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鎮

重慶市開州區轄鎮

徠南門鎮,隸屬於重慶市開州區,地處開州區西南部,東接長沙鎮,南與萬州區天城鎮相連,西鄰岳溪鎮,北與臨江鎮接壤;鎮人民政府駐鎮中村,距開州區人民政府駐地36千米,區域總面積150平方千米。

民國元年(1912年),南門鎮境域為浦里南門場甲;1992年10月,由南門鄉改為南門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32461人。截至2020年6月,南門鎮下轄2個社區、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鎮中心村。

2018年,南門鎮有工業企業5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歷史沿革


南門鎮衛星圖
南門鎮衛星圖
民國元年(1912年),為浦里南門場甲。民國十九年(1930年),置南門場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南門場鄉改為南門場聯保。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南門場聯保析西南部置東陽山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東陽山聯保、南門場聯保合併置南門鄉。民國三十年(1941年),南門鄉析置東陽鄉。
1953年8月,分南門鄉為5鄉1(南門)鎮。
1956年11月,複合並為南門鄉。
1958年12月,南門鄉改為南門公社。
1962年9月,南門公社析置花林公社。
1985年7月,南門公社改為南門鄉。
1992年10月,由南門鄉改為南門鎮,東陽、萬里2鄉併入南門鎮。
2005年8月,花林鄉併入南門鎮。

行政區劃


新浦縣城遺址
新浦縣城遺址
區劃沿革
1997年,南門鎮下轄南門、清江、南新、白鴨、新浦、清泉、大堰、蓮池、芙蓉、花寨、建新、四新、萬里、水源、丘埡、龍頭、白寶、樟木、古馬、合心、雅城、合水、東陽、陽土、土城、楊橋、黃寨、新建、石尖、南豐、天鵝、石板、梯子、中聯34個行政村。
2004年,南門鎮行政村調整為鎮中、鎮西、三道河、芙蓉、蓮池、新浦、清泉、萬里、雙白、龍頭、天水、東陽、月城、陽寨、高明15個行政村。
2011年末,南門鎮下轄石口、新南2個社區,鎮中、鎮西、新浦、清泉、蓮池、芙蓉、萬里、雙柏、龍頭、天水、東陽、陽寨、月城、高明、三道河、花林、光明、平頂、卷橋、龍河、雙豐21個行政村;下設12個居民小組、184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南門鎮下轄2個社區、21個行政村:新南社區、石口社區、鎮中村、鎮西村、三道河村、芙蓉村、蓮池村、新浦村、清泉村、萬里村、雙白村、龍頭村、天水村、東陽村、月城村、陽寨村、高明村、光明村、花林村、雙豐村、平頂村、卷橋村、龍河村,鎮人民政府駐鎮中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門鎮地處開州區西南部,東接長沙鎮,南與萬州區天城鎮相連,西鄰岳溪鎮,北與臨江鎮接壤;鎮人民政府駐鎮中村,距開州區人民政府駐地36千米,區域總面積15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門鎮
南門鎮
南門鎮屬淺丘平壩地帶,地勢南北高、中部低,東西多為寬闊平壩;最高點位於月城九道拐,海拔1304米;最低點位於天水村水源河畔,海拔182米。
氣候
南門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5.4℃,無霜期237—305天,年均降水量880毫米。
水文
南門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浦里河,由岳溪鎮入境,從西南向東北穿過,東入長沙鎮,境內長20餘千米,年均徑流量180立方米/秒。
徠自然災害
南門鎮主要自然災害為洪災;大洪水10年左右一次;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2年7月16日,鎮中、鎮西、芙蓉、萬里、新浦、天水、花林等村800多公頃稻田和土地被淹。

自然資源


南門鎮境內已探明礦藏有磷、硅、煤,儲存量上億噸;另有森林面積7901公頃。2011年,南門鎮有耕地面積3.5萬畝,人均0.6畝;可利用草地面積6.8萬畝,林地面積1.2萬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南門鎮總人口7.2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653人,城鎮化率14.7%;另有流動人口1005人。總人口中,男性38524人,佔53.2%;女性33939人,佔46.8%;18歲以下17826人,佔24.6%;18—35歲14701人,佔20.3%;35—60歲28411人,佔39.2%;60歲以上11525人,佔15.9%;以漢族為主,達7.23萬人,佔99.9%;有土家等3個少數民族,共97人,佔0.1%;超過30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1個,共30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9%。2011年,南門鎮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3.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98.3人。
2014年末,南門鎮總人口有72342人,有戶口21798戶。
2017年末,南門鎮常住人口為43093人。
截至2018年末,南門鎮戶籍人口為71853人。
南門鎮
南門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南門鎮財政總收入946萬元,比2010年增長11.3%。2011年,南門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492元。
2014年末,南門鎮工農業總產值2.7億元,財政總收入11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1元。
2018年,南門鎮有工業企業5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農業
2005年,南門鎮出欄生豬2萬頭,家禽100萬隻,兔7萬隻,建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反季節蔬菜基地200畝,培植種養大戶210家。
2011年,南門鎮農業總產值達到6.3億元,比2010年增長18.3%,農業增加值3.8億元。南門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洋芋、紅苕為主。2011年,南門鎮生產糧食3.5萬噸,人均550千克,其中水稻2.8萬噸,玉米3500.1噸。南門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蔬菜、油菜等。2011年,南門鎮油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2200噸;花生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1840.4噸;蔬菜種植面積8000畝,產量2.4萬噸。南門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南門鎮生豬飼養量6.7萬頭,年末存欄2.4萬頭;羊飼養量1.2萬隻,年末存欄0.8萬隻;家禽飼養量120萬羽,上市家禽1.5萬羽。2011年,南門生產廣肉類5177噸,其豬肉4035噸,牛肉117噸,羊肉808.1噸,禽肉217噸;畜牧業產值1.4億元。2011年,南門鎮水果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4300.8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桃、李子、板栗等。南門鎮漁業以養殖草魚、花鰱為主。2011年,南門鎮漁業總產值264萬元。
工業
南門鎮工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南門鎮工業總產值為1.2億元,比2010年增長21.5%,實現工業增加值5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5.1%,占生產總值的6.8%。2011年,南門鎮有工業企業17家,職工346人。
商貿
2011年末,南門鎮有商業網點352個,職工495人。2011年,南門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7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3%;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億元,比2010年增長20.5%。
金融
2011年末,南門鎮有3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2.6億元,比2010年增長12.8%;人均儲蓄3586元;各項貸款餘額548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4%。

