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童癖

戀童癖

戀童癖是以兒童為對象的一種性變態現象。戀童癖患者多見於男性,女性罕見。受害者為女孩或男孩,年齡多在10~17歲之間,也有3歲以下的。戀童癖主要是由後天心理發展不正常造成的,多由認知扭曲理論、神經生物學及其他因素導致。戀童癖患者的行為表現為他們對性成熟的人不感興趣,只以兒童為滿足性慾的對象;患者主要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性滿足和性快感,因此,他們常常通過窺視或玩弄兒童的生殖器來達到性滿足,性接觸往往末達到性交的地步就中止了。但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接觸的次數增多,心理滿足便會演變成生理滿足,即出現性交要求、玩弄兒童、折磨兒童等行徑。戀童癖的治療方法有認知療法、條件反射療法、藥物療法。戀童癖的患者侵害兒童后,會給受害的兒童帶來很深的情感創傷和身體傷害,而且大多會影響到受害者一生的生活。療效的好與壞,與患者是否具有強烈求治願望及病程持續時間有明顯關係。如缺乏求治願望,病程持續時間過長則療效會較差。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戀童癖主要是由後天心理發展不正常造成的,常見原因有:

認知扭曲理論

● 該理論認為認知扭曲是導致戀童癖的原因。這項認知扭曲可以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包括孩子在內的所有人都是有敵意的,獲得安全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通過性虐待去控制兒童。另一種觀點認為成人是有敵意的,而孩子是能真正接受自己並愛自己的性伴侶;性侵犯行為是不可避免的,戀童癖會把行為歸罪於兒童、環境壓力以及毒品或酒精的作用,例如認為是兒童激發起了自己的性慾;與兒童發生性行為不會對兒童造成持久傷害。

神經生物學

● 研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大腦某些區域功能異常,中樞神經遞質功能異常,神經生物學和神經發育異常。

其他

● 兒童時期遭受到性虐待會使當事人成年後對成人缺乏興趣,轉而把兒童當作性對象。
●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遭遇不良的事件。

癥狀


● 戀童癖的具體表現如下:
● 他們對性成熟的人不感興趣,只以兒童為滿足性慾的對象。
● 患者主要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性滿足和性快感,因此,他們常常通過窺視或玩弄兒童的生殖器來達到性滿足,性接觸往往末達到性交的地步就中止了。
● 但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接觸的次數增多,心理滿足便會演變成生理滿足,即出現性交要求、玩弄兒童、折磨兒童等行徑。

需要戀童癖做哪些檢查來確診


● 依靠精神檢查等可以幫助確診。

診斷


● 醫生診斷戀童癖,主要依據臨床癥狀就可診斷。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診斷標準如下:
● 患者的表現為以青春期前兒童(年齡小於13歲)作為性對象,激起個體反覆強烈的性喚起,表現為性幻想、性衝動或性行為。
● 個體實施了這些性衝動,或這些性衝動或性幻想引起顯著地痛苦或人際交往困難。
● 患者年齡須≥16歲,患者與受害兒童的年齡差距≥5歲。

鑒別診斷


● 本病無需鑒別。

治療


● 戀童癖的治療方法有認知療法、條件反射療法、藥物療法。
● 認知療法
● ● 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僅僅改變表面的認知扭曲是沒有作用的,只有改變那些核心認知扭曲和圖式才能起到作用,因此醫生應該把重點放在改變核心認知圖式上。
● 條件反射療法
● ● 如果患者早期形成了以兒童為對象的手淫的條件反射,醫生需要幫助患者的新建立新的以成人為對象的手淫條件反射。
● 藥物療法
● ● 在戀童癖的治療過程中,常配合使用一些降低性慾的藥物和方法,如採用降低睾丸激素的藥物,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製劑(SSRI)等。

危害


● 戀童癖的患者侵害兒童后,會給受害的兒童帶來很深的情感創傷和身體傷害,而且大多會影響到受害者一生的生活。

預后


● 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預防


● 避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遭遇不良的事件,保護好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