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醫學

東洋醫學

簡介


● 英文名稱:Oriental Medicine

名詞解釋


● 東洋醫學是指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傳統醫學的通稱。

百科解讀


● 東洋與西洋對稱,東洋主要指日本、朝鮮、韓國等國家。古代日本與朝鮮半島的醫學皆受中醫學影響比較大,明治維新以後,隨著荷蘭等西方醫學的傳入,日本人開始將本土化的中醫學稱為東洋醫學。

東洋古代多指日本

● 東洋,字面含義可解釋為東面的海洋,在明朝時期將海洋進行區域劃分,以婆羅—汶萊一線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由於日本處於中國東面的海洋上,故被稱為東洋或東瀛。

東洋醫學多受中醫學影響

● 中國與日本隔洋相望,古代日本與中國關係融洽,自秦代開始,中國就派遣徐福等東渡日本尋求長生不老之術,漢代時我國與日本就已經建立了海上絲綢之路,漢代醫學東傳日本,成為其傳統醫學的根源。唐代開始,日本不斷派遣使者前來中國帶回各種醫學文獻典籍,日本至今保存有《黃帝內經太素》等大量重要的中醫學典籍。日本現存最早的醫書《醫心方》大量引用了中醫文獻的內容。
● 中國與朝鮮半島接壤,朝鮮在歷史上也廣泛學習中國的醫學知識,朝鮮民族古代藥學史上的巨著《東醫寶鑒》,轉抄引述了80餘種中醫典籍文獻。

東洋醫學本土化發展

● 日本及韓國醫學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受本土文化、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影響,逐漸演變為具有自身特色的漢方醫學與韓醫學。
● 漢方醫學推崇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方劑,形成了學術上的古方派,以及重視腹診等。
● 韓國的四象醫學,以“兩儀生四象”為理論依據,將人分為四象人,如太陽型、少陽型、太陰型、少陰型等,與中醫學的五行人關係密切。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