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0條詞條名為孫曉東的結果 展開
孫曉東
中國美協會員
孫曉東,1956年生於瀋陽,藝名:汲雲、雲翁、雲水翁。齋號為散逸居主,戲虎堂,雲水間館。
1982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遼寧畫院一級美術師,遼寧畫院國畫、書法創作部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性孤好靜,喜慎思獨悟,詩書歌飲,視閑居為樂。
作水墨、書法、油畫及抽象繪畫,作品承接了中國水墨畫大寫意之力度及精神內涵,又有當代藝術的隱喻、象徵、構成之意味。多次參加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重大美展,其中《魯迅先生》、《故園幽事》獲銀牌獎、銅牌獎,《在北方》等三幅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應邀赴印尼、韓國、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舉辦個人畫展及聯展。
1963年—1968年 在鐵西區勛望小學,瀋陽第四十一中學讀書;
1968年—1973年 隨父母下放到開原縣清河公社三檯子大隊落戶,並在開原前石台中學、開原縣第一中學讀書;
1973年—1974年 返回瀋陽市,在瀋陽市第八中學讀書,1975年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到法庫縣丁家房公社興隆峪大隊插隊;
1978年 考入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此期間專攻大寫意水墨畫,並考察河南、陝西、山西文化古迹,遊歷內蒙大草原;
1982年 作品《草原之子》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美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畢業作《海的女兒》在“美苑”上發表;
魯迅美術學院畢業,同年獲學士學位,分配在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工作;
1984年 作品《家園》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第六屆全國美展”;
1985年 調入遼寧畫院任專職畫家,開始水墨畫創新探索,同時創作具有構成風格的作品《收穫》、《暮歸》《紅衣少女》出版在《孫曉東水墨畫選》中;
與黃曉梅結婚,兒子方序出生;
1987年 創作《季節的轉換》、《紅衣少女》發表在《遼寧畫報》上,並出版在《遼寧美術家作品選》中;
三月赴遼西蘇魯荒地區參加扶貧工作隊,一年有餘。人生困扼時期,感慨頗多,每日讀書作筆記;
1988年 回城后創作《溫馨的午後》、《秋高》、《夜谷》、《早寒》、《山居破曉》,並撰文“遼西行”發表在“遼寧畫報”;
1992年 五月作品《故土難忘》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五十同年美展”,北京展出后,又獲省展二等獎;
1993年 二月作品《延安歲月》為“毛主席紀念堂”收藏,獲建黨七十周年美展優秀獎;
十月作品《故園幽事》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首屆中國山水畫展”;
書法作品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首屆楹聯書法展”;
1994年 六月作品《遼西故地》、《晉武陵》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十月國畫《歸鄉》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
十一月赴印度尼西亞舉辦“三人聯展”;
創作大量油畫作品,《馬耶勒故居》為畫廊收藏。發表文字“彼樂土兮不思歸”,介紹峇厘島之行;
1996年 十一月赴馬來西亞“聚雅庄”畫廊舉辦個人畫展;
1997年 六月赴四川九寨、黃龍、青城山體驗生活一個半月,每日寫遊記不綴;
1998年 四月赴新加坡參加“遼寧畫院院展”;
十月與黃曉梅離婚;
十二月國畫《親恩》入選全軍美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999年 四月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二人畫展,書法條幅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國畫作品《白馬秋風塞上》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紀念張大千先生百年誕辰名家精品展”;
六月“美術”雜誌發表畫作《吳昌碩肖像》;
八月“美苑”雜誌刊登論文“代山川而立心”及畫作《雪村之戀》;
九月作品《真的猛士魯迅》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迎澳門回歸全國著名詩人、書法家、畫家作品展”獲銀牌獎,並出版畫集;
十一月“美術研究”刊登論文“精神的幻象”;
2000年 《虎憩圖》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鑫光杯全國名家畫展”獲優秀獎;
《踏雪寒梅圖》、《昨夜之燈》參加“中國詩書畫院建院十周年展”(中國美術館);
《故園幽事》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新世紀全國中國畫精品大展”,獲銅牌獎;
《徐青藤造像》入選“今日中國美術”第1卷;
赴加拿大多倫多,在安省中國美術館舉辦人個畫展,加拿大“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北美華報”、“加華日報”均大篇幅介紹;
入選“二十世紀中日書畫名匠集”。妹曉彤赴加拿大留學;
2001年 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題寫齋號“戲虎堂”;
著名鑒賞家楊仁愷先生撰文“筆墨隨心,造境自由”;
