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

唐朝叛臣、安史之亂叛軍首領

史思明(703年1月21日—761年4月22日),因戰功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思明”。原姓阿史那,字崒干,寧夷州(今遼寧省朝陽市)人,突厥族。唐代叛臣,安史之亂的元兇之一。

出身西域史國,相貌不揚,懂曉六蕃語言。天寶初年,驍勇善戰,屢建戰功,授平盧軍知事。輔佐安祿山討伐奚和契丹,遷平盧軍兵馬使。

與安祿山為同鄉里。天寶初年,累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從安祿山討契丹,表任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反,他略定河北,被安祿山任為范陽節度使,佔有十三郡,有兵八萬人。及安慶緒殺祿山自立為帝,他為唐師所敗,退保鄴城,降唐,封歸義王,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肅宗恐其再反,計謀殺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大聖周王,年號應天。後進兵解安慶緒鄴城(今河南安陽)之圍,殺慶緒,還范陽,稱帝,更國號大燕,建元順天。

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與部將謀殺。

人物關係


大事件

703

出生

703年出生於寧夷州突厥

736

騙人說自己是大唐使者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干因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逃亡到北邊的奚族地區,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殺死這個外地人,可干裝出一本正經樣子說:“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買王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如果惹下大禍將會影響你們的民族。”奚王看干一副氣度非凡的派頭,還真當成了大唐派來的使者,於是以貴賓禮節接待他。

755

發動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他與安祿山一道,詐稱奉密旨討伐楊國忠的名義,在范陽起兵15萬南下反唐,很快席捲河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759

復叛稱帝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稱大聖周王。

761

被兒謀殺

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史朝義與部將謀殺。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史思明原名崒干,出身於營州都督府羈縻州——寧夷州的突厥部落,身材瘦削,鳶肩駝背,凸目側鼻,少鬚髮,性情急躁詭狡。武后長安二年(702年)十二月三十日生於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比安祿山早生一天,兩人又同鄉,自少時便成為夥伴。
史思明少年時與安祿山一起在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長大。成年以後,二人仍然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不久,二人同時被唐政府封為捉生將。以後史思明又得到了再次提升,擔任了大將軍職務。史思明驍勇善戰,胸懷才略,因此多次建立戰功,很受玄宗賞識。有一次,玄宗召見他,親自賜座,並與之親切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大為稱讚。玄宗問他多大年齡,史思明回答說:“已經40歲了。”玄宗拍著他的背說:“你好好地努力吧,日後一定會顯貴的。”
成年後,史思明投入營州都督烏知義帳下,成為一名輕騎,每次被派出打探敵情,他都有所斬獲,又通曉六蕃語言,因此升為互市牙郎,負責邊境貿易的中介事務。

因騙陞官

史思明本是少數民族突厥人,原名干。憑他的騙術,一躍而成唐朝的將軍。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干因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逃亡到北邊的奚族地區,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殺死這個外地人,可干裝出一本正經樣子說:“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買王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如果惹下大禍將會影響你們的民族。”奚王看干一副氣度非凡的派頭,還真當成了大唐派來的使者,於是以貴賓禮節接待他。
奚王畏懼唐王朝的勢力,決定派100人跟隨干去朝拜大唐皇帝。干對奚王說:“你派去的人雖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淺薄之徒,這樣的人怎能去見大唐皇帝呢?聽人說,你手下有一個才華超群的瑣高(將領稱號),何不讓他去呢?”奚王不敢違抗,便讓瑣高和他手下300人跟隨干去朝拜大唐皇帝。
他們一行人快走到平盧(今遼寧朝陽)時,干先派人欺騙平盧守將裴休子說:“奚族人派瑣高和精銳將士一起來了,他們嘴上說是去朝拜天子,實際是來偷襲平盧,你應該做好準備,不等他們動手就先幹掉他們。”裴休子信以為真,在奚人進入平盧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瑣高手下的300人殺了個一乾二淨,單單留下個瑣高。
干把瑣高捆綁好押送到幽州節度使那裡。節度使見奚人最有才能的瑣高被捉來了,非常高興,認為是給唐朝立下了大功,當即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大大地稱讚干。干因此官運亨通,先當果毅(官職名),又升將軍。後來他與唐玄宗談及此事,越發得到賞識,便賜給他一個漢名——史思明。

