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石坡鎮的結果 展開

石坡鎮

四川邛崍市石坡鎮

正文中包含兩個石坡鎮,一個是四川省邛崍市石坡鎮,位於四川省邛崍市境西北,面積22.397平平方公里,人口757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3人。下轄11個行政村,79個組,鎮政府駐地距市區11公里;另外一個是陝西省洛南縣石坡鎮,石坡鎮地處秦嶺南麓,洛南縣北部,東鄰陳耳鎮,南接柏峪寺和廟坪鄉,西連石門鎮,北與駕鹿鄉、巡檢鎮相連。

內容簡介


相傳五代十國時期后,蜀王孟昶(公元934年-公元965年)偕卷西遊,王子因病死於楊店子坡,故稱此坡為失子坡。雙因該坡亂士嶙峋,後人以訛傳訛,便成了"石子坡",其場鎮也叫"石坡場"。民國29年建置石坡鄉,建國后沿用此名。1992年10月撤鄉設鎮,成立石坡鎮人民正政府。
石坡鎮地處丘陵地帶,境內山勢平緩,林木繁茂,植被良好,環境優美。境內有聞名的陳祠堂水庫,蓄水量70萬立方米及配套的水利本樞紐網路,以及楊橋村"貓洞溝"等多處人畜飲水工程,水資源豐富。海拔最高703米,最低50米,年平均氣溫17.4℃,年總降水量約1180毫米,主要雨季集中在夏末和秋季(7、8、9三個月),氣候溫和,溫差較小,一般常年最高氣溫33.8℃,最低氣溫-0.6℃,適應發展多種精品農業。土壤經粘土為主,土質中性。有耕地面積10377畝,主要農產品有水稻1760畝,玉米8300畝,小麥3600畝,油菜2500畝,年產糧食總量5986噸,2001年,全鎮人均純收入2868元。

蠶桑行業


石坡鎮從1989年開始發展蠶桑業以來,歷時十多年,其間因受國際國內市場的價格影響跌入低谷,95年又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由於建立健全了技術服務體系,農民掌握了一套養殖技術,效益成倍增長。目前石坡鎮已有桑園面積4000畝,年養蠶5000張以上。計劃在三年內實現栽桑6000畝,養蠶20000張,產繭700噸,產值上千萬元,人均收入超過千元。2001年石坡鎮與邛崍市大同絲綢有限責任公司簽定了五年期的訂單合同,為廣大蠶農解決了後顧之憂。石坡鎮在慈雲村等四胩村建立了精品桑園基地,用先進的飼養技術,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努力追求最大值,使上述四個村能儘快成為邛崍市優質出口繭基地。

茶葉行業


石坡鎮有二百多年的種茶歷史,石坡鎮過去幾十年是享譽川西壩子的名優茶,具有味濃、澀帶甜,耐沖泡等優點,被廣大消費者認可。但是,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石坡鎮的粗製茶佔有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少。為了適應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石坡鎮面向市場尋找出路,1998年從名山購回130多萬株福選9號等優質茶苗,栽植200多畝。實現茶葉面積1200畝,其中優質茶200畝,今年石坡鎮黨委、政府支持境內兩家茶葉加工業主經工商部門註冊了商標。其中:邛崍市石坡鎮大林茶廠,法人代表胡運林,註冊商標是"玉林毛峰"、"玉林綠茶";邛崍市石坡鎮玉龍茶廠,法人代表張顯玉,註冊商標為"銀台毛峰","玉龍綠茶"。商標註冊后,銷路一直看好,產品供不應求,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綠色農業


石坡鎮是2000年從成都市龍泉驛區引進資金和技術,由業主曾維清和省高級農藝師、水果專家張柯江先生等四人聯合出資在石坡鎮楊橋村建一個50畝的優質伏季水果園區帶動發展起來的,現有枇杷、豐水梨、油桃等優質伏季水果系列品種1000餘畝,計劃3年內以"邛大公路"沿線為依託建成一條綠色走廊,發展優質伏季水果3000畝以上。另外石坡鎮98年還發展了棺溪蜜柚近300畝。

秋海椒行


石坡鎮現有海椒間種面積5000畝,年產海椒500噸。石坡鎮所產的荊條子海椒,以其細長、籽少、肉厚、紅艷、化渣、味辣帶甜的獨特風格,享譽川西。是石坡鎮的一大特色產業。

畜牧行業


石坡鎮年出欄二元雜交、三元雜交生豬7000餘頭;有1500餘頭西門塔爾牛,有波爾山羊,南江麻羊、成都麻羊等品種,年出欄1000頭以上,另有雞鴨鵝兔等小家禽,年養殖量在20萬隻以上。石坡鎮是邛崍市優質肉牛基地。

加工行業


石坡鎮有紅薯面積6000餘畝,年產紅薯上萬斤。目前該鎮紅薯主要進行紅苕粉初加工,年產紅苕粉上百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