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劑

栓劑

栓劑(Suppository)指藥物與適宜基質製成的具有一定形狀的供人體腔道內給葯的固體製劑。栓劑在常溫下為固體,塞入腔道后,在體溫下能迅速軟化熔融或溶解於分泌液,逐漸釋放藥物而產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簡介


● 英文名稱:Suppository
● 又稱:坐葯;塞藥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古籍摘選


● 上一味,於銅器內,微火煎,膏須凝如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傷寒雜病論》)

名詞解釋


● 將藥材提取物或藥粉與適宜基質製成供腔道給葯的固體劑型。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栓劑是指將中藥提取物或藥粉與基質混合製成一定形狀,應用於腔道的固體製劑。早在東漢末年《傷寒雜病論》中即有記載,是我國最古老的藥物劑型之一。

栓劑的特點

● 栓劑在常溫下呈固體狀態,納入腔道后可迅速軟化並釋放藥物,在腔道內起局部治療作用,也可吸收入血,發揮全身作用。栓劑具有以下優點:
● ● 藥物不經口服,避免了胃腸液對藥物的破壞和影響,也能防止藥物對胃黏膜產生刺激作用。
● ● 藥物通過直腸、陰道等腔道黏膜吸收,大部分不經過肝臟循環,既避免了藥物在肝臟中的首過效應,又減少了藥物對肝臟的毒性和副作用。
● ● 嬰、幼兒直腸塞入栓劑可避免打針服藥等不適感。

栓劑的分類

● 按給葯途徑分:
● ● 肛門栓;
● ● 陰道栓。
● 按製備工藝和釋葯特點分:
● ● 雙層栓,包括內外層含不同藥物的栓劑和上下層含不同藥物的栓劑;
● ● 中空栓,溶出速度快於普通栓劑;
● ● 其他控釋、緩釋栓劑,如微囊栓、骨架控釋栓、滲透泵栓、凝膠緩釋栓、泡騰栓等。

栓劑的製備

● 一般性栓劑主要採用熱熔法製備,包括以下流程:
● ● 熔融基質和附加劑,二者不僅能使藥物定型,還對藥物的釋放具有重要影響,製備時應結合用藥目的和藥物性質綜合考慮確定基質的種類。常用的附加劑有吸收促進劑、吸收阻滯劑、增塑劑、抗氧劑等;
● ● 處理藥物或藥粉,將其與基質、附加劑混勻;
● ● 注模定型;
● ● 冷卻;
● ● 刮削;
● ● 取出;
● ● 成品;
● ● 包裝。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張兆旺。中藥藥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