵西地區盛行的一種獨特的節日慶典活動。至清代,年例已在吳川地區盛行,清光緒《梅菉志》記載:“二月祭祀,分肉入社,后田功畢作,自十二月至於是月,民間多建平安醮,設蔗酒於門,巫者擁神疾趨,以此禱祀,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

習俗簡介


粵西人民將每年的群體大型祭祀活動稱之為“年例”。年例,是以游神擺宗台(有的地方叫擺醮)為核心並伴隨各種民俗文化表演節目和宴請親朋好友而開展的群體性祭祀活動,其主旨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年例,是粵西居民過年的賀歲方式,是粵西地區一項盛大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老祖留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謂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大多數的年例舉行範圍是以社廟、土地廟、祠堂為中心,一條村或者數條村莊一起舉行。年例一般是一條村一天,少數兩天,個別村會有三天時間做年例,各地略有不同。
年例搞慶祝和宴請活動叫“做年例”,過去做年例多數是白天游神舞獅,晚上演大戲或做木偶戲或放電影、燒炮仗、放煙花,邀請親友聚餐飲酒,盡情歡樂。吳川的年例節慶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越來越熱鬧。他們不但在村口打牌,張燈結綵,村中的老闆們還捐資十萬、百萬邀請國內頂級球員來比賽籃球,請著名歌唱家和省粵劇團或粵劇名伶前來演出,請飄色儀仗隊環村巡遊或請高樁獅隊舞獅,小小村莊引來八方親朋、熱鬧非凡,真可謂“年例大過年”。年例甚至促使物價飛升,市場出現應激性的活躍,形成獨特的年例經濟。
年例期間,鞭炮聲伴隨著鑼鼓聲不絕於耳,家家張燈結綵,村鎮街道布置彩樓、彩廊、畫廊,搭建花橋、花塔,裝扮飄色、泥塑等,各種民間藝術表演竭盡所能,盡獻於眾。一村過年例,周圍村莊百姓都來看熱鬧助興,家家戶戶大擺筵席招待親朋好友,主人認識的客人帶著主人不認識的客人都來了,主人也毫不見外,一律熱情款待招呼茶飯,大家便很快融為一體,無拘無束地談笑風生,吳川人也因此留給客人熱情好客的好印象。過去,鄉村青年交際圈狹小,“年例”就曾起過“情人節”的作用,深為年輕人所喜愛。每到“年例”,青年男女,走街串巷,一來二往,漸漸熟悉了,婚姻大事不用別人操心了。

