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論美學

修辭論美學

徠《修辭論美學》是2009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一川。

內容簡介


修辭論美學,是一部從理論上分析20世紀西方語言論美學特色和中國當代美學現狀,顯示修辭論美學的出場緣由及其理論特色,從修辭論視野依次闡釋具體的文學、電影和審美文化現象,旨在說明有著一定普遍意義的問題的書籍,共四編。
《修辭論美學:文化語中的20世紀中國文藝》共四編,第一編為全書導論,著重從理論上分析20世紀西方語言論美學特色和中國當代美學現狀,進而由此顯示修辭論美學的出場緣由及其理論特色,后三編屬於全書的主幹部分,從修辭論視野依次闡釋具體的文學、電影和審美文化現象,旨在說明有著一定普遍意義的問題,特定的本文如何與特定的文化語境形成難以分割的互賴關係。

作者簡介


王一川,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文學院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先後在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取得文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赴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研修。2005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近年來主要從事文藝美學、中國現代文藝與文化現代性問題研究。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編 導論:走向修辭論美學
一 從理性中心到語言中心——20世紀西方語言論詩學的興起
(一)一種新的詩學現象
(二)認識論轉向與認識論詩學
(三)哲學、語言學和詩學中的語言論轉向
(四)語言論詩學的興起
(五)語言概念與語言論詩學模式
(六)語言論詩學評價
二 多種語言形態與現代美學——20世紀西方美學中的語言本質觀
(一)日常語言與分析美學
(二)詩意語言與存在主義美學
(三)無意識語言與心理分析美學
(四)擬語言與結構主義美學
(五)移心化語言與解構主義美學
(六)語言本質觀與美學理論
三 高度符號化時代的美學理論——20世紀西方語言論美學的特徵和實質
(一)語言論美學的含義和演化
(二)語言論美學中的語言角色
(三)語言論美學的話語特徵
(四)語言論美學的實質
(五)面對語言論美學
四 走向修辭論美學——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學的修辭論轉向
(一)中國現代美學的第三次轉向
(二)當前多形態美學格局
(三)新的綜合與修辭論轉向
(四)走向修辭論美學
(五)話語與文化語境
(六)修辭與修辭性
(七)修辭論闡釋框架
(八)修辭論美學的理想境界
第二編 修辭論視野中的文學
五“革命+戀愛”與轉型再生焦慮——論20世紀20年代末幾位革命知識分子典型
引言
上篇 重複與轉型再生焦慮——論韋護和王曼英
(一)本文對焦慮的重複敘述
(二)左翼作家的轉型再生焦慮
(三)重複、雙重效果與自虐
(四)自動重複結構與雙重資格認同
(五)重複與文化中的權力
下篇 雙重本文間的現代原憂——論沈之菲
(一)有關的批評和反批評
(二)浪漫烏托邦與美的語言性
(三)父子衝突
(四)中國知識分子與原憂
(五)沈之菲與現代原憂
(六)雙重本文性
六 卡里斯馬典型與文化之鏡——近40年中國文藝主潮的修辭論闡釋
(一)修辭論方法及相關概念
(二)卡里斯馬化與興體
(三)超卡里斯馬化與比體
(四)解卡里斯馬化與賦體
(五)再解卡里斯馬化與變體
(六)結語與展望:再卡里斯馬化?
七 典型、移心化與眾聲喧嘩——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文學典型問題描述
(一)典型與文化語境
(二)泛典型與典型碎片
(三)寓言與典型影子
(四)能指遊戲與典型墓園
(五)結語
第三編 修辭論視野中的電影
八“無代期”中國電影
(一)第三代:“大敘事”的建立與破碎
(二)第四代:“大敘事”的加速瓦解
(三)第五代:“變敘事”和“寓言”體
(四)“無代期”徵兆
(五)結語:利用“無代期”?
九 張藝謀神話與超寓言戰略——面對西方“容納”的20世紀90年代中國話語
(一)張藝謀神話戰略
(二)總導演與執行導演之間
(三)三方會談語境
(四)張藝謀神話戰略模型
(五)作為“民族寓言”的張藝謀本文
(六)容納與容納中顛覆
(七)超寓言戰略
十 異國情調與民族性幻覺
(一)求異與“西方精神”
(二)從慕客到娛客
(三)后殖民語境中的“容納”戰略
(四)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式異國情調
(五)寓言型中國情調
(六)西方利益圈裡的張藝謀本文
(七)民族性與他性
十一 我性的還是他性的“中國”?
(一)原始情調與靈韻重構
(二)原始情調類型
(三)原始情調之一:野性、陽剛和狂歡
(四)原始情調之二:愚昧、悲哀和沉鬱
(五)原始情調之三:古樸、古執和震驚
(六)邊緣化、寓言化與他者化
十二 茫然失措中的生存競爭
(一)本文的成就
(二)本文結構中的生命力悖論
(三)觀眾與意識形態氛圍
(四)茫然失措境遇中的本文
徠(五)理性的衝突
(六)銀幕暴力
十三 敘事裂縫、理想消解與話語衝突——影片《黃河謠》的修辭論分析
(一)假面與超越性溝通
(二)直面與現實性交換
(三)無意識與敘事裂縫
(四)理想人格的消解
(五)話語場和話語衝突
第四編 修辭論視野中的審美文化
十四 從啟蒙到溝通——20世紀90年代審美文化與人文精神轉化論綱
(一)審美文化概念
(二)從純審美到泛審美
(三)從精英到大眾
(四)從一體化到分流互滲
(五)從悲劇性到喜劇性
(六)從單語獨白到雜語喧嘩
(七)什麼是人文精神?
(八)20世紀90年代人文精神:繼承還是轉化?
(九)20世紀80年代啟蒙精神及其衰落
……
附錄一 古今融匯出興辭——對文學屬性的新思考
附錄二 中國詩學現代二芻議——再談中國現代性詩學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