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危機

定位危機

八成人認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面臨困惑,最大原因是“不知如何進行自我定位”,這便是“定位危機”危機。其實,個人職業生涯是漫長的,其發展也是循序漸進的,千萬不要急於跳槽,否則反倒會影響前途。

簡介


在計劃經濟時代,工作由國家分配,所以不容易產生職業危機感。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卻大不一樣,人們在自由選擇職業、崗位的同時,也會有失業或對職業不滿意的時候,即遇到職業危機
職業危機可能因人、時間、環境而異,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以下四個時段最可能產生職業危機。
第一時段:定位危機。定位危機發生在剛從學校畢業時。大多數畢業生面對眼花繚亂的職業和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時,也會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選擇。
第二時段:升職就業危機。這種危機可能產生在工作了5-7年後,也就是大約在30歲左右的時間段里。國人從來就有“三十而立”的說法,這一時段的職業生涯除了少數人能如願升職高就外,大部分人並不能萬事如意。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這個危機,就可能會用不正確的方法和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和失意。
第三時段:方向危機。俗話說“四十不惑”,40歲左右會出現職業生涯的第三次危機,即繼續前進的“方向危機”。因為到了40歲的時候,或者你已擔任了一定級別的領導職務,或者你已是這一行的“老法師”,這個時候再往哪裡前進,往往會為方向不明而感到困惑,於是便產生了所謂中年改行、轉業等種種問題。第四時段:飯碗危機。過了50歲,進入“知天命”年齡,而市場經濟並不會給老年人職業生涯以特別的恩惠,這時很可能會失去鈑碗。

定位法則


職業選擇最需要的是“最適合自己的”。在選擇職業時,“個人與職業”越匹配,人們就越容易適應新職業,就業后的工作生活質量也就越高。這就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個性與職業能力是否與職業要求相匹配。如果不是,他們步入職業后,很快便會出現個人特徵與職業要求的衝突,不能較好地適應新的工作,最終引起“×年之癢”。因此,我們擇業時應尋找“最合適”的,而不必強求是別人眼中“最好”的。此外,自己的選擇是否存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任何“平台期”的感受都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和職業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如果你陷入這種苦悶,不妨重新認識自己。這包括: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的現狀和可能發生的變化,弄清自己喜歡做什麼。了解自身職業人格,弄清自己適合做什麼。在了解了自己的專業特點、特長、愛好、興趣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工作角色興趣。
角色興趣一般分四個方面:
一是對人的興趣,即以人為工作對象的工作如教師、律師、社會學家等;
二是對物的興趣,即以具體物為對象的工作如工程師、房地產評估師等;
三是對數值的興趣,即處理具體數字和資料的工作如會計師、軟體編程員等;
四是對抽象概念的興趣,即考慮抽象概念的工作如藝術家、文藝評論家等。
在確定了自己的角色興趣后,可以根據不同職業的素質差異,確定自己職業發展方向。

建議


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無論是正在尋找工作的朋友,還是已經在工作的朋友,許多人都有無法給自己的職業作出定位的困惑。那麼如何才能給自己的職業發展一個較準確的定位呢?
1、能力摸底。正像一個公司的老闆所說的那樣:我們公司用人要講學歷,但學歷之外,我們更重能力,如果能力不夠,即使你是博士,我們也只能說聲“對不起”了。因此,我們要想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空間,第一步就應該清楚地把握自己的能力所在,以做到有的放矢。
2、個性評定。評定個性最科學的手段當屬心理學界的各項個性測驗量表。目前比較常用的主要有《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量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量表》、《羅夏克墨跡測驗》等。這些量表可以從不同角度,對一個人的個性作出全面的評定。另外,還可以通過回憶自己工作、學習、生活的情況,來找出自己最容易與哪些人相處,最難與哪些人相處;分析自己在工作中最常表現出的優勢和劣勢。
3、行業聚焦。當你對自己的能力和個性有一個清楚的了解以後,就可以著手確認你最能發揮才能、表現個性的職業了。
4、列表分類。事先不要有任何心理定勢,回憶出盡量多的動詞,並一一羅列,然後按“喜歡”與“不喜歡”將詞表分為兩類。按喜歡的程度,以5分制對每個動詞評分,然後將得5分和4分的動詞列出來,那麼與這些動作相關的工作,一定是你最喜歡的。
5、設計方案。根據“列表分類”得出的結果,或回憶列出你平時最嚮往的幾種職業,然後針對每一種職業設計一套可行性工作方案。方案中要定出工作目標和希望的職位,描述做好這些工作所需要的人際環境,寫出工作的具體程序(越具體可操作越好),以及你對本行業發展前景的設想。方案定出后,拿給相應行業的朋友閱讀。那份反應最滿意的方案,將是你最適合的工作。

雙語解讀


Identity crisis 定位危機( dìng wèi wēi jī )
Refers to people who do not have a clear career path and thus lack a sense of identity,
which causes them to become perplexed about their future.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