年例時間


吳川下轄5個街道(梅菉街道、博鋪街道、海濱街道、塘尾街道、大山江街道)、10個鎮(蘭石鎮、覃巴鎮、吳陽鎮、黃坡鎮、振文鎮、樟鋪鎮、塘土叕鎮、長岐鎮、淺水鎮、王村港鎮),共1496條村。
以下為目前最完整版吳川村莊年例時間:
【正月】
★正月初四—— 芷寮村(吳陽鎮)、冷水村(塘綴鎮)、屋地山村(塘綴鎮)、大洋村(塘綴鎮)、振文大地坡村、振文楊屋
★正月初五—— 伍葉村(振文鎮)、振文大橋上垌里、吳陽姚村、譚屋村、大井頭村、北邊村
★正月初六—— 樟王嶺村小年例(樟鋪鎮塘口)、南巢村(樟鋪鎮)、唐祿村(黃坡鎮)、羅里村(振文鎮)、上坉興(振文鎮)、後背山村(振文鎮)、大洋村楊姓(塘綴鎮)、振文曹梅嶺、黃坡唐祿、吳陽謝村、斗門村
★正月初七—— 頓谷村 (蘭石鎮)、吳陽限口、黃坡大岸、塘碌、振文下坉興、大寨山東(上東,中東,下東)(振文鎮)
★正月初八——蛤嶺村 (吳陽鎮) 、院村曾屋(塘尾街道) 、沙城村(樟鋪鎮) 、碧山村(樟鋪鎮)、嶺仔村(長岐鎮)、王屋村(樟鋪鎮)、北山村(樟鋪鎮)、麥屋村(塘尾街道),寧根村(吳陽鎮),吳陽楊屋坡村、平后、橋北村、排后村、那蒙、那西村,樟鋪沙城、北山、王屋,黃坡沙崗,板橋低嶺,淺水東塘村、東壙、新坡、高羅,塘綴低嶺村、呂塘村
★正月初九—— 瓜屋村(樟鋪鎮)、雍村(長岐鎮)、金雞村(樟鋪鎮)、新屋村(淺水鎮)、橫塘村(淺水鎮)、唐符村(覃巴鎮)、下赤嶺村(淺水鎮)、上下金雞村,黃坡鎮,長岐嶺仔、多曹村,黃坡圩尾,振文坡美、上竇村,淺水低坡村,覃巴塘符,振文包子袋村,淺水覃村,王村港陳屋村
★正月初十—— 田頭屋村(塘綴鎮)、曾屋村(吳陽鎮)芝藹村(吳陽鎮)、南饒村(長岐鎮)、瑤頭村(樟鋪鎮))、覃巴覃了、魏屋、新華,樟鋪實業嶺,吳陽沙角旋,樟鋪油路頭,塘尾居余,埠頭、亭梓,長岐南饒、山茶村,王村港快美,板橋長山、簡村,淺水下赤嶺村、新屋、橫壙,振文山圩、潘屋村、薛屋、樟木勇、泗岸五教嶺,海濱崧嵩嶺,板橋企石村
★正月十一—— 調德村(覃巴鎮)、沙田村(覃巴鎮)、那碌村(覃巴鎮) 、覃博涌(覃巴鎮)、新塘村(樟鋪鎮)、上車村(樟鋪鎮)、沙田、木頂、覃博涌、坡塘、調德、六鰲、柳路村,塘綴三丫,樟鋪新塘,塘尾楊屋,博鋪歐屋(水清、東嶽、新江、瓦窯歐姓、嶺圩等村)、王村港鄭屋、海田村
★正月十二—— 寧根村(吳陽鎮)、曾屋村(吳陽鎮)姓許村(塘尾鎮)、樟木村(樟鋪鎮)、上垌村(樟鋪鎮)、上郭村(吳陽鎮)、板橋舊圩(塘綴鎮)、淺水龍首、介端、水平垌、大嶺腳、大泊位,覃巴上坡、那郎村
★正月十三—— 寧根村(吳陽鎮)、曾屋村(吳陽鎮)龍塘村(樟鋪鎮)、蘭石村(蘭石鎮)、上元村(蘭石鎮)、下山村(蘭石鎮)、鯉魚頭村、西坡村(樟鋪鎮)、辦塘村(樟鋪鎮)、孫屋村(振文鎮)、上園村(蘭石鎮)、敦頭村(蘭石鎮)、山腳村(蘭石鎮)、三星嶺村(蘭石鎮)、茂良塘村(蘭石鎮)、油衍屋村(蘭石鎮)、下博崖村(蘭石鎮)、梧桐嶺村(蘭石鎮)、坡尾村(梅錄街道辦)、黃竹尾村(梅錄街道辦)、振文龍塘、牛特村,梅錄黃竹美、坡尾,蘭石鎮蘭石村、大村、墩頭村、鯉魚頭、新屋村、上元村、下山村、山腳、三星嶺、茂良塘村、油衍屋、下博崖、梧桐嶺,樟鋪上下龍塘、上下西坡、下坡、辦塘、馬頭嶺、陳東、黎村、高垌,博茂博基村,淺水大田頭、上西瓜坡、下西瓜坡
★正月十四——東邊勇村(吳陽鎮)、沙美村(樟鋪鎮)、車頭村(樟鋪鎮)、下村(樟鋪鎮)、謝屋村(樟鋪鎮)、樟公嶺村(長岐鎮)、瓦窯(梅錄街道辦)、博茂(海濱街道辦) 、清遠村(海濱街道辦)、大山江東埇,覃巴覃文、桃園,清源村,樟鋪沙美、車頭、下村、謝屋、貴文,梅錄瓦窯,中心市場,淺水馬上垌、上米余、下米余、大龍山、新香山、舊香山、屋仔嶺、大垌兒、宜安村、獅子嶺、火炭沖村、黃泥壙仔村、金蓋嶺村,長岐李下倉村、長岐頓流,淺水鎮的白花仔村、那寬垌村
