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創徠新人才推進計劃旨在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強化保障措施,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家、高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工程師、優秀創新團隊和創業人才,打造一批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加強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引領和帶動各類科技人才的發展,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組織成員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由科學技術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將組織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主要任務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設立科學家工作室;造就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扶持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建設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重點在我國具有相對優勢的科研領域設立100個科學家工作室,支持其潛心開展探索性、原創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級科技大師及創新團隊;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則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園區為依託,建設300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營造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政策環境,突破人才培養體制機制難點,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人才培養政策、體制機制“先行先試”的人才特區。

經費使用


國家將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統籌。國家科技計劃等相關經費的安排,調整投入結構,創新支持方式,加大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設立中央財政專項經費,對科學家工作室等重點任務給予支持。加強專項經費監督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實施方案


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制定本實施方案。

目標和任務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以下簡稱推進計劃)旨在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強化保障措施,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家、高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工程師、優秀創新團隊和創業人才,打造一批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加強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引領和帶動各類科技人才的發展,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到2020年,推進計劃的主要任務是:
1.設立科學家工作室。為積極應對國際科技競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在我國具有相對優勢的科研領域設立100個科學家工作室,支持其潛心開展探索性、原創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級科技大師及創新團隊。
2.造就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養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使其成為引領相關行業和領域科技創新發展方向、組織完成重大科技任務的領軍人才。
3.扶持科技創新創業人才。著眼於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面向科技型企業,每年重點扶持1000名運用自主知識產權或核心技術創新創業的優秀創業人才,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
4.建設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依託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國家重點工程和重大建設項目,建設500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通過給予持續穩定支持,確保更好地完成國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務,保持和提升我國在若干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
5.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園區為依託,建設300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營造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政策環境,突破人才培養體制機制難點,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人才培養政策、體制機制“先行先試”的人才特區。

實施原則

1.堅持與科技、教育規劃相銜接。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強與《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工作的緊密結合。
2.堅持與重大任務相結合。加強高端引領,突出科技前沿、重點領域和戰略需求,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培養、造就和集聚人才。
3.堅持體制機制創新。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重點在人才發現、培養、使用和評價激勵等方面積極探索,著力激發科技人才敬業奉獻、求真務實的內在動力,建立有利於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和專心創業的良好環境。
4.堅持統籌協作。加強項目、基地、人才的緊密結合,統籌推進現有科技計劃和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加強部門協作和區域統籌,做好與部門、地方現有人才計劃的有效銜接,形成部門協調有效、地方落實有力、組織實施有序、資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堅持分類推進。按照“整體部署、分類推進、試點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則,針對不同任務特點,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法和工作步驟。對於探索性強、實施難度大的任務先行開展試點,逐步完善,積累經驗后全面展開。

遴選條件方式

根據推進計劃各項任務的不同特點,結合現有的工作基礎,支持對象分別按照以下條件和方式進行遴選。
1.科學家工作室。科學家工作室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首席科學家原則上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研究方向處於我國具有相對優勢的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取得了國內外同行公認的突出成就,具有發展成為世界級科技大師的潛力;--能夠堅持全職潛心研究;--堅持科學精神、品德高尚。首席科學家由有關部門、地方或國內外權威專家推薦產生。科學家工作室要有具體的科研規劃、建設方案和部門(地方)支持措施,加強與國家相關人才計劃的銜接。科技部組織專家對首席科學家人選和工作室建設方案進行論證,會同有關部門或地方批准建設。
2.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原則上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在科技前沿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取得高水平創新成果,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具有主持承擔國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項目的經驗;--表現出較強的領軍才能、團隊組織能力;--擁有博士學位或副高級以上職稱,年齡在45周歲以下。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由有關部門、省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重點科研基地等限額推薦或知名專家特別推薦。科技部組織專家進行諮詢論證,經公示無異議后批准支持。
3.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原則上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科技型企業的主要創辦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和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企業創辦不足5年;--企業擁有核心技術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具有較好的經營業績和成長性。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由省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限額推薦,科技部組織專家諮詢論證,經公示無異議后批准支持。同等條件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承擔單位的主要創辦人、法人科技特派員的法人代表以及創業人才入選者優先。
4.重點領域創新團隊。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原則上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所從事科研工作符合國家、行業重點發展方向和長遠需求;--具有承擔國家重大科研課題、重點工程和重大建設項目的經歷;--團隊創新業績突出,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團隊組織結構合理、核心人員相對穩定;--團隊具有明確的創新目標和科研規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由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工程和重大建設項目牽頭組織單位擇優限額推薦,科技部組織專家諮詢論證,經公示無異議后批准支持。
5.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原則上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牽頭單位為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園區;--牽頭單位應有豐富的科技資源、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養基礎;--牽頭單位建立了產學研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積極開展國際化人才交流與合作培養;--牽頭單位建立了科教資源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機制;--在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方面先行先試,能夠發揮較強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由部門和地方擇優限額推薦,科技部組織專家對基地建設方案進行論證,經推進計劃部際協調小組批准后建設。

