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宏

張承宏

張承宏,金螳螂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承宏設計事務所總經理,職業設計師。

基本資料


張承宏,男,安徽合肥人;職業設計師。現承宏設計事務所總設計師,雙魚座,A型血。喜歡旅遊,喜歡散步,喜歡藍色。
善於吸收傳統文化精髓,融創新、現代、實用一體,致力於文化和個性室內空間的設計和探索,帶領團隊自信勤奮,執著追求設計領域的完美境界。

設計理念


設計就是設計生活
設計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經常涉及各方面的知識,經常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狀態,在日產點點滴滴的環節中注意對設計元素進行搜集、整理、提煉和歸納,有選擇的進行設計,寧缺勿濫。沒有想法的時候就不要勉強自己,放鬆思想,開拓視野才是此時最重要的事。設計就是把不統一的變為統一,把不合理的變為合理,這總是在認知感性與客觀理性兩方面綜合權衡而得來,感性是理性的來源,沒有感性,理性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兩者是互相存在的,當每一件設計作品都附著了自己的靈魂,才能夠真正的理解設計的甘甜和韻味。
多年從事設計工作使他養成了廣泛的業餘愛好,一身休閑裝、頜下梳理整齊的小鬍子,還有那不看似不經意卻非常細緻的黑邊眼睛,這一切組合起來可能就是他對生活的外在詮解吧!攝影、繪畫、讀書、郊遊以及在足球綠茵場上馳騁都已成為了他設計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稱之為設計師”——這是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從此也可以看出他對設計與生活之間關係的理解。

任職履歷


安徽承宏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主持
蘇州金螳螂裝飾設計研究院主案設計師
中國高級室內建築師
全國傑出中青年室內設計師
中國室內設計協會高級室內設計師
IAID全國最具影響力中青年設計師
IAID全國最具影響力酒店類設計機構
ICIAD國際室內建築師與設計師理事會安徽區理事長
中國室內設計學會委員會委員

獲得榮譽


金海港大酒店榮獲2001年度中國裝飾協會裝飾金獎
銀灘綠州會所榮獲2004年度中國裝飾協會裝飾金獎
榮獲2006亞太室內設計雙年大獎
2007年度中國設計師“金羊獎”
2008年度中國室內設計突出貢獻獎
2009年度中國風亞太室內設計“精英獎”
2009年度中國設計師“金羊獎”
2009年度“金羊獎”中國十大室內設計團隊
2009年中央電視台交換空間“潑墨安徽”
金堂獎2010年度優秀餐飲空間設計獎
安徽華邦置業伊賽特設計師俱樂部主席

個人作品


1999年,中國光大銀行合肥分行辦公大樓
2001年,合肥捲煙總廠歐式辦公樓
2002年,安徽金海港大酒店獲中國裝飾金獎和設計大獎兩項大獎
2003年,無錫藍天新港獲2004年度中國最佳酒店設計作品獎(四星級)
2003年,中國移動全球通合肥貴賓VIP服務中心
2004年,合肥銀灘綠洲休閑中心獲中國裝飾金獎工程
2005年,逍遙津徽商會館獲得亞太雙年設計類大獎
2005年,合肥梅山迎賓館
2006年,安徽皖投置業有限責任公司
2006年,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
2006年,合肥市翡翠湖國賓館
2006年,合肥市交警指揮中心辦公樓
以徽派建築和設計的名義傳承徽文化