★正月十五—— 庄艮村(蘭石鎮) 、三浪村(樟鋪鎮)、博厚村(樟鋪鎮)、上隔海(梅錄街道辦)、江城頭村(樟鋪鎮)、流水村(大山江街道辦)、百官山村(蘭石鎮)、老鴉涌、海濱鷯歌寨、大嶺村,樟鋪三浪、博厚、高山嶺,蘭石庄艮、百官水村,振文水口渡麥屋、蘇陳村,覃巴米朗、那梧、中古口、金牛涌村,淺水西籮、石碧、高棧、那鄒、金富旺、邊壙、舊屋坡、楊梅仔、楊子沖、黑辦村,長岐謝下倉
★正月十六—— 下江口村(長岐鎮)、奇艷村(隔八年搞一次)(振文鎮)、石狗塘村(樟鋪鎮)寧屋村(振文鎮)、良美村(大山江街道辦)、覃榜村(大山江街道辦),大山江那靖,覃巴竹山、上榨油、下榨油,樟鋪石狗塘,梅錄隔塘廟、坡心嶺、上下菜園,長岐下江口、上嶺,長岐肖山邱屋,蘭石新屋地、上博崖,吳陽城裡,淺水荔枝山、安份坡,王村港昌灑村,老瑤山,對面坡,西平村,那覃,振文水口度佛塔村,梅錄長壽嶺,黃坡三柏坉村,蘭石鎮新屋地村,上博崖(蘭石鎮)
★正月十七—— 流灘村(長岐鎮)、下坡村(長岐鎮)、那貞村(大山江街道辦)、積美村(樟鋪鎮)、上杜村(長歧鎮)、那孔村(大山江街道辦),大山江白石仔,長岐下坡、流灘、上杜、下那陵,樟鋪積美,淺水下蘆石村鎮,覃巴羅村,山基華
★正月十八—— 藍溪村(長岐鎮)、那貞村(覃巴鎮)、梅錄頭(梅錄街道辦)、斗門村(樟鋪鎮),覃巴高嶺、蔡屋、福田、坡邊、下山、那合、旭金、覃華仔、大覃華、譚屋,板橋水口,王村港米樂村,淺水大雙壙鎮,覃巴英屋村,邱屋上塘村,樟鋪斗門
★正月十九—— 霞街村 (吳陽鎮,十八到廿一之間的一天,多為十九,具體時間以每年年初投杯問神為準)、留雄村(覃巴鎮)、吉兆村(覃巴鎮),大山江上下覃嘲、海棠,覃巴吉兆、留雄、方田,榕樹村、樟謝村、鳳山村
★正月二十——霞街村(正月十九~二十一這三日其中的一日)(吳陽鎮)、山口村(樟鋪鎮)大塘村(塘綴鎮),覃巴安瑞,樟鋪山口,淺水蘆荻村、樟樂村,塘綴小宵村、新屋地村
★正月廿一——覃巴福楊村
★正月廿三—— 西洪坡村(長岐鎮)
★正月廿四—— 鄭山村(長岐鎮)、塘美村(樟鋪鎮)、塘尾村、羅山康屋(塘尾街道辦)
★正月廿五—— 塘綴林屋
★正月廿六——高屋村、塘頭村(塘尾街道辦)
【二月】
★二月初一—— 樟鋪橫城、振文梁屋村
★二月初二—— 嶺圩村(大山江街道辦),大山江竹城、鍾毓山,梅錄何屋底,梅錄窯地,樟鋪樓地、沙塘村,博茂九頭井、李屋村、張村,淺水東樟村、中樟村、西樟村,振文博吉村,蘭石名利村(註:該村有兩個年例,另一個是六月十九),王村港海嶺村、大寨加倫村(振文鎮)、菁林村(振文鎮)
★二月初三—— 大寨下蕭村(振文鎮)、圍蘭勇(梅錄街道),長歧大坡村
★二月初四—— 郭屋村(振文鎮)
★二月初六——振文王屋
★二月初七——淺水吳上旺嶺
★二月初八——淺水高羅
★二月初九—— 山秀村(長岐鎮),梅錄上下山村
★二月初十——覃巴新村、中庸,淺水西壙嶺、加刁沖,梅錄上下山村
★二月十二—— 蘇村(長岐鎮)、覃巴墟、覃巴大、小欖埇村 南山、南山塘
★二月十三——大山江蓮塘、邊嶺、林井、龍奎嶺、官橋
★二月十四——大山江頓位,王村港雞鳴古、覃寮、海沙坡
★二月十五——覃巴上榕村,中榕村,下榕村,甬尾村,上嶺村,馬路村,中心村,覃靜村、馬路、平竹
★二月十六—— 沙美村(長岐鎮)、東洪坡村(長岐鎮)、上江口村(長岐鎮)、杜村(長岐鎮)
★二月十九——淺水龍首山村
