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力巴鄉

薩力巴鄉

薩力巴鄉地處敖漢旗西北部,科爾沁沙地南緣老哈河南岸,位於聞名遐邇的中國北方5000年前最大中心祭祀址——城子山山城遺址腳下。薩力巴鄉的種植業以雜糧雜豆和打瓜為傳統產業,雜糧雜豆和黑瓜籽享譽區內外,以水源建設和日光溫室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薩力巴鄉已形成以蛋雞、肉羊為主導產業,以奶牛、生豬為新興產業的畜牧產業格局。牧草產業是薩力巴鄉的優勢產業,薩力巴鄉有豐富的牧草資源,現全鄉草地總面積達12萬畝,其中人工草地8.5萬畝,年產草籽100萬公斤以上,優質牧草3500萬公斤。

2020年5月26日,薩力巴鄉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地理環境


薩力巴鄉地處敖漢旗西北部,科爾沁沙地南緣老哈河南岸,位於聞名遐邇的中國北方5000年前最大中心祭祀址——城子山山城遺址腳下。國道111線貫穿南北,京通鐵路、赤通高速公路橫亘東西,全鄉總人口2.1萬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少數民族鄉。全鄉總土地面積378.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萬畝,林地24萬畝,草地12萬畝。薩力巴鄉的種植業以雜糧雜豆和打瓜為傳統產業,雜糧雜豆和黑瓜籽享譽區內外,現種植面積均在5萬畝左右,打瓜年均種植1萬畝以上,返季西瓜3000餘畝,2000年以來在老哈河沿岸發展綠色無公害稻穀基地1.2萬畝。

基礎設施


薩力巴鄉幾年來以水源建設和日光溫室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鄉現共完善配套機電井54眼,水利工程10處,保灌耕地面積達2.5萬畝。2004年以來鄉政府投資100餘萬元建日光溫室大棚基地500畝,有標準化日光溫室大棚近400棟。薩力巴鄉已形成以蛋雞、肉羊為主導產業,以奶牛、生豬為新興產業的畜牧產業格局。現蛋雞存欄20萬隻,年產鮮蛋370萬公斤,奶牛存欄量達到308頭。牧草產業是薩力巴鄉的優勢產業,薩力巴鄉有豐富的牧草資源,現全鄉草地總面積達12萬畝,其中人工草地8.5萬畝,年產草籽100萬公斤以上,優質牧草3500萬公斤。草業的發展帶動了全鄉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牧業在農牧業生產中所佔比重大幅度提高。

自然資源


薩力巴鄉地處翁牛特—敖漢銅鉬鋅鉛礦帶,地下有豐富的鉬、鐵、金、銅、鉛、鋅、瑩石等礦藏,在工業化強鄉戰略的帶動下,薩力巴鄉的礦業經濟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現有磊鑫礦業有限公司、富都鐵合金有限公司、聚鑫礦業有限公司、白土營子鉬礦、成意礦業有限公司、黃花甸子瑩石礦等七家礦產開採企業,年可實現稅收近2000萬元,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1000人。現薩力巴鄉境內還有張家營子金礦等多處礦產資源等待開發和利用。
薩力巴鄉地廣人稀,有發展牧草產業得天獨厚資源優勢,牧草產業是薩力巴鄉的優勢產業,薩力巴鄉有豐富的牧草資源,現全鄉草地總面積達12萬畝,其中人工草地8.5萬畝,主要有紫花苜蓿4.5萬畝,沙打旺1.5萬畝,檸條2.5萬畝,年可產青乾草3500萬公斤,草籽100萬公斤。
現建有牧草種籽收購銷售集散地一處,年可實現牧草種籽銷售100萬公斤,草籽遠銷上海、北京、河北、山西、遼寧各地。年加工銷售優質牧草1200萬公斤的牧草顆粒飼料加工廠正在籌建中,草業的發展帶動全鄉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牧業在農牧業生產中所佔比重大幅度提高。