設計活動


創立合肥設計師俱樂部
我94年從事裝飾設計,在各大學教授、老師的面前我是少壯派,我的實踐經驗比較豐富,對剛畢業的設計師來說我的實戰經驗比較豐富又是前輩,在成立合肥設計師俱樂部時我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作用。我做事的原則:去做,做了再說,做了才知道結果,有些事還是要自己去親力親為。我們的設計師都是從懷疑到過渡到徘徊到現在的堅定不移地支持俱樂部,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我站出來成立這個設計師俱樂部也是一種責任。俱樂部成立之初遇到了很多問題,在俱樂部的帶領下合肥的整個設計行業有了一些規範的行業標準與規則。大家同行是朋友應該聯手,比如飲食一條街,如果單門獨戶的也是很難做的,一條街幾十家餐館才能形成規模形成行業的氣候。俱樂部到現在運營已經很專業了,我分散我的部分精力發展我們的俱樂部,一些大學院校的設計專業的學生都很踴躍報名入會,不過,我們接下來入會的門檻會有所提升。我們還有個想法,和部分優秀設計師簽約。以俱樂部的名義讓我們的設計師抱成團,增強凝聚力。
深圳的一些設計師都已經成了明星。可見他們個人品牌意識比我們安徽的設計師要早。我是立足於安徽,傳承徽文化的設計師,在安徵我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設計師,安徽的建築和室內設計是否應該滲透更多的徽文化這是我接下來要用心去研究的一個課題。政府也比較支持我們室內設計師打徽文化的牌,安徽的文化底蘊特別是徽商文化是非常豐富的。
合肥裝飾業現狀
03-04年合肥裝飾行業還是挺有起色的,只是在設計方面一直比較低迷。05年8月8號我帶頭成立了安徽合肥市設計師俱樂部,一年來已經有了千人的規模。05年以前整個設計行業是比較低迷,整個裝飾設計行業都是免費提供設計的,設計師相互都缺少溝通,缺少凝聚力。安徽不是沒有優秀的設計師,而是缺少大眾對設計師的認可,很多設計師在當地還有一定知名度,實際上也缺乏對外地設計行業的了解。我們徽商創元集團在安徽是最大的設計公司,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平時跟其它設計公司的同行溝通得比較多,我知道安徽很多大的工程被外來的設計師拿走了高額的設計費,作為本地徽派的設計師我感覺到很痛心,感覺到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
目前家裝在合肥來講還存在一個惡性循環。有些裝飾公司的目的只是為了接工程,為了接到工程,打著“免費設計”的口號招攬生意,相形之下,設計費在工程費用里還只是一筆小小的費用,設計費依附於工程費用。我站起來單獨扯這竿旗:收設計費。想想一個建築工人平均每月的工資都要一兩千元,而我們的設計師都是大學畢業,怎麼可能出來工作沒有工資呢?設計是一種生產力,設計師是也是勞心勞力啊,我們安徽也有很捧的設計師,設計不收費實際上是扭曲了設計的價值,變相地把設計費轉移到工程方面。實際上還是業主為設計師付了設計費甚至更高。設計不收費還在一定程序上扼殺了設計師的創新。