★二月廿一 —— 黎屋村(長岐鎮)、西沖、上赤嶺村(淺水鎮)
★二月廿二—— 梅錄山腳即梅山,淺水小雙壙、大那廉、小那廉、那東、那西、壙北、木牙村、旺祥村,振文上羅村
★二月廿三 —— 傳趾村(長岐鎮),塘尾銀嶺
★二月廿四 ——海濱新地、東隅、羅山康屋一帶,海濱東海、美沃、霞美、上潮到、下潮到,紅新,塘尾,新屋,下園,上海溝、下海溝,東村,霞坡大村、霞坡小村
★二月廿五 ——黃坡水潭村
【三月】
★三月初二 —— 長岐嶺頭
★三月初三 —— 葵根村(長岐鎮)、那熟村(長岐鎮)、肖山村(長岐鎮)、車田村(長岐鎮)、橫尾村(長岐鎮)、沈嶺村(長岐鎮)、良村(長岐鎮),覃巴那林、秦村,長岐博歷,梅錄中隔海,淺水大連頭
★三月十三 ——長岐大嶺腳
★三月十五 ——大寨乙木村(振文鎮)、瑤頭村、山儀村(樟鋪鎮)
★三月十六——新屋地村(蘭石鎮)
★三月十七 ——長岐沈嶺
★三月廿一 ——振文山香
★三月廿二 ——大山江東山
★三月廿三 —— 塘馬村(塘尾鎮),塘尾銀嶺,黃坡塘祿
★三月廿七 —— 大路姓懶、姓王、姓駱、姓林村(樟鋪鎮)
【四月】
★四月初八—— 平澤村(黃坡鎮)寧根村(吳陽鎮)
【五月】
★五月初六—— 白廟村(振文鎮),振文水口度佛塔村(偶爾也做)、三江村振文水口渡沈屋村,振文水口渡三江村(三江分好幾條細村,但全都是五月初六年例),振文水口渡邊坡村(山牛六是舊名),振文水口渡嶺魚嶺村
★五月初八——塘尾那余村
★五月十三——大山江良發村
【六月】
★六月十六——蘭石蘭石村(註:該村兩個年例,另一個是九月初九)
★六月十九——覃巴覃流,蘭石名利村(註:該村有兩個年例,另一個是二月初二)、頓谷村
【七月】
★七月初七—— 邊山村(振文鎮)、樟鋪灣溝村(註:要在初六吃晚餐,初七已經散年例)
★七月初九——振文上地村
★七月十六——新屋地村(蘭石鎮)
【八月】
★八月初二——淺水公文垌村、楊橋村,黃坡烏坭西村(兩年一次),覃巴那面村
★八月初五—— 塘口村 (樟鋪鎮)
★八月初十—— 振文大橋麥屋新村
★八月十二—— 官勇村 (黃坡鎮)
★八月十五——塘尾俄兒村
★八月廿四——振文大寨沙地村
★八月廿五——振文華坡村
★八月二十九——獨竹村 (振文鎮)
【九月】
★九月初九——蘭石蘭石村(註:該村兩個年例,另一個是六月十六)
★九月十二——振文大寨竹橋村
★九月十五——黃坡新店村
★九月廿六——振文大寨沙地村
★九月廿八——振文水口度彭屋村
【十月】
★十月初一 ——淺水圩
★十月初六 ——振文北鄉村
★十月初十 —— 振文大橋下垌里村,坡心嶺(梅錄街道辦),淺水石龍村,振文水口(甘棠村)
★十月十六 ——振文寧屋
★十月二十 ——振文竹根村、沙美村、賴屋村,湖塘下林
★十月廿二 ——振文湖塘竹根村,蘇陳村
★十月廿四 ——振文低垌村
★十月廿五 —— 下彩村(長岐鎮)、百官山村(蘭石鎮)
★十月廿六 —— 高辣村(長岐鎮)
【十一月】
★十一月初一 ——黃坡鎮端德村
★十一月初三 ——大寨鶴地村(振文鎮)
★十一月初八 ——振文湖塘邊勇村
★十一月初九 ——長岐竹華村
★十一月十五 ——淺水山茶村、石板沖村、上金壙村、下金壙村
★十一月十六 ——大山江覃榜村、埇宜村,黃坡下蓼村
★十一月十七 ——覃巴新蓮村
★十一月廿一——黃坡官江村
【十二月】
★十二月初二 ——淺水寶村
★十二月十三 ——王村港大位、碌西、那余、八十園、十四奇石,奇石一、二村(中間村、關屋)
★冬至 ——振文戴屋村,覃巴那順、梅吾、那格,覃巴楊梅,鄭屋
★聖誕 ——振文石碇村
★元旦—— 博鋪街道

