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溝通

出版書籍

醫患溝通是一個外來語,一般釋義有傳播、傳達、交流、聯繫等。

人類生活離不開人際溝通。然而,人類很早就意識到,要準確表達自己和理解別人都十分困難。俄國有個詩人說,沒有任何痛苦能勝過語言的痛苦。在很多民族語言中,一語多義,多語一義並不鮮見。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失戀的痛苦,你無法體會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如果你為受過巨大的挫折,又怎能體會莊子所說“哀莫大於心死”!醫者絕不可能有各種疾病的親身體驗,因此,當病人向醫者訴說他的痛苦、陳述他的感受時,不一定都能被醫者理解、喚起醫者的共鳴;同樣,當醫者表達診療意見、提出配合要求時,也不一定能全被病人領會、贏得病人的合作。醫患溝通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醫患交流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之所以需要貫穿於醫學教育全程,落實在醫療服務實踐中,是因為醫者的醫患交流水平直接和間接地關聯著醫療質量、效率和效益,影響到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

內容簡介


醫患溝通,就是醫患雙方為了治療患者的疾病,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診治疾病過程中進行的一種交流。
醫患之間的溝通不同於一般的人際溝通,病人就診時,特別渴望醫護人員的關愛、溫馨和體貼,因而對醫護人員的語言、表情、動作姿態、行為方式更為關注、更加敏感。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必須以心換心,以情換真,站在病患的立場上思考和處理問題。
在醫療衛生和保健工作中,醫患雙方圍繞傷病、診療、健康及相關因素等主題,以醫方為主導,通過各種有特徵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徑交流,科學地指引診療患者的傷病,使醫患雙方形成共識並建立信任合作關係,達到維護人類健康、促進醫學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目的。
醫患溝通是從醫人員為了解決病人溝通時的問題而特別出版的一本,心理溝通和交流的本書重點介紹收集信息,深入透徹的指導廣大從醫人員的有效溝通方法 。
《醫患溝通》內容為:
作者對《醫患溝通》進行了全面的更新:
重新設計了《醫患溝通》的結構和各個章節,納入了2003年引介的增強版CalgaryCambridge指南(Kurtz等,2003),詳見第1章;確保全書描述了一套詳盡、易於理解的臨床方法,將傳統的臨床方法與有效的溝通技巧明確結合;
擴展了第3章(“收集信息”),兼顧考慮了內容和過程技巧,完整病史與重點病史以及溝通過程技巧對臨床推理的影響;將組織訪談結構的內容分離出來並單獨成章(第4章),而不是作為信息收集的補充,並將其概念化為一連續脈絡,如同關係建設一樣貫穿於整個訪談過程;
在關於關係建設的第5章,加入了我們對增強醫療衛生機構之內和與社區之間、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係與合作的需求的思考;在第6章(解釋與計劃)中,深度探討了日益重要的共同參與決策制定、對風險的排序和解釋等方面的內容;在第8章更加詳細地探討了如何解決醫學訪談中特殊的溝通問題,及其與Calgary?Cambridge指南的核心過程技巧的關係。
制度
(一)醫療、護理、急救、門診、後勤等各個部門在醫患溝通過程中,醫護人員主要應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所患疾病的診斷情況、主要治療手段、重要檢查目的及結果,病情的轉歸及其預后,某些治療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藥物不良反應、手術方式、手術的併發症及防範措施,醫藥費用清單等內容。並聽取病人及其家屬的意見和建議,回答其所要了解的問題。
醫患溝通
醫患溝通
(二)“醫患溝通”的三個層面
1.是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醫生在床旁查房時就將病情、預后、治療方案、詳細地與患者或家屬進行溝通。
2.是疑難、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醫生、主治醫師(包括科主任)和責任護士(包括護士長)直接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正式溝通。
3.是帶有共性的多發病、常見病,由護士長及相關醫生、護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屬開會,集中進行溝通。
主要形式和要求
1.床旁首次溝通:一般疾病,要求主管醫師查房結束時,及時將病情、初步診斷、治療方案,以及進一步診治檢查方案等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護士在病人入院12小時內要介紹醫院及科室概況、住院須知,並安慰病人卧床休息,並把溝通內容記在護理記錄上。
2.住院期間溝通:在病人住院期間,要求:主管醫生和分管護士必須對病人所患疾病的診斷情況、主要治療手段、重要檢查目的及結果,某些治療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藥物不良反應、手術方式、手術併發症及防範措施及費用等內容進行經常性的溝通,並將溝通內容記載在病程記錄、護理記錄上。
3.集中溝通:對帶有共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季節性疾病等,由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師、護士等一起召集病區病人及家屬,集中進行該病發生、發展、療程、預后、預防及診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等進行溝通,回答病人及家屬的提問。至少每月一次,並記錄在工休座談記錄本上。
4.出院防視溝通:對已出院的病人,醫護人員採取電話訪視或登門拜訪的方式進行溝通,並作好記錄在出院訪視記錄中。
技巧與方法
(一)基本要求尊重、誠信、同情、耐心
1.一個技巧。傾聽——請多聽病人或家屬說幾句,介紹(解釋)——請多向病人或家屬說幾句,
2.二個掌握。掌握病情、治療情況和檢查結果;掌握醫療費用的使用情況。
3.三個留意。留意對方的情緒狀態、教育程度及對溝通的感受;留意對方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和對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緒反應,學會自我控制。
4.四個避免。避免強求對方及時接受事實;避免使用易刺激對方情緒的詞語和語氣;避免過多使用對方不易聽懂的專業辭彙;避免刻意改變和壓抑對方情緒,適時舒緩。
5.六種方式。就是預防為主的針對性溝通、互換對象溝通、集體溝通、書面溝通、協調統一溝通和實物對照形象比喻溝通。
(二)溝通方法
1.預防為主的溝通: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只要發現可能出現問題的苗頭,並把此類作為重點溝通對象,針對性的進行溝通。在晨會交班中,除交醫療問題外,可把當天值班中發現的不滿意苗頭作為常規內容進行交班,使下一班醫護人員有的放矢的作好溝通工作。並記錄在晨會記錄本中。
2.交換溝通對象:在某醫生與病人或家屬溝通困難時,可另換一位醫生或主任與其溝通。
3.書面溝通:對喪失語言能力或某些特殊檢查、治療的患者可用書面溝通。
4.先請示后溝通:當下級醫生對某種疾病的解釋不肯定時,先請示上級醫生,然後再溝通。
5.協調統一溝通:論斷不明或疾病惡化時,在溝通前,醫—醫之間,醫—護之間,護—護之間要相互討論,統一認識后,由上級醫師對家屬進行解釋,以避免各自的解釋矛盾對家屬產生不信任和疑慮的心理。
保障
把“醫患溝通制”納入醫院質量管理體系,醫務部、護理部、質量考核辦將定期每月抽查一次,查病歷了解“醫患溝通”記錄情況,還將不定期進行督查,了解醫患溝通的實施情況,聽取病人意見。並由考核辦通報實施效果,並加以評價,提出改進措施或意見,向全院通報。對拒不執行“醫患溝通制”和在執行過程中仍有病人投訴,病人不滿的,則按相關規定給予處理。