設計思想


徽文化和徽派建築是安徽的符號
一個人要有自己的符號,你到底是誰你要幹什麼你自己首先要很明確,你有什麼樣的符號?不能整天很迷茫,那我承宏設計就是打自己的牌,走徽文化的路線。我這次獲獎的作品是徵商會所,我這個作品的切入點代表了中國徵文化。所以說我的機遇比較好,老外對我們中國文化的內涵很深層次的東西不是很真正了解,但是,他可能看到你畫的徵元素覺得很喜歡,新穎,很眼前一亮的感覺。我們只是把徵文化的元素加以提練,然後運用到設計中。越是民族的越是特色的,也越是世界的。
“粉牆黛瓦,飛檐戧角”是對徽派建築風貌的典型印象。幾百年前的徵商,他們販賣茶葉販鹽賺到錢,就建宅、建祠堂、建牌坊,以這種方式來光宗耀祖。比如一個村或者一個大家族裡往往有一個大的祠堂,是家族祭祖、教育後人、家族議事的地方。徽派建築里的宅講究通透性,採光要好,四水歸一,認為下雨天四面的水通過簾幕滴下來到自家的院子里,院子里有一個池塘把四面的水匯聚到池塘里,這是一種吉利。後來,生意人把“四水歸一”延伸到聚財。諸如木雕、石雕、磚雕、太師椅、左屏右鏡、案幾,都是能夠反映徽派設計風格的元素。
徵商及徽居相關鏈接:由儒起家的徽商們得益於儒學,以德信取勝,深謀遠慮,運籌帷幄,比起那些不讀書就經商、囿於小利疲於奔命的普通商人來,往往勝出一籌。又容易溝通同是讀書出身的地方官,官商互濟,在生意場上格外有優勢。
徽商手中積累的商業資本,抱著富貴不如衣錦還鄉的傳統觀念,將資本中的相當一部分投資家鄉,構築精美住宅以光宗耀祖,以作為退身的港灣。往來經營使他們視野大開。徽居,從設計、擺設、楹聯等方方面面,都呈現著謙敬免禍、退身養性、勤學守德等儒文化內涵,雖歷經滄桑,那種深沉厚重的歷史文化感仍然濡人耳目,沁人心脾。精心設計的讀書氛圍更成為徽居的一大特色。徽商靠讀書的優勢,由儒入商,由商捐官,官商互濟,成為當時中國商海中舉足輕重的艦隊。優秀的室內設計作品是傳承徽居中折射的歷史文化現象。
設計就是生活
設計就是生活,目前自己已經完成個人最原始積累的過程,現在已經不為生活而設計的階段,力求做更符合自己設計理念的作品,設計是我的事業,也會是我一生的事業。
我最初做工程裝飾設計,環境、酒店、辦公樓與商鋪設計。從工程裝飾設計到家居設計,工程裝飾設計與家居設計是相關的兩種領域,彼此難分高下。我曾經作過等大型項目的設計,深知工程裝飾設計需要營造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公共空間,能夠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多方面的功用性是其突出的特徵。一座酒店的室內設計,來往客人的休憩、與會、娛樂、休閑,不同人物不同喜好,構築一種賓至如歸的空間環境,令每一位客人都感覺到舒適、歸屬與融合,並非易事。工程裝飾設計需要的是開闔縱橫的距離或與容納性的完美結合。尤其是特別景觀的設計,空間的虛與實,大與小,作為一種與城市文化融為一體的展示性的工程室設計,又必須與歷史沉澱、當下環境形成互動。
家居設計,我最為看重的需求中變化。公共需求轉變為私人需求,開闊轉向私密。家居設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這一領域做到精緻完美,對於設計師要求甚高。不斷追求著一種設計的品位,從環境藝術設計和工程裝飾設計中帶來的縱橫捭闔的大氣,使我更傾向於複式公寓、別墅(群)的室內外設計,更為強調的是“視角”+“功能”。同一般房地產開發商的樣板房設計的純展示性不同,多變的設計風格背後是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需求的深入體會。敏銳是設計師的天然素質,在與客戶的交談感受中領悟不同的生活偏好、對於空間或開放或保守的需求。風格與生活有關,品味與文化相聯,家庭室內設計定位於此,涉及從業主本人到核心家庭,再輻射至親朋好友,形成一種空間需求的網路,展示出設計師本人的掌控能力和創造力。
競合之道即為“取”、“舍”
對家裝行業的產業化發展,張承宏認為:“產業化更多的是強調做大、做強。而設計工作室則是儘可能關注如何給業主帶來快樂,關注的和要做的都是小事情、細節。當然了這並不是我來控制所有的問題,而是我關注客戶的感受,我更關注我們心靈感知上的事情。這也是我一直在說的快樂的含義。”
至於兩者之間的區別,他說:“從業主的角度來說,都是為了獲得完善的家裝服務,之間的區別無非是從大事情著手還是小事情著手。我們承宏設計公司在最近幾年一直在做小事情,因為我只做我能夠抓得住的事情,其結果就是小事情引來了很多大事情。作為設計師我們給自己定位是幫助業主解決服務上的問題,以此形成我們自己在服務上的價值。包括很多客戶,一開始大家都不了解,我不知道他要什麼樣的家裝設計,在相處的過程中我慢慢了解他,他慢慢了解我。”
合作的同時更要凸顯“合理”
在談及市場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時,張承宏認為首先應該凸顯“合”,“不光是合作,更要合理”!在現場,張老師也以自身的經歷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合理”的理解。“因為我比較長於設計,很希望能夠與長於施工的裝飾企業合作。從去年年初到現在,前後曾與三個裝飾公司合作過。第一次合作之後,我發現,他把我的頭像四處張貼,幾乎每個合肥的小區都有我的名字出現。對此我覺得不合理,因為裝飾公司在宣傳我的同時,應該讓業主與我交流、讓我做事。第二次合作的時候,正式協議還沒簽,他們就已經開始進行廣告宣傳了。在對高端業主的服務過程中,施工現場的門上、地上只有他們公司的LOGO。畢竟雙方是一種合作的關係,在對外宣傳上也應該是共同承擔,所以我覺得這一次也不合理,因為這對我不公平。第三次我建議把雙方的合作內容標準化,比如施工的標準、設計的標準等等,以此作為合作的基礎,雙方一起摸索著前進,在服務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修正。我認為這樣的模式對雙方來說應該都是合理的。”
最後,張承宏總結說:“合理需要雙方共同認定。只有合理了,合作才能長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