作品《路易艾黎與延安的孩子》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2001年全國國畫作品展”;
《豐子愷先生》入選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畫院雙年展”。被評為一級美術師;
2003年 《魯迅先生像》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二屆畫院雙年展。兒子方序赴英國留學;
2004年 遊歷歐洲五國(荷、比、德、法、盧)。妹留學歸來;
2005年 作品《白石山翁與南瓜圖》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關東畫派進京展”;
《在北方》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首屆寫意畫展”(深圳)在北京墨嵐畫館舉辦個人畫展;
妹孫曉彤在北京798藝術區成立“紅星畫廊”,本人任藝術總兼,開始參與當代藝術的創作與展覽,先後多次參加北京國際畫廊博覽會,創作大量水墨人體、抽象水墨畫;
2006年 應台灣師範大學之邀赴台參加“大陸名家畫展”(國父紀念館),遊歷台北、台中、阿里山、日月潭、故宮博物院;
2007年 隨紅星畫廊赴西班牙參加“卡斯地亞——萊昂國際藝術博覽會”。多幅水墨人體為友人收藏;
考察馬德里、畢爾巴鄂、巴塞羅那,參觀多家藝術館、博物館,尤喜愛塔皮埃斯作品,對當代藝術更加有興趣;
遼寧畫院院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作品《在北方》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完成文學隨筆“天驚地怪見落筆”、“詩思文脈,積健為雄”、“浪跡天涯路”、“大道至簡”、“寂寞真歲月”、“虛度光陰”、“夜行機場”;
2009年 在北京當代藝術的聚集地宋庄成立“汲雲藝術工作室”,同時完成創作《山翁晚歲》、《大孤獨得大滋味》,郭子緒先生撰文“深於情者方始真”。兒子方序留英歸來;
2010年 赴韓國昌原舉辦個人畫展,完成《韓國孫汝珍小姐像》、《沈素英小像》,寫下“寂寞真歲月”文字,刊於畫展圖集中;
《山翁晚歲》參加第二屆關東畫派進京展。(中國軍事博物館)。幾年來寫下古體詩二十餘首,刊於“中華博覽”、“名家作品集”中。書法作品有了新的突破,開始參加展覽,賣字;
完成《萍翁的世界》組畫,參加遼寧畫院院展(遼寧美術館);
赴台灣參加文化交流活動,遊歷台灣南北;
2012年 完成《草間偷活——白石少年舊憶》,作品《屺瞻老人造像》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八荒通神”畫展;
2013年五月”墨跡心痕——雲翁書畫展"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美術館舉辦。
筆墨的世界與生命的永恆
——讀孫曉東繪畫感言
多年來,在傳統藝術的意象中徜徉成了孫曉東的自我選擇。他似乎沉醉於對先賢心靈深處和繪畫意境的筆墨體味、追尋中,甚至有些樂此不疲。“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用齊白石的這首詩來概括畫家孫曉東的藝術追求,應該很合適。
當然,他的輪轉於徐渭、朱耷、黃賓虹、齊白石門下,是一種心靈層面的對話,不是描摹古人,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在吸收前人筆墨精神的同時,“以一種平常心與萬物齊觀,與自然齊觀……”於是他感受到:“藝術使人獲得了大慰藉,大自在,也化解了人生的悲涼。生命不再是一片死寂,恰恰相反,因為心靈的徹悟,日子倒是活潑潑地,隨心任性,興味盎然。這就是人生的平常心,也是藝術的大境界。”
孫曉東的山水、人物、花鳥、動物皆具特色,均達很高境界。他的繪畫語言和筆墨精神是傳統的,但他的繪畫追求和意象表達卻是現代的。他追求的是與現下審美情趣相去甚遠的純凈藝術,不流俗、不諂媚、不帶煙火氣,是一種空簡、寂靜的境界,一種深刻理解生命本質后的具象再現。藝術的本質就是表達藝術家自己的內在情感,表達不必掩飾的至真至純的內心世界,而那些直面自己心靈的藝術家往往是審美情趣超前並且孤獨的藝術家。曉東即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曉東註定是孤獨的。而這種孤獨感在他的繪畫作品中隨處可見。
我以為,這種感覺最暢快淋漓的表現是他的花鳥作品。因為在他的花鳥畫中展現了太多的生命意味,有著太多的人生體驗。常常狀以一花一草、一魚一蝦,用最淺近、最平易的意象展示生命的律動;以斑斕的色彩和凝練的水墨,用紛繁和簡約的相得益彰隱喻內心的迷茫與惆悵。在他看來,這種人在時間流逝中的悄然變化,自然萬物在時間的流逝中的悄然變化,與其說是悲涼,更是一種大美。他的花鳥作品,受八大山人和齊白石影響甚深。八大山人筆墨簡潔凝練,花卉魚鳥極具個性,白石老人“衰年變法”后,其作品中更流淌的強烈的生命感悟。這些都可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入髓之跡。
中國畫,特色在山水,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之於繪畫,以山水為最清晰。故山水之盛,古今無二致。曉東的山水畫,我以為不是畫出來的,而是“寫”出來的。這當然與他常年臨池習書有關,更與他受黃賓虹的影響有關。觀曉東山水近作,就會發現,雖然亦有潑墨潑彩之大開大合,但其線條依舊厚重沉著,筆墨情趣濃郁。往往如書法般用筆,無往不復,不垂不縮,甚至一波三折,勁力內含。
他深諳“作畫在似與不似之間為妙”之理,力行“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之道,這尤以人物畫為特徵。他的人物畫,筆墨淋漓,韻味十足,不求狀形,單傳精神,選取的是特定的節點,再現的是人物的內心世界。無論是歷代文人造像,還是水墨人體,均如此。如《東坡夜遊承天寺》,如《賓翁觀夜山圖》,亦如《大浴女》,亦如《水墨人體》系列。
曉東在傳統與現代的交流與碰撞中,追求著筆墨的意蘊和空靈的意境,他的畫是一種心靈上的寧靜和坦然,是一種精神世界的不滅與永恆:止息慾念,消除貪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蕭索從容,優雅散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