支持措施

1.落實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現有人才政策落實力度,結合《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研究制定《關於加強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根據推進計劃各項任務的具體情況,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經費使用、考核評價、人員激勵等方面制定相關配套措施,並先行先試、逐步完善。
2.加強人才與項目、基地的有機結合。在國家科技計劃實施和重點創新基地建設中,進一步突出對人才和團隊的培養。改革科技計劃管理辦法,簡化立項程序,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中已承擔科研項目的,完成項目任務后優先給予滾動持續支持;未承擔科研項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項目,符合國家科技計劃要求的,按程序給予優先立項。具備條件的依託單位優先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創新基地。
3.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統籌國家科技計劃等相關經費的安排,調整投入結構,創新支持方式,加大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設立中央財政專項經費,對科學家工作室等重點任務給予支持。加強專項經費監督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適應不同任務特點的具體支持措施。對科學家工作室採取“一事一議、按需支持”的方式,給予充分的經費保障,不參與競爭申請科研項目;首席科學家實行聘期制,賦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權,建立國際同行評議制度。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加大培養和支持力度,擴大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落實期權、股權和企業年金等中長期激勵措施,加強科技與金融結合,加大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勵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加強體制機制改革與政策創新,大膽探索,先行先試。
5.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所在單位、園區、地方和部門要集成各方資源,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及時總結推廣在推進計劃實施過程中創造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加強對優秀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宣傳報道,為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進度安排

推進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
1.2011年,為部署啟動階段。發布推進計劃實施方案,制定具體實施措施;開展科學家工作室建設試點,啟動各項任務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為全面實施階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進計劃各項任務完成過半,開展中期考核評估。
3.2016年至2020年,為深化完善階段。到2020年,在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建設人才培養基地等方面完成推進計劃總體目標,帶動和引領各類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發展。

組織實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的指導下,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做好推進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成立由科技部牽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參加的推進計劃實施工作部際協調小組,研究協商重大問題。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科技部。
2.建立專家諮詢機制。擇優遴選一批國內外科技、經濟、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專家作為推進計劃諮詢專家,完善諮詢機制,充分發揮專家在推進計劃組織實施中的決策諮詢作用。
3.建立績效評估機制。根據推進計劃的實施進度和目標要求,實施定期的報告制度和評估制度,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建立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辦法,加強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的跟蹤管理和評估考核,不斷完善實施工作,提高推進計劃實施效果。

示範基地


根據《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實施方案》規定,科技部對地方和相關部門推薦的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進行了專家評議,共產生了18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清華大學
天津大學
吉林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
山東省魯南工程技術研究院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
南京江寧高新技術產業園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長徠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首批入選對象