隨安叛亂

天寶元年(742年),安祿山被任命為平盧節度使,漸獲玄宗寵信。史思明也官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入朝覲見時,唐玄宗對他的軍事才能大為賞識,賜座與他交談。玄宗問他多大年齡,史思明回答說:“已經四十歲了。”玄宗拍著他的背說:“好好努力吧!你日後一定會顯貴的。”於是提拔為大將軍、平盧兵馬使,又賜名“思明”。
天寶十載(751年)八月,史思明隨同安祿山征討契丹,大敗於土護真水。安祿山逃至師州(遼寧朝陽西),歸罪於部下左賢王哥解、河東兵馬使魚承仙,斬殺二人。史思明則逃入山谷近二十天,收攏了七百名潰散士卒,等到安祿山回到平盧城,發現將士大多散亡,正不知如何是好,史思明此時率隊出谷求見,安祿山大喜,握著史思明的手說:“還以為你死了,有你在,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事後,史思明私下感嘆:“我聽說為人處世要進退得當,如果我早些出谷,恐怕已經跟哥解一併被斬了。”
契丹隨後前來攻打師州,守捉使劉正臣棄城而逃,安祿山派史思明擊退了來犯之敵,次年十二月,表奏其兼任北平(今河北盧龍)太守,充盧龍軍使。
史思明出身微賤,很受鄉里輕視。幽州大族辛氏有一女準備出嫁,窺見他后,跟雙親說“一定要將我嫁給史思明。”親屬都不同意,但辛氏執意要嫁,最終二人成婚。史思明對此事頗為自負,說道:“自從我娶了她,陞官多子,這就是富貴命吧!”
唐玄宗統治後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寵臣,驕奢腐化,自恃強盛,銳意開發邊疆,邊鎮節度使增至十個,擁兵近五十萬,致使外重內輕,為邊將割據創造了條件。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以奉密旨討伐楊國忠的名義,在范陽起兵十五萬南下反唐,安史之亂爆發。十二月,顏杲卿據守常山(今河北正定),發檄文傳告河北各郡抵抗叛軍,並誘使范陽留守賈循反正,不料事泄,安祿山遂以史思明為范陽留守,率麾下三千騎,會同蔡希德急攻常山,八天後城破,顏杲卿被俘。史思明乘勢進擊饒陽(今河北深州),圍城近一月,河間、景城(今河北滄縣)共派出一萬五千人救援饒陽,被史思明擊敗。
天寶十五載(756年)正月,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令史思明經略河北。史思明每行軍一處,任由部下剽掠搶奪,殺人取樂,因此士氣亢奮,作戰勇猛。
二月,李光弼率蕃漢步騎、太原弩手一萬三千餘人出井陘關,收復常山,史思明聞訊解除饒陽的包圍,率步騎兩萬五千人晝夜行二百里,直趨常山,李光弼出弩手奮擊史思明先鋒騎兵,又出伏兵襲其後軍步兵,迫使史思明退入九門(今河北藁城),兩軍陷入對峙。四月,郭子儀引兵兩萬與李光弼會師,於九門城南大敗史思明,史思明退入博陵(今河北定州)。五月,安祿山派遣蔡希德等引步騎三萬來援,郭子儀、李光弼深溝高壘,以逸待勞,於恆陽(今河北曲陽)嘉山大破史思明,斬首四萬級,捕虜千餘人,史思明露髻跣足,再度逃奔博陵,李光弼進圍博陵,幾乎落城。
六月,哥舒翰敗於潼關,長安失陷。七月,唐肅宗急調朔方、河東兵回援,李光弼不得已撤圍回軍,史思明趁機出兵,擊潰平盧節度使劉正臣,殺七千餘人,奪取兵甲輜重兩千乘,並收編平盧銳卒,氣焰復熾。舉兵復攻常山,至九門,守軍假意請降,設伏於城上,史思明中戟墜城,鹿角傷到左脅,但僥倖不死,不久九門城陷,史思明下令焚燒城中屋舍,屠戮守軍全族。隨後攻佔常山、趙郡(今河北趙縣),又與尹子奇部會合,擊潰平原(今山東陵城)太守顏真卿部一萬兩千人,迫使其放棄平原,又連下河間、景城、清河、樂安(今山東惠民)、博平(今山東聊城)等郡。
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史思明與蔡希德、高秀岩等合兵十萬進攻太原,企圖由北道進犯靈武。李光弼在城上架設拋石器,挖掘地道,布置陷阱,又派別將襲擾破壞補給路線,叛軍前後被俘斬一萬多人。此時,叛軍內訌,安慶緒殺死安祿山,自立為帝,史思明麾軍退回博陵,被安慶緒封為媯川郡王、范陽節度使,兼領恆陽軍事,賜名安榮國。
范陽本是安氏老窩,安祿山從長安和洛陽所掠珍寶,多半都運往這裡存放,已是堆積如山。史思明漸漸地恃富而驕,欲將范陽佔為己有,不想再受安慶緒節制。
信都(今河北冀州)太守烏承恩,是史思明老上司烏知義之子,其母親妻子均已被叛軍所獲,史思明又俘獲其子烏從則,於是舉郡而降。史思明與之把臂飲酒,得馬三千匹,士卒五萬人,遂并力圍攻饒陽。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十月,饒陽陷落,太守李系自焚殉國,裨將張興被俘。史思明認為張興是個壯士,想要收服他,不料張興慷慨陳言,勸其早日歸順朝廷,史思明大怒,以鋸殺之,張興至死罵不絕口。至此,河北諸郡盡數落入叛軍手中。
攻打京城長安(今西安市)時,就是由他當先鋒的。第二年叛軍攻下洛陽,安祿山在洛陽稱大帝,令史思明經略河北,封他為范陽節度使,佔有十三郡,擁有兵馬八萬餘眾。
常山被李光弼、郭子儀合軍擊敗,逃至博陵。
本來叛軍就要被李光弼攻滅,忽然哥舒翰兵敗潼關的消息傳來,李光弼回軍,史思明躡后追擊,大破唐軍劉正臣部。由於史思明所率兵士是安祿山叛軍的精銳的部分,他們乘勝進擊,攻撥常山、趙郡、河間,大破顏真卿部下和琳的一萬二唐兵。
安慶緒退至鄴郡后,拚死一搏擊破唐軍,聲威復振,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人紛紛來投,軍勢達六萬之眾。然其此後不恤政務、通宵宴飲,麾下高尚等謀臣爭權奪利,加之聽信張通儒讒言,擅殺大將蔡希德,人心逐漸離散。
見得史思明兵勢愈盛,安慶緒十分憂慮,遂派遣阿史那承慶、安守忠、李立節前往河北諸郡徵集兵馬,並密謀除掉史思明。范陽節度判官耿仁智趁機進言道:“將軍之所以為安氏效力,是因為迫於他們的威勢。如今唐朝中興,皇帝賢明,將軍若能率領部下將士歸服朝廷,實在是轉禍為福的一條出路。”烏承恩族弟烏承玼又說:“而今唐朝復興,安慶緒就好似樹葉上的露水,難以長久。將軍何必與他一起滅亡呢!如果歸順朝廷,洗刷掉叛逆的罪名,如同反掌。”史思明深以為然。
阿史那承慶以五千精騎護衛,來到范陽,史思明領全部兵眾數萬人相迎,又派人對阿史那承慶等人說:“諸位遠來,將士們不勝欣喜,但身為邊卒素來膽怯,見大軍前來惶恐不能自安,願弛弓解甲,以慰眾心。”承慶與史思明是故交,因而應允。史思明引著承慶等人到內廳中飲宴,另派人收繳了其部下甲仗武器,對各郡徵調士卒全部發給資糧放遣,願留者重加賞賜,分配各營。次日,拘禁阿史那承慶,斬殺安守忠、李立節,奉表以所轄十三郡及八萬兵士歸降朝廷,又聯絡河東節度使高秀岩一同投降。唐肅宗非常高興,封史思明為歸義郡王、范陽長史、御史大夫、河北節度使,其子史朝義等封為列卿,又派烏承恩與宦官李思敬前來安撫史思明,命他率部討伐安慶緒。
史思明遂派遣史朝義率五千人代理冀州刺史,以瑣高之子張忠志為幽州刺史,以薛萼攝恆州刺史,以令狐彰代理博州刺史,烏承恩在所到之處宣示詔書,河北各州郡除安慶緒所據的相州外,全部歸順唐朝。