文化活動


年例宴客

除“睇(看)年例”所看到的喜慶活動外,吳川的“食年例”(請親友吃年例宴)更是遠近聞名。
吳川人做年例,往往是整一條村做年例,周圍村莊的群眾都不得來看熱鬧助興,家家戶戶大擺宴席招待親朋戚友,故“做年例”又稱“吃年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年例曾被當作:“四舊”,一度中斷,但年例“吃”的內容還是保留下來。
年例宴請是吳川年例的重頭戲,愛講面子、重情義的吳川人特別注重年例宴席的“表現”,他們捨得全年掙錢年例花,手頭拮据的也要擺一、兩台宴請親友,那些工頭老闆、闊綽人家花幾萬甚至十數萬元擺十數、幾十台,宴請一、兩百人,全席山珍海味是常有的事。做年例為的是吸引更多的親友前來趕熱鬧,哪一家吃年例的人來得越多,門口泊的汽車越多越靚,就越有面子。吃年例只需傳個話,不用發請貼的,客人也不用封禮,有的有錢人家還給吃年例的親友派“紅包”呢。有吃、有睇、有錢派,去做年例何樂而不為呢?因而很多人逢例必到,不請自來,還呼朋引伴湊數去給主人湊熱鬧。主人花錢賺足人氣只要人多熱鬧就覺得體面,根本不在乎你來的是誰,認不認識,因而有不少人鬧出了“吃完年例還不知誰請”的笑話。
吳川年例
吳川年例
吳川人熱情好客、出手大方,喜慶宴席之豐盛聞名粵西,年例酒席豐盛,每席都有一、二十道菜式,除傳統的炸子雞、魚丸、腰卷、八寶飯、五香扣肉等菜式外,腰果、名貴菇類、白果糖、大蝦、水魚、海參、帶子、白鯧、鮑魚、魚翅湯也是年例常見之菜式,有的還有清蒸大龍蝦、原盅雪蛤,幾百元一瓶的茅台、五糧液等名酒和軒尼詩、XO等洋酒,更有甚者還有每人一盅冬蟲草原盅燉品呢!每台酒席一、兩千元是常有的事,吳川年例宴席之高檔、豐盛令人瞪目結舌,粵西無兩。吳川個別大戶人家年例時還請來大賓館的廚師和全套餐具,在自己的家裡擺自助餐做年例宴請親朋呢,一應俱全的中餐美食(其中還有魚翅湯呢)、西餐糕點隨來隨吃,“任吃唔嬲”,把年例宴又提高到一個新檔次。

元宵

元宵節期間是吳川年例最集中、最熱鬧的時節,其中城區梅菉慶賞元宵和做年例活動的大型和熱鬧早已聞名粵西。每年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八元宵節期間,是梅菉和周邊的瓦窯、隔海、隔塘、梅嶺、梅菉頭等地的年例期。每到這個時節,這些社區和村莊都會捏泥塑,搭花橋、牌樓、花塔,製作飄色,並從正月十五元宵節起讓人觀賞,還於正月十六、十七兩天組織幾千人的儀仗隊、彩車隊、民間藝術隊伍到城區進行環城大巡遊,每年都吸引各地數十萬人前來觀看,形成了聞名省內外的吳川慶賞元宵歡樂活動的品牌和獨具特色的吳川年例文化,鑄就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金字招牌。
吳川市區——吳川元宵,梅菉鎮的民間藝術可是赫赫有名的,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了吳川市梅菉鎮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梅菉鎮民間藝術的“四絕”是:飄色、泥塑、花橋、花塔,歷年來曾經吸引無數的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四絕”的來歷跟梅菉鎮的“年例”密切相關,因為在“年例”中,各種傳統藝術都要竭盡所能,表演給神看。梅菉鎮的“年例”就是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因此梅菉鎮從“年例”敬神的歷史淵源中發展出了吳川民間藝術的“四絕”。

游神做醮

游神做醮
游神做醮
菩薩從廟裡出來,到“社境”的各個村子巡遊,每個村子都不得有一個或幾個“擺盅”的場所,這是“起年例”的重頭戲。每個“擺盅地”擺上幾直張方桌,村民從家裡挑上上好的水果及糕糖,裝在盆子里,擺在方桌上,供菩薩“享用”。舊時還有道士在擲“杯較”(把一個木質的圓木對切開兩片,問神時往地上一拋,兩片切面向上謂之陽較,兩片切面向下謂之陰較,一上一下為聖較)。
吳川年例
吳川年例
儀式上大放煙花炮竹,還有舞獅子表演。年例的當天中午,還舉行游神和“擺醮”。“擺醮”形式與“擺盅”相同,不同的是供品由水果、糕、糖改為“三牲”(雞、豬肉、魚)。

押舟

押舟的時間表在年例當晚8點至10點,人們接線員著神像和紙船在村中巡遊,或是停放在“醮地”,各家從家裡拿出些雞毛、亂頭髮、麻種、豆種(象徵麻疹、瘡痘),放在紙船里,接線員到村外的三叉路口或江邊焚燒掉(意即祛邪逐鬼)。該習俗目的是寄寓驅邪避惡、保佑平安的集體活動,依照傳統,每年元宵節各村都會在村裡舉辦押舟活動。