旅遊資源


薩力巴鄉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山川秀美、五穀飄香。轄區內有聞名遐邇的中國北方5000年前最大祭祀中心——城子山山城遺址,有景色宜人的薩仁諾爾旅遊區,有風景如畫的三十二連山生態工程示範區,有巍巍聳立的鴨雞山,形成了以城子山山城遺址為中心的一個人文和生態山水風光旅遊區。
日光溫室建設
薩力巴鄉
薩力巴鄉
薩力巴鄉幾年來以水源建設和日光溫室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全鄉現共完善配套機電井54眼,有水利工程的100處,保灌耕地面積達2.5萬畝。2004年在旗委、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薩力巴鄉把日光溫室設施農業作為一項重要的產業來抓,以小區建設為突破點,在鄉政府南1公里,國道111線東側建日光溫室大棚基地一處,該基地佔地310畝,建標準棚204個,總投資150萬元。2005年,鄉里又籌資30多萬元,在安家衚衕村建設佔地面積200畝的日光溫室小區一處,共建日光溫室大棚150個。現全鄉有日光溫室大棚基地500多畝,有標準化日光溫室大棚近400棟。
日光溫室大棚產業的發展,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提高了農業生產抗災能力和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增加了農民收入。

農業種植


薩力巴鄉
薩力巴鄉
農業是薩力巴鄉的傳統產業,全鄉農業人口約1.97萬人,佔全鄉總人口的98%以上,總耕地面積10萬畝,人均耕地約5畝。年均種植雜豆2萬畝,打瓜1.1萬畝,此外,甜菜、烤煙、中草藥、笤帚苗子、飼用作物等經濟作物近年種植面積也有較快發展,全鄉種植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
薩力巴鄉的種植業以雜糧雜豆和打瓜為傳統產業,薩力巴鄉雜糧雜豆和黑瓜籽享譽區內外,雜糧雜豆年種植面積均在5萬畝左右,近兩年薩力巴鄉全力打造綠色無公害農業,建立無公害蔬菜、稻穀、雜糧雜豆、打瓜產業加工和銷售基地,增加農業產業化鏈條。薩力巴鄉綠豆和薩力巴籽瓜享譽區內外,明綠豆遠銷香港、歐美等地。
薩力巴鄉打瓜年種植1萬畝以上,打瓜可鮮食,也可以采籽,還可以製作綠色保健工業食品。向老哈河爭地7000畝,發展綠色無公害稻穀基地1萬畝。薩力巴綠色稻穀和綠色小米加工業基地現已初具規模,年可加工銷售無公害大米200萬公斤,小米(包括黍米)100萬公斤。
2020年5月26日,薩力巴鄉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歷史遺址


