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研究

全國性腫瘤專業高級學術刊物

《腫瘤防治研究》於1973年創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湖北省腫瘤醫院主辦的全國性腫瘤專業高級學術刊物。

據2020年1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腫瘤防治研究》共出版文獻10207篇、總被下載913677次、總被引37238次,《腫瘤防治研究》共載文6089篇、基金論文量為2187篇、被引量為26291次、下載量為98324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1.25。

歷史沿革


1969年底,在李冰同志主持下,創辦了《腫瘤工作簡報》,由全國腫瘤防辦主編,不定期發行。這一刊物共出版了18期,是為《腫瘤防治研究》雜誌的前身。
1972年,在瀋陽召開《腫瘤防治研究》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會議。
1973年,《腫瘤防治研究》創刊。
1979年,《腫瘤防治研究》被轉到了山西省腫瘤研究所接辦。
1982年,《腫瘤防治研究》在原衛生部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的委託下,由湖北省腫瘤醫院接辦該雜誌,張明和教授任總編輯。
1994年,《腫瘤防治研究》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腫瘤防治研究
腫瘤防治研究
1998年,《腫瘤防治研究》由64頁碼改為80頁碼。
1999年,《腫瘤防治研究》改為國際A4開本。
2004年,《腫瘤防治研究》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08年,《腫瘤防治研究》建成開通獨立網站。
2014年12月,《腫瘤防治研究》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報道內容

《腫瘤防治研究》主要報道腫瘤基礎研究及臨床診療方面的新理論、新成果、新技術、新經驗、新進展。

主要欄目

《腫瘤防治研究》主要欄目有專家論壇、專題研究、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診斷、臨床應用、流行病學、研究簡報、技術交流、短篇論著、綜述、病例報道、消息會訊等。

讀者對象

腹部外科》的主要讀者對象為腫瘤臨床科研工作者。

人員編製


截至2012年3月31日,《腫瘤防治研究》官網顯示,《腫瘤防治研究》第七屆編委會有名譽主編3人、主編1人、副主編6人、編委103人。
《腫瘤防治研究》第七屆編委會 
職務姓名
編委於秀淳、馬少華、馬向濤、馬學真、馬勝林、王立東、王江新、王紅陽、王純波、王建軍、王貴齊、王紅、王洪武、王艷林、王殊、王曉梅、王理偉、王瑞安、王錫山、牛昀、牛曉癬、鄧大君、鄧萬凱、石遠凱、葉建新、申寶忠、田輝、史健、馮覺平、劉玉林、劉麗江、劉寶瑞、劉曉晴、劉鵬、安廣宇、許長江、許麗艷、曲寶林、朱又華、朱正綱、朱志圖、朱明華、伍鋼、任軍、華海清、許建華、孫沫逸、孫莉、杜欣、杜祥、李力、李長嶺、李揚秋、何祥火、何靖康、鄒小明、米鑫、遲志宏、張力、張克亮、張彥舫、張健亭、張樣宏、陸雲飛、陳萬膏、腖衛昌、陳運賢、李黎波、李平、楊坤禹、步宏、肖志堅、吳緒峰、吳新民、陳佳藝、陳始明、陳奎生、陳振東、陳煥、邵國良、邵增務、林洪生、孟愛民、項永兵、趙軍、趙慕鉤、胡勝、胡超蘇、胡德勝、羅榮城、季加孚、周志祥、周劍鋒、周勇、周彩存、鄭傳勝、單保恩、胡毅、侯安繼、侯健、姜小清、郎錦義、祝淑釵、秦叔遠、徐兵河、徐嘉綿、股桂林、凌斌、郭亞軍、郭志、郭膏龍、黃朝暉、曹傑、巷同建、巷恆、矯文捷、梁莉、覃文新、程穎、傅小龍、謝聖高、樓麗廣、賴蒽茵、雷霆、蔡紅兵、蔡琳、熊飛、滕理送

領導團隊


《腫瘤防治研究》第七屆編委會領導名單
職務姓名
主編魏少忠
副主編於金明、王平、徐珊華、王國民、張必翔、吳新紅
編輯部主任賀文
名譽主編郝希山、樊代明、陳孝平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1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腫瘤防治研究》共出版文獻10207篇。
據2020年1月3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腫瘤防治研究》共載文6089篇、基金論文量為2187篇。

收錄情況

《腫瘤防治研究》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被美國《化學文摘》(CA)、波蘭《哥白尼索引》(JC)、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資料庫》(JST)、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腫瘤防治研究》影響因子為1.2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955名。
據2020年1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腫瘤防治研究》總被下載913677次、總被引37238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062、(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913。
據2020年1月3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腫瘤防治研究》被引量為26291次、下載量為98324次;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腫瘤防治研究》以促進中國國內外腫瘤界學術交流,服務於中國腫瘤學科發展為辦刊宗旨。

投稿指南


總體要求

文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實用性。要求資料真實、數據準確、論點鮮明、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文字精鍊、結論客觀。論著類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短篇論著、病例報道等不超過1500字。所有稿件格式上應遵循國際醫學編輯學會制定的《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統一要求》的相關規定。

倫理學問題

當論文的主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時,應該隨文提供與研究相對應級別的倫理委員會的批准文件及受試對象或者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複印件須蓋章)。

基金項目

論文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基金資助,應於首頁左下角註明,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編號)”,並隨論文介紹信附寄基金項目證書複印件。

文題

所有文稿請同時提供中英文題名。題名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文章主題。中文題名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盡量不設副標題。

作者及單位

對文章至少應具有如下貢獻之一方可署名作者:
(1)對構思或設計,數據獲取、分析或解讀有實質性貢獻;
(2)起草文章,或對文章的重要智力內容進行過重要的修改;
(3)同意最終版本被公開發表;
(4)在調查和解決研究工作的準確或誠信問題時同意對研究工作的各方面負責。
投稿時請寫明所有署名作者對文章的貢獻所在。
格式要求
所有作者請提供中英文姓名、單位名稱。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署名及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投稿後過程中不應再做變更。中文單位全稱(包括具體科室、城市名及郵政編碼)腳註於首頁左下方,作者屬於不同單位時,請在每位作者姓名右上角標註不同的序號,並在單位名稱前註上相對應的序號加以區分。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簡介也請腳註於首頁左下方,通信作者需具備副高及以上職稱,或研究生導師資格,或該課題項目負責人。作者簡介按如下項目和格式標註:姓名(出生年-),性別,學位,職稱,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通信作者另需提供自己的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