舞獅

舞獅子
舞獅子
舞獅子的習俗在吳川有個神奇的傳說。話說中國古代沒有獅子,說不清是秦朝或是漢朝,西域的番國與我國交惡。有一年,番王派使者給我國送來一頭獅子,並要求把獅子馴服,表示交好,並約定第二年我國皇帝壽辰前來觀看馴服的獅子表演。誰知獅子難以馴服,半年後竟逃出鐵牢,咬死了幾個宮娥美女。幸好兩個馴獸員武藝高強,三兩刀就把獅子砍死了。這下又闖了大禍,皇帝壽辰拿什麼給番國使者觀看呢?弄不好兩國會再次發生戰爭。好在兩個馴獸員機靈聰明,在皇帝壽辰那天,兩人披上獅子皮在舞台上表演,一跳一縮,左右搖擺,一醒一睡,栩栩如生,跟真獅子一樣,番國使臣一點破綻也看不出來。從此便產生了舞獅子的習俗,民間逢年過節,都愛舞獅子表演。

舞貔貅

在吳川的梅錄頭村,每逢農曆的正月十八和三月初五的年例,都不得不提貔貅舞表演。
這習俗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說。話說很久以前,這裡的人們過著安寧平靜的生活。有一天突然來了個兇猛的野獸貔貅。據說貔貅長得像獅子,但比獅子兇猛,它見鳥獸就吃,見人就咬,弄得人們談“貅”色變。一天,一個樵夫到山上砍柴,被貔貅追上吃掉了。這剛好被土地公碰見,他拚命上前相救,無奈功力不夠,不到幾回合土地公就敗下了陣。後來他向北極玄天大帝(北帝)稟告貔貅作惡之事,北帝派童子紫薇手捧金印前來對陣貔貅。紫薇童子雖然武藝高強,法力無邊,但是亦不是貔貅的對手,幾十個回合后,漸處下風。情急之中心生一計詐敗讓貔貅吃掉。身處貔貅肚子之中的紫薇童子拚命地踢打,痛得貔貅滿地打滾。貔貅只得哀求饒命,願意投降。紫薇便把它作為坐騎。自此山林恢復了太平。紫薇降服貔 貅 這日,恰好是農曆的三月初五,當地人們為了感謝北帝派紫薇童子為民除害,便於工作把該日定為北帝誕。又把紫薇降服貔貅的過程編成舞蹈,每年的正月十八年例和三月初五年例(北帝誕)都舞一番以作紀念。

飄色巡遊

吳川飄色來歷於番禺的沙灣飄色,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吳川地區的梅嶺、梅錄頭、瓦窯、隔塘等村莊的年例,常有飄色巡遊。正月十六、十七的年例中午,來自這幾條村子的飄色、獅班等腰三角形浩浩蕩蕩遊行在梅錄的竹欄街、解放路、人民路等地,歷經四個小時左右。先是鑼鼓班開道,後面跟著彩旗,鑼傘等儀仗隊,接著便是飄色。每輛承載飄色的車子後面由兩個穿著統一服裝的人推著,每隔十組飄色配一套鑼鼓班,聲、色、藝交融在一起。來年曆練的吳川,甚至全國各地的幾十萬觀眾,人頭擁擁,場面甚是壯觀。

搶炮頭

不少村莊的年例,在晚飯後有“搶炮頭”的習俗。“炮頭”就是煙花升空后掉下來的紙團。炮頭有“發財炮”、“豬仔炮”、“添丁炮”、“菜炮”等。民俗相傳,誰拾到炮頭,當年就會順順利利,添丁發財。誰拾到什麼炮,第二年便要還什麼炮,如果把拾到“豬仔炮”的,每二年還要還一頭豬崽,拾到“菜炮”的,第二年也要還一桌酒菜。指令性計劃炮頭的場面很熱鬧。燒炮時,一支支火箭射向天空,隨著“噼噼啪啪”的響聲,火箭在天空中炸開,空中飛舞著五顏六色的綵球,美麗極了。最後通牒“嗖”的一聲,從炮筒里射出一個炮頭,在空中劃出一首美麗的弧線后掉下來了,人們爭先恐後前去搶奪。

