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皮影戲

騰衝皮影戲

騰衝皮影是一種雲南騰衝民間喜聞樂見、流傳久遠的傳統藝術形式。主要流傳於雲南省騰衝縣一帶,當地稱“燈影子”、“皮人戲”,還有的叫它“土電影”。影人多以牛皮製成,形體較大,高約50厘米,造型樸實,圓線用得多。

簡介


明洪武年間從湖廣、四川一帶傳入,有據可查的歷史已有200多年,仍保持經常性演出活動。相傳在明初由來自江南、湖廣、四川等地屯軍邊疆的移民帶到騰衝。

唱腔


由於地域、語言的差異。騰衝皮影戲有“東腔”和“西腔”之分,東腔出自東練(洞山、勐連一帶),西腔出自西練(固東、明光、瑞滇一帶),東腔以圖像高大,旋律優雅,氣氛莊重聞名,西腔以圖像精巧、節奏明快,情緒昂揚著稱。
騰衝皮影戲的唱腔有男腔、女腔、走馬腔、鹼雲腔、悲板等。

劇目


皮影劇善於表演古代戰爭神話故事,刀刀槍槍、云云霧霧,人喊馬嘶,十分熱鬧,具有濃烈的愛國主義及浪漫主義色彩。騰衝皮影劇目豐富,多取材於傳奇、演義及民間故事等,尤以三國戲、列國戲、封神戲、水滸戲、西遊戲、說唐、說岳、薛家將、楊家將等連台本戲居多,據統計約有三、四百出之多。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說唐》、《楊門女將》等。

戲組


騰衝皮影演出組織以村為單位,叫作“堂”,它相當於一個村寨的皮影戲組。清代盛期有近百堂。
騰衝最有影響的是固東劉家寨在皮影班子。這個戲班在老藝人劉定中先生的傳授下,不論在唱腔、表演、音樂、圖象、靠子(皮人)等方面都有突破和創新。他們先後多次參加了縣、市、省的民間藝術展演,深受觀眾和行家稱讚。

現狀


作為雲南乃至整個西南保持不間斷演出活動的民間皮影戲,騰衝皮影藝術得到了省市縣各級各部門和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並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藝人劉永周以“堪稱一絕”的皮影製作與表演,被雲南省文化廳授予“雲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師”稱號,其製作的皮影靠子還參加了“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雲南民族民間美術藝人精品展”,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還對其進行了專訪;藝人劉定三也被授予了“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師”稱號。2000年6月,騰衝固東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皮影)之鄉”。2003年,固東劉家寨皮影劇社作為西南皮影戲代表赴廣州參加“金獅獎”全國第二屆木偶皮影大賽,榮獲表演(綜合)銅獎,藝人劉永周和劉定三同時獲造型製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