根據《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實施方案》規定,科技部對地方和相關部門推薦的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進行了專家評議,共產生了140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4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46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18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擬作為入選對象。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擬入選對象名單——140名
姓 名所 在 單 位職 稱
鄭南峰廈門大學教授
宋延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謝 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蘇成勇中山大學教授
陳 軍南開大學教授
冷勁松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蔣成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劉加平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陸延青南京大學教授
范景蓮中南大學教授
華衛琦煙台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
王 強東北大學教授
何 耀蘇州大學教授
賈德昌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郭朝暉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教授
朱廣山吉林大學教授
張獻明山西師範大學教授
嚴永剛四川國納科技有限公司教授
王齊華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陳繼濤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教授
李桂鵬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朱永官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王利兵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研究員
王東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馮新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萬師強河南大學教授
陳煥文東華理工大學教授
許國仁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王 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崔麗娟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宋永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劉建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 兵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
於衛東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曹一家湖南大學教授
邱利民浙江大學教授
堯命發天津大學研究員
黃 和南京工業大學教授
黃 飛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王偉勝國家電網公司高級工程師
陳海生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大規模儲能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胡志岩英利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陳化蘭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黃三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
張友軍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
金勇豐浙江大學教授
郭文武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任 軍江西農業大學教授
韋革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
向文勝東北農業大學教授
嚴小軍寧波大學研究員
李海燕吉林農業大學教授
舒鼎銘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吳義強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
朱 艷南京農業大學教授
白躍宇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研究員
陳歷俊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王繼華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陳鳳祥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楊 洲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湯繼華河南農業大學教授
梁 峻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顏 寧清華大學教授
宋爾衛中山大學教授
聶勇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教授
宋保亮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夏 昆中南大學研究員
李曉明浙江大學教授
康九紅同濟大學教授
羅凌飛西南大學教授
張 烜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黃 波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教授
史春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教授
張 寧天津醫科大學教授
胡志斌南京醫科大學教授
楊黃浩福州大學教授
徐 浩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
俞 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 軍廈門大學教授
曾紹群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張麗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邢婉麗博奧生物有限公司研究員
湯亞傑湖北工業大學教授
李長貴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
楊其峰山東大學教授
陳 翔中南大學教授
唐 卓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李衛華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方 忠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封東來復旦大學教授
張 旭四川大學教授
丁 雷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劉冰冰吉林大學教授
趙 勇山東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張 靖山西大學教授
陳小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孫澤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研究員
邾繼貴天津大學教授
單忠德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研究員
楊燦軍浙江大學教授
韓建達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夏長亮天津大學教授
熊繼軍中北大學教授
周建庭重慶交通大學教授
趙玉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張江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社權株洲鑽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馬雲翔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研究員
馬玉山吳忠儀錶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
高西奇東南大學教授
李成名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馮 丹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莫則堯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國胤重慶郵電大學教授
鄭慶華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張艷寧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石晶林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趙紅衛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盧 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
鍾茂華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劉 宏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宋 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研究員
劉紀平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余正濤昆明理工大學教授
郜春海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員
李先賢廣西師範大學教授
肖佐楠蘇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劉迪軍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趙宇航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研究員
肖文交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謝樹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楊進輝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曾令森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劉建妮西北大學教授
陶春輝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李海波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梁衛國太原理工大學教授
王寶善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雷建設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研究員
曾志剛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擬入選對象名單——46個
團 隊 名 稱團 隊 負責人依 托 單 位
航天催化新材料研究創新團隊張 濤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半導體低維量子結構與器件技術創新團隊張 榮南京大學
新興有機平板顯示的材料與器件創新團隊王利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甲醇制烯烴創新團隊劉中民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模具創新團隊申長雨鄭州大學
光催化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王心晨福州大學
金屬熔體分散處理高技術創新團隊張少明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半導體照明技術創新團隊江風益南昌大學
稀土濕法冶金與輕稀土應用創新團隊李 梅內蒙古科技大學
村鎮建築材料創新團隊王武祥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創新團隊吳立新中國海洋大學
中亞乾旱區生態與環境研究創新團隊陳 曦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數值預報創新團隊沈學順國家氣象中心
重金屬污染防治創新團隊柴立元中南大學
含大規模分散式能源的複雜電網規劃運行優化理論與方法創新團隊王成山天津大學
水稻種質創新和超級稻分子育種創新團隊錢 前中國水稻研究所
植物病毒與病害防控創新團隊陳劍平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綠色農藥與有害生物控制創新團隊宋寶安貴州大學
果蔬加工與質量安全創新團隊單 楊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農業生物多樣性利用與保護創新團隊李成雲雲南農業大學
退化及污染農田修復創新團隊曾希柏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心腦保護轉化醫學研究創新團隊熊利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呼吸與肺循環疾病防治研究創新團隊王 辰衛生部北京醫院
腫瘤幹細胞研究創新團隊卞修武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腦血管病防治研究創新團隊王擁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免疫系統的形成與疾病的關係研究創新團隊徐安龍中山大學
面向重大民生問題的轉化醫學研究創新團隊王 俊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中藥資源創新團隊黃璐琦中國中醫科學院
植介入醫療器械的生物力學與力生物學創新團隊樊瑜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沉香等珍稀南葯誘導形成機制及產業化技術創新團隊魏建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
量子信息及其物理基礎創新團隊孫昌璞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
金融數學創新團隊吳 臻山東大學
爆炸衝擊效應與工程防護創新團隊王明洋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精密、特種加工與微製造創新團隊賈振元大連理工大學
高速鐵路軌道技術創新團隊葉陽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橋樑長期性能與安全可靠性研究創新團隊張勁泉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
重型鍛壓裝備與工藝創新團隊吳生富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基礎軟體技術創新團隊梅 宏北京大學
電子服務基礎技術創新團隊吳朝暉浙江大學
網路化協同空管系統創新團隊張 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雲服務平台技術創新團隊孫林夫四川省現代服務科技研究院
海洋衛星遙感技術創新團隊毛志華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衛星測繪關鍵技術創新團隊唐新明國家測繪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
列車網路控制與信息系統創新團隊馮江華株洲南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煤礦水害超前探測預警及快速救援科技創新團隊張文棟太原理工大學
西藏地質背景與成礦作用研究創新團隊劉鴻飛西藏自治區地質調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