做大戲

吳川人的年例,文化品味很濃。除了舞獅子、舞貔貅、飄散色巡遊外,還唱山歌、演木偶戲、演大戲。
舊時年例,有些村莊請人唱山歌。吳川山歌,擬七言絕句,押韻,語言通俗顯淺。唱歌時,設歌台,請三個人唱,一個歌師,一個歌手(女人、稱作姑娘或歌妹。解放前由麻風病人充當,解放初多為盲妹充當)。歌會開始時,歌師、歌妹登上歌壇,先唱賀神歌,然後兩人對唱。所唱的歌,大致分為相思歌、古人歌、字眼歌、物件歌和紡紗傳、落南傳(指到南洋去謀生)等。唱完后與“歌攪”對唱(歌攪是群眾中喜歡唱歌的人,很有天才。歌手與歌攪對歌,是歌會的高潮)。筆者小時候(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家鄉年例曾舉行過山歌會,至今仍記憶猶新,可惜山歌會如今在吳川亦已消亡。
吳川年例
吳川年例
吳川年例有些村莊還演木偶戲。吳川人叫木偶戲為“鬼仔戲”、“鬼兒戲”。吳川的木偶戲有三種:一種是單人木偶,流行於長岐、淺水、蘭石一帶,另一咱是小班木偶,流行於吳川流不息西南各鎮,唱吳川山歌腔,再一種是大班木偶,又稱粵劇木偶,唱粵劇腔。有些大班,日場木偶演出,夜場演員演出,故又稱陰陽班。小班木偶、大班木偶已基本消亡,還有少量單人木偶班,演員多是六七十歲的老藝人。
演大戲。吳川流不息人稱粵劇為“大戲”。大戲在吳川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村村有戲班。改革開放后,每逢年例,幾乎村村演大戲。每逢年末,政府都組織粵劇春班訂戲會,來自兩廣粵劇團的演出經紀人鋪滿會場。有的富裕村莊的年例,一場子近十萬元的省粵劇團,能一口氣連演十晚;有的村莊同時邀請兩個粵劇團“雙拍台”,一連演幾個晚上。
吳川的古老年例活動,雖然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但其積極意義不容忽略,它既聯繫了親情、友情,增添了喜慶氣氛,弘揚了傳統的地方特色文化,又刺激了誇張消費的增長,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年例起源


史志記載

據地方史志記載,年例活動歷史悠久,且非粵西地區獨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欽州志》和清嘉慶《靈山縣誌》都記載了當地跳古鄉儺鬧年例的場面。但是,各地的年例活動中,粵西的年例活動卻以其隆重、規模大、範圍廣、群眾參與性強、流派眾多等特點而獨樹一幟。

民間說法

說法一:年例由元宵節衍化而來。這種說法的依據有二:一是各地做年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正月,一般從正月初二開始,至元宵節為高峰,清明之後淡去;二是很多地方的年例時都張燈結綵,頗具廟會性質。隨著漢唐以後中原文化習俗逐漸滲透粵西大地,元宵節持燈嬉遊的習慣也被接受,於是民間便把元宵節、廟會、社祭、地方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等擴大化,每年都熱鬧地舉辦一回,後來逐步演變成現今隆重熱烈、極受村民重視的民俗節慶——年例;
說法二:年例的興起與冼夫人有一定關聯。這種說法的依據有二:一是有史料顯示,“年例活動最初由冼氏家族興起,長期演化后成為今天的年例”。二是湛江有許多冼夫人廟,在湛江各地的年例游神常能見到“冼夫人”。據了解,生於高州的冼夫人是南北朝時期嶺南百越族的著名領袖,率兵平定海南540年的兵亂,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作出了卓越貢獻,她對粵西及海南等地有深遠的影響。
說法三:做年例是為了驅瘟逐疫。據說古時候有一個瘟神,常常作惡粵西人民,搞得民不聊生,於是,粵西人民自發開展驅瘟逐疫活動,但瘟神十分狡猾,當一個地方驅趕它的時候,它就跑到另一個地方,為此,智慧無窮的粵西地區人民便採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驅逐瘟疫。

年例觀念


吳川年例
吳川年例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吳川人做年例的觀念亦與時俱進!比如以往做年例,總是周而復始重操“游神、擺盅、燒炮”這“三步曲”。如今則不同,除了集體裝花街、請名班、演大戲、舞獅舞龍、搭牌樓、立拱門、升氣球歡慶年例外,各街區(鄉場)還因地制宜,各出奇招,彰顯特色與個性!
若說到飄色、泥塑、花橋,無論是本地人和遠方來客,都會說這“三絕”是吳川年例的最大亮點。說到花塔,人們就想到石橋;說到陶鼓,人們就知其出自瓦窯;說到花橋選購茹菇,人們就自然想到上隔海;說到長笛,人們就記得來自梅嶺;說到盪千秋,人們立馬就要到東升街了解頭由;說到疊羅漢舞貔貅,人們就曉得是出自梅菉頭;說到活動彩塑,人們就知其出自黃坡;說到八音班,人們就想到芷寮、邊坡與下豐門;說到五六將,人們就聯想起博鋪;說到游金輪打十番,人們便知道是來自狀元故里霞街;說到吳川木偶戲,誰都知是產自黃坡與吳陽這兩個木偶戲基地……這些民間藝術來自於民間,紮根於民間,生存於民間,更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能工巧匠,特意為年例自樂自娛所奉獻的精神產品,有的甚至是經過了幾代人的精心打造,不斷推陳出新,才流傳至今的。

