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巡城馬的結果 展開
- 1982年于仁泰執導電影
- 曾經快遞,郵差的稱謂
巡城馬
曾經快遞,郵差的稱謂
巡城馬,指的是古時候的快遞員、郵差。
所謂“巡城馬”,是指那些精壯的男子,定期在廣州以及其他附近鄉鎮之間穿梭往來,像勤勞的馬匹一樣跑動,故有“巡城馬”之稱。
古時,廣州有些年輕力壯而又熟悉路途的人,他們肩挑著客人托帶的書信、包裹甚至銀票等物,長途跋涉從廣州前往附近鄉鎮,然後又從附近鄉鎮攜帶信件包裹回到廣州。
這些“巡城馬”雖然大多忠實可靠,但偶然亦會發生一些侵吞客人財物的事故,所以有健全制度的郵政局便應運而清。
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廣州海關”兼辦郵政服務,但只是客串而已。
廣州的第一間真正郵政局,是成立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大清郵政廣州總局”,辛亥革命后,改名為“廣州郵政總局”。
百年前的快遞“巡城馬”。
移民初期,華僑們想往家裡寄送錢銀物品只能回家時親自攜帶,但大多數人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回一趟家。隨著寄送銀信需求的增大,逐漸發展出一種通過收取手續費,專門為華僑遞送銀信,陪送華僑出國或歸國為職業的人群,後來發展出現承攬銀信業務的專門機構。
在晚清時期,五邑地區將專門為海外華僑帶送銀信謀生的特殊人群稱為“巡城馬”。“巡城馬”經常是一副挑著籮筐、背著布袋的形象,他們走街串巷,把華僑託付的錢物送給他們的家人,同時也會帶回家人寄給華僑的信件和衣物。為了招攬僑匯業務,這些百年前的“快遞員”會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宣傳,如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印製名片發放等。
戰爭年代的愛國情懷。
在抗日戰爭時期,五邑華僑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各種方式捐獻資金,接濟難民,為民族解放和獨立貢獻力量,全面支援祖國抗戰。
其中,由旅居秘魯華僑組成的秘魯中山隆鎮隆善社於1939年募集5000秘魯幣,交給秘魯華僑抗日籌餉總會匯寄回祖國,接著又連續三次舉行義演、義賣,籌集了200多萬秘魯幣。據統計,在抗戰時期,秘魯僑胞捐給祖國的款項共計1500萬秘魯幣,摺合150多萬美元。
周恩來總理還曾題詞送給秘魯中山隆鎮隆善社,“為保衛世界和平而戰”“為爭取民族解放而戰”“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把一切獻給祖國!”這些珍貴的墨寶也見證了僑胞們的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