主要成果


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背景下,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能使患者積極支持、配合醫療工作,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2.1醫患溝通是醫療診斷的需要 疾病診斷的前提是對患者疾病起因、發展過程的了解,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就是與患者溝通和交流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質量,決定了病史採集的可靠程度和體格檢查的可信度,在一定意義上也就決定了疾病診斷正確與否。醫患溝通是臨床治療的需要,醫療活動必須由醫患雙方共同參與完成。
2.2醫患溝通是醫學發展的需要 隨著現代醫學科技高速發展,臨床醫生對儀器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社會-心理-生理醫學模式的建立和發展,是醫學人文精神的回歸,醫學的新模式使醫患溝通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顯得重要。
2.3醫患溝通是減少糾紛的需要 相當一部分醫患糾紛,由於醫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溝通不夠,致使患者對醫療服務內容和方式的理解與醫護人員不一致,進而信任感下降所導致。
2.4醫患溝通是雙向性的 要真正體現醫學的整體意義和完整價值,實現醫學事實與醫學價值、醫學知識和人性目的和諧統一,醫患溝通方式可以以交談為主,也可通過電話、書信等方法。
狹義廣義
狹義的醫患溝通,是指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在日常診療過程中,與患者及家屬就傷病、診療、健康及相關因素(如費用、服務等),主要以診療服務的方式進行的溝通交流,它構成了單純醫技與醫療綜合服務實踐中十分重要的基礎環節,也是醫患溝通的主要構成。由於它發生在各醫療機構中的醫患個體之間,雖然面廣量大,但絕大部分的醫患溝通一般範圍小、難度小、影響小,不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它的主要意義在於,科學指引診療患者傷病,提高現實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廣義的醫患溝通,是指各類醫務工作者、衛生管理人員及醫療衛生機構,還包括醫學教育工作者,主要圍繞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道德與規範、醫療技術與服務標準、醫學人才培養等方面,以非診療服務的各種方式與社會各界進行的溝通交流,如制定新的醫療衛生政策、修訂醫療技術與服務標準、公開處理個案、健康教育等等。它是在狹義醫患溝通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醫患溝通,由許多未處理好且社會影響較大的醫患溝通(關係)個案所引發,但廣義的醫患溝通產生的社會效益和長久的現實意義是巨大的,它不僅有利於醫患雙方個體的信任合作及關係融洽,更重要的是它能推動醫學發展和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