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斷層

轉換斷層

轉換斷層(transform fault),是岩石圈板塊的守恆型邊界。加拿大人J.T.威爾遜1965年創立的一個斷層新類型。岩石圈板塊沿轉換斷層相對運動,但板塊體積恆定不變。

分佈


轉換斷層
轉換斷層
轉換斷層在洋底均呈線性分佈,長度數百至數千公里,它們不僅使兩側洋底有很大高差,且平移錯斷了洋底的重力和磁異常條帶。大陸區內的轉換斷層,情況更為複雜。轉換斷層具平移剪切斷層性質,但與平移斷層不同,後者在全斷層線上均有相對運動。但轉換斷層只在錯開的兩個洋中脊之間有相對運動;在洋中脊外側因運動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斷層線並無活動特徵。由於洋底岩石圈背離洋中脊向兩側推移,轉換斷層另一端最終與邊界或消亡邊界相遇而中止。

形成


轉換斷層的形成與沿洋中脊脊軸的擴張和新洋殼的形成相伴而生,即以脊軸為海底擴張軸,兩側洋殼分離,並以斷裂為剪切錯動面同步地相對運動。通常認為,這一過程的動力來源於地幔對流。地幔物質不斷從洋中脊湧出,經冷卻固結形成新的大洋地殼,以後湧出的熔融岩漿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殼向外推移。轉換斷層的存在是海底擴張說的有力證據之一。斷層兩側海底推移的方向就是海底擴張的方向。

意義


轉換斷層是20世紀60年代地質學的重大發現之一,它是在對大洋底部進行詳細的調查及研究過程中發現的,因此地質學界把轉換斷層、海底磁異常及深海鑽探並列為海底擴張的三大證據。
轉換斷層的提出為證實板塊構造學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岩石圈板塊在地球表面運動的軌跡就是轉換斷層,其運動特徵符合歐勒定律。岩石圈板塊運動的轉換斷層具共同轉動極,證明岩石圈板塊運動具球面剛體轉動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