年例意義


當大城市居民日益覺得傳統的節日過得越來越無味的時候,吳川地區家鄉的傳統風俗依然可以保存得很好,吳川家鄉的傳統文化沒有在今天的一切都全球化的大潮中消失殆盡。反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帶來文化環境的不斷改變,吳川年例的節日內容和節日功能也隨之不斷發生變化。吳川年例文體活動的繁榮,是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后心理需求這一層次的迫切需要。
吳川年例"是廣東省乃至中國少有的風俗習慣,它以獨特的地方特色和傳統習俗,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一些民俗專家和學者也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吳川地區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海,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再加上融入這具有文化內涵的"年例",將其加以開發、發展以此為主題特色的旅遊經濟,將為湛江旅遊業添磚加瓦,市場潛力也是巨大的。
在吳川"年例"期間,主人與在其他地方生活的有著共同血液的親戚和在外工作、生活的朋友共聚一堂。或許,一年當中就只有"年例"這一天才能見到許多好久不見的朋友,在這一天,和好友們說著當年,說著以後,聯絡著朋友間真摯的感情。
吳川"年例"作為吳川地區一項自古沿襲的重大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表現得更多的應是優良的傳統,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如對整個地區的人們的精神文化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吳川"年例"不斷地得到了發展和創新,對它的存在也賦予了新的意義:
1、溝通的橋樑。當今社會網路、通訊發達,但是人們工作的壓力也增大了,減少了他們回家的時間,很多人很難在一個時間聚在一起,缺少了和親朋好友面對面的機會。在這裡,外出的人過年的時候可以不回家,但吳川"年例"時她們會不顧千里必須要回家團聚。而且是吳川"年例" 線,"年例"之日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鄰近各鎮各村莊的群眾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看熱鬧,親朋好友,朋友的朋友也都一起湧來,主人家會盛情款待,招茶呼飯,宴飲盡歡,小朋友還可以收到利是,吳川"年例"起到了很好的溝通作用,這真是"來得開心,走得歡心!"給春天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2、促進經濟發展。吳川"年例"期間,吳川地區鄉鎮和城區的消費劇增。菜市場、各商店、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年例"商品,琳琅滿目。據調查結果顯示:水果、糖果、餅乾等供應會大大增加,增幅在40%以上;新菜式的興起也逐漸成為經濟的一個亮點,它刺激了消費的增長,同時也拉動了相關物品的需求,直接增加了菜農的收入,增幅也在15%左右;家庭電器用品,煙花、彩燈等喜慶物品的消費比例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比其他月份相對會增長20個百分點;年例的娛樂演出(如醒獅、舞龍、飄色、粵劇……)等市場潛力也巨大。據有關人士統計分析,吳川年例經濟約佔農村市場經濟的四分之一份額。吳川是一個旅遊城市,而"年例"正是吳川地區的一大文化特色,過去的"精神財富"已經產生了可觀的"物質價值",並正在加快腳步,影響這經濟社會發展的格局。文化在經歷了"以文養文"、"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階段之後,已經開始給自己搭台,自己唱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域。文化與經濟越融合,文化生產力所釋放出的潛能就越巨大,將文化產業融入到服務行業特別是旅遊業中,更是一種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3、有利於傳統文化的保留和發揚光大。"年例"正好給了這些節目一個發展的空間,並且這些精彩的民間藝術表演也豐富了農民的精神生活。
4、成為社區的一種新文化。隨著經濟和文化發展,吳川各村"年例"也隨著時代變遷,不僅演大戲、放煙花,還舉辦遊園活動、健身舞等,開展歌詠、體育、棋類、牌類等有獎比賽,這些活動在表演上生活化、趣味化、深受大家的歡迎,成為社區的一種健康的風俗文化,也成為農村文化的新亮點。文化是一個地區文明的標誌,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一個城市、一個社區只有精神文化和經濟文化同時發展,才能使這個地區歷久不衰、現代文化蓬勃發展。
5、促進城市的和諧發展。民俗文化內容反映和表現了民族的共同心理,思維習慣,生活等內容,規範人民的價值取向,產生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社會和諧價值。吳川"年例"作為一種地方特色風俗文化,它所昭示出來的決不僅是一種藝術面貌,更多的是一種和諧的人文精神風貌。文化的地區交往有助於文化的融和發展,推動了地區間的交往與合作,促進了地區間的穩定和和諧,梅菉飄色等傳統民間藝術,多次參加了各地區舉辦的各項活動和比賽,並奪得了大大小小的榮譽,所有這一切,不單向外展示了民俗文化之鄉的巨大魅力,而且也促進了不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為地區間的和諧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