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泉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助理

鄭少泉,博士,國家二級研究員。現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助理、“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育種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全國熱帶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龍眼枇杷牽頭專家;兼任中國園藝學會熱帶南亞熱帶果樹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枇杷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楊梅分會副理事長,《果樹學報》、《中國果樹》、《中國南方果樹》編委等職。

2004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7年被評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2012年入選“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福建省首屆優秀人才”,2013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主持的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1名)、福建省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第1名)、福建省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第1名);其他國家、省部獎10項。出版專著4部;研究制定農業部行業標準4個;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

鄭少泉潛心研究果樹種質資源、遺傳育種與品質生物技術20多年,在龍眼枇杷種質創新和可持續利用領域取得了國內外同行認可的業績,為推動我國龍眼枇杷學科和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主持的“國家果樹種質福州龍眼枇杷圃”已收集保存龍眼枇杷種質資源1077份,世界第一;育成龍眼枇杷系列新品種23個,通過審定5個。作為第一完成人“枇杷系列品種選育與區域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應用”項目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社會兼職


兼任中國園藝學會枇杷分會、中國園藝學會熱帶亞熱帶果樹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楊梅分會、福建省園藝學會副理事長,《福建果樹》主編、《中國南方果樹》、《福建農業學報》、《亞熱帶植物科學》編委,福建省農科院學術委員會常委、福建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重慶市萬州區政府科技顧問。

主持項目


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10項:農業部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項目“龍眼、枇杷種質更新複壯與利用”(2006-2010),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台灣果樹新品種與品質新技術引進創新”(2007-2010)科技部“福建省沿海地區抗旱耐鹽鹼優異性狀農作物種質資源調查”(2007-2012),福建省公益科研院所專項“龍眼枇杷新品種選育與產業化技術研究”( 2009-2010)。

獲得榮譽


主持的“枇杷種質資源保存與應用”獲200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主持的“龍眼良種篩選、示範基地建設與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獲2003年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主持的“晚熟龍眼優質枇杷品種創新及區域化經濟栽培示範研究”獲得2007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優質大果晚熟雜交龍眼新品種“冬寶9號”2006年獲得品種認定(第1名),2008年被農業部列為主推品種;
主持制定龍眼農業部行業標準1項,主編出版《龍眼種質資源描述規範和數據標準》。
2021年10月,入選第六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擬表彰對象名單。

發表文章


近5年發表學報以上論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
(1)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the antifatigue effects of longan (Dimocarpus longan Lour.) seed polysaccharides. Phytother Res. 2010, 24(4): 622-624. (SCI),
(2) 超聲波法提取龍眼多糖工藝研究。中國食品學報, 2008, 8(2): 76-79,
(3) 高多糖龍眼雜交新品系“高寶”的選育. 福建農業學報, 2008, 23(4):387-391,
(4) 晚熟龍眼新品種‘冬寶9號’. 園藝學報, 2006, 33(5):1166-1166,
(5) 不同基因型龍眼果實中多糖含量的比較. 果樹學報, 2006, 23(2): 2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