社會


城鎮建設

南門鎮
南門鎮
南門鎮圍繞“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南門”這一主題,採取“四個加強”,消除不穩定因素,確保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加強組織領導。一是成立了維持穩定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鎮長任組長,相關領導、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共同負責維持穩定的牽頭抓總工作。二是對穩定工作實行定領導、定人員、定責任、定措施、定時限的“五定”責任制,做到維穩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著落。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南門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567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4所,在校生216人,專任教師17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103人,專任教師8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南門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3萬元,比2010年增長16.7%;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1.4%,比2010年增長11.8%。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南門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3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6人,經營管理人才13人,技能人才24人,農村實用人才33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南門鎮中心有文化站1個,社區、村級文化中心23個;圖書3.5萬冊;音樂、美術、舞蹈、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126人。2011年末,南門鎮有體育場地1處;50%的城市社區和35.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8.6%。2011年末,南門鎮有電視廣播站1個,電視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9769戶,入戶率96.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南門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58張,固定資產總值38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0名,其中執業醫師34人,執業助理醫師25人,註冊護士11人。2011年,南門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2萬人次。2011年,南門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7.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4.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5.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5萬人,參合率95.6%;孕產婦死亡率12.4/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南門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09戶,人數748人,支出21.1萬元,比2010年增長13.8%,月人均140元,比2010年增長7%;醫療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00人次,共支出98.4萬元,比2010年增長42.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69戶,3127人,支出621.4萬元,比2010年增長30.9%,月人均102元,比2010年增長31.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1人,支出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8人,支出37.5萬元,比2010年增長11.3%;農村醫療救助268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42人次,共支出21.8萬元,比2010年增長21.3%;農村臨時救濟1283人次,支出6.4億元,比2010年增長26.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5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6%;社會福利費2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3%;有敬老院1家,床位1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24人;有社區服務設施5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36.2萬元,比2010年增長23.3%;基金支出合計136.6萬元,比2010年增長23.8%;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7.1萬人,參保率97.3%。

政治


加強工作措施

一是搞好排查工作,組織鎮村幹部定期和不定期進行矛盾糾紛排查,按照“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個時限”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及時全面掌握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做到及早發現苗頭,及時處理。2008年,全鎮及時化解各類矛盾23起,消化矛盾16起。二是開展幹部作風教育整頓,狠抓黨員幹部走讀風、賭博風、吃喝風、懶散風,要求黨員幹部做到“八要八不要”,樹立幹部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三是切實加強村、支兩委工作,妥善處理村組規模調整、村級換屆選舉后的各種矛盾,解決遺留問題38件,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南門鎮
南門鎮

加強實事辦理

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多方籌資25萬元維護好120公里的村級公路,解決群眾行路難的問題;投資30萬元新建水廠5個,解決了2000餘人吃水難的問題;投資110萬元,新建中心幼兒園一所,解決農民子弟入園難的問題。二是抓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南山雞、北山兔、平壩糧油、中山樹”的思路,幫助2個市級貧困村、4個縣級貧困村理清了發展思路,為550餘戶群眾尋找到致富門路。三是做好扶貧攻堅工作,對全鎮325名五保戶、36戶9·4洪災“三無戶”、371戶特困戶、258名城鎮低保戶建立了救助卡制度,開展“七送兩幫”活動,為困難群眾送現金2500元、化肥2000斤、種子50斤、被子10床,確保了貧困群眾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有病能夠及時就診。
加強安全管理。鎮黨委、政府認真做好生產安全檢查,對食品、藥品加大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煤礦和煙花爆竹生產,防止各類事故發生,全鎮排除安全隱患18起,處理違規違紀人員3人。

交通


2011年末,南門鎮有縣鄉(鎮)級公路7條,總長78千米;村級公路總長420千米,其中63千米。南門鎮有縣道長(沙)岳(溪)公路過境。

文化


● 地名由來
南門鎮因清代中葉,建場鎮於古城南門外而得名。
南門鎮
南門鎮

代表人物


鄭兵同志: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武裝工作。
何小波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兵役、統計工作。
李建生同志:主持人大工作,分管黨群、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黎建霞同志:分管教育、社保、經信(電信、郵政)、文檔、行政代辦審批、後勤工作。
李志奎同志:分管農業、水利、水電、林業、萬元增收、扶貧、畜牧、招商引資工作。
鄒學斌同志:主管紀檢、監察工作,分管政法、信訪、穩定工作。
曹光輝同志:分管衛生、科技、科協、人口梯度轉移和戶籍制度改革工作。
吳家樂同志:分管安全、交通、消防、商貿流通工作。
范聰同志:主管民兵、武裝工作,分管城建、國土、環保、風情名鎮、美麗鄉村工作。
桂曉偉同志:負責組織工作,分管人事、工會、文字信息和四個創新行動工作。
黎建霞同志:負責宣傳工作,分管計劃生育、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工作。
譚衛國同志:負責統戰工作,分管民政、敬老院、老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