薩力巴鄉
薩力巴鄉
城子山山城位於敖漢旗薩力巴鄉哈拉溝村東南4公里的東山上,與瑪尼罕鄉交界處。因山之頂部有石砌圍牆如城,故名“城子山”,山城之西北3公里處是薩仁諾爾月芽湖旅遊區,東北10公里是遼代降聖州佛塔,南與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僅30公里。山城所在的主峰是松遼平原南緣海拔最高的山峰,其鄰近山頭環繞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般的遺址,以城子山為中心,形成了一個15平方公里的人文和山水風光旅遊區。
城子山山城為橢圓長方形,平面呈不規則的“亞”字形。城北、東、西三面略呈圓形,南側略呈長方形,城頂地勢較平,西北略高,東南略低,主梁總長2.2公里,呈西北至東南走向,西側有7道山樑,東側有3道山樑均與主梁相接,最寬約3公里,山頂主峰的中心城址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山城的四周砌築著石圍牆,並有石砌護坡,全城設有9門,石牆周長1310米,寬2米。從城內平面布局和地表石砌遺跡看,可分為6個區,即中心區、東區、北區、西區、南區、東南區,區與區之間又有石牆相隔,以門道相通出入,其中主牆內側6個區共有圓形石砌建築228個,主牆外側分佈4個,共計232個。在城北,東均發現厲石群、磨光圓窩石塊。城西南發現一巨型石雕豬首,雕鑿簡潔流暢,稜線分明、吻部噘起,大嘴張開,雙目圓睜,神態逼真,朝向正南方7公里之遙的鴨雞山。
城子山山城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漢旗聯合調查、測繪,認為此類山城是中國北方地區迄今為止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暴露遺跡最為清晰,結構最為複雜的一處,也是目前首次發現的東北地區夏家店下層文化超大規模山城,只有國家的力量才可完成這一恢宏工程,城內石圈、方院、密布的場面,學者們認為是夏家店下層文化中心性祭祀址。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的演進,國家和城市的形成、宗教信仰、社會變革均提供了重要資料。200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薩仁諾爾旅遊度假區
三十二連山生態工程示範區
三十二連山生態工程示範區
薩仁諾爾旅遊度假區位於敖漢旗薩力巴鄉境內,薩仁諾爾旅遊度假區現有四處景觀,分別是:三十二連山、月牙湖、城子山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鴨雞山。三十二連山是著名的生態示範區,行行條桑迎風搖曳、道道梯田依山展姿、排排魚鱗坑鱗次櫛比,山風颯颯,樹影婆娑,處處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吸引著多少遊人於此駐足,來此觀光,使其悄然成景;月牙湖是一個天造地設,形以月牙的天然湖泊,現在已建成遠近聞名的薩仁諾爾旅遊區,湖邊的草地上矗立著座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迷人的草原風光,令人心曠神怡。騎馬、射箭、釣魚、划船,供你娛樂,讓你消閑。蒙古包內濃郁的奶茶香飄四溢,美麗的蒙古族姑娘手捧潔白的哈達,跳著優美的舞蹈為您敬酒、獻歌;城子山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富含著濃厚而悠久的文化魅力,會讓你領略到4000年前的敖漢古代文明;鴨雞山,山勢高而險,雄偉壯觀,是一座古老的名山,久遠的傳說給其帶上了神秘的色彩。
三十二連山
薩力巴鄉
薩力巴鄉
三十二連山流域位於敖漢旗薩力巴鄉,屬於風蝕水蝕區,水土流失嚴重。春季風沙肆虐,土埋沙壓,耕地需幾次翻種才能保苗;夏季山洪頻發,耕地、村莊遭沖受淹,道路被沖毀,給當地人民生產生活造成巨大損失,水土流失成為制約本地區經濟發展的最直接、最根本因素。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鄉黨委、政府於1997年開始,在旗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針對該地區風、水兼蝕的特點,因地制宜制定了科學的治理措施,即: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以道路為骨架,在山體中上部全面實施水土保持造林,山體中下部結合農田防護林網進行高標準的水平梯田建設,溝道採取閘谷坊、溝頭防護措施,經過兩年集中攻堅,完成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3萬畝的集中連片工程,其中完成水保造林1.5萬畝,農田防護林網30條,近2.5萬延長米;高標準水平梯田1.3萬畝;河道治理0.2萬畝,修造成具有敖漢特色的山水田林路溝綜合治理模式,治理成果得到了上至中央領導、下至當地群眾的好評。
整個工程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體現了綜合治理。整個工程對山水田林路溝一次性進行了綜合治理,工程措施、生態成果體現了規模效益;二是大兵團作戰,集中攻堅。整個工程大部分屬於全鄉12個村集中會戰,日最高出工人數達8000多人,規模較大;三是規劃層次高,參與本工程規劃的專業技術人員均為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本科畢業生,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引進了國內先進的治理模式,使規劃設計工作一次成型,避免了因返工給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四是治理標準高,整個工程在治理過程中,坡面工程、溝道工程始終堅持二十年一遇標準設計,五十年標準校核。通過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昔日黃沙漫天、洪水泛濫的自然災害得到了徹底根治,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