降順歸唐

至德二載(757年)十月,叛軍慘敗於陝郡(今河南三門峽),安慶緒放棄洛陽,逃往鄴郡(今河南安陽),麾下大將北平王李歸仁藉機率三萬曳落河、同羅、六州胡精兵逃往范陽,途中大肆抄掠。史思明一面重兵防備,一面派使者招撫,李歸仁遂率曳落河、六州胡人歸附史思明。同羅部不服,史思明發兵大敗之,擊殺三千餘人,盡獲其所奪物資。
史思明表面歸降唐廷,私下卻與叛軍多有來往,加之不斷招兵買馬,引起唐肅宗警覺,李光弼也認為他終究還會反叛,推薦以烏承恩做為內應。乾元元年(758年)四月,肅宗任命烏承恩為河北節度副大使,又賜給阿史那承慶鐵券,讓他們伺機除掉史思明。
先前,烏承恩用私財招募家兵,多次穿著破舊的衣服到各營誘說士卒,諸將向史思明告發此事。史思明懷疑事不確鑿,沒有追查。這時烏承恩同宦官李思敬由京城前來慰問,宣旨后,史思明留烏承恩住在館舍,暗中派兩個人埋伏在床下。半夜,烏承恩悄聲對他的兒子說:“我受皇命除掉史思明這個逆賊,事成后朝廷定會以我為節度使。”這時伏在床下的二人大呼而出。於是史思明抓捕烏承恩,搜查行囊,得到了鐵券和李光弼的公文,公文說:“如果阿史那承慶能夠成事,就付給鐵券,否則不要付給他。”又搜得與史思明同反將校的名單。史思明責罵烏承恩說:“我哪裡對不起你,竟干出這種事!”烏承恩謝罪說:“我罪該萬死,但這都是李光弼的計謀!”於是召集將吏百姓,向西大哭說:“我率領十三州之地,十萬眾之兵歸順國家,赤膽忠心,不負陛下,陛下為何要殺我!”然後將烏承恩父子及支黨二百餘人亂棍打死,只有烏承玼事先逃走,倖免於難。史思明囚禁了李思敬,並上表朝廷抗議,肅宗派宦官安慰史思明說:“此事乃烏承恩一人所為,非是朕與李光弼之意,他被殺是罪有應得。”
不久,三司處置投敵官吏罪狀的文書傳到范陽,史思明對諸將說:“陳希烈等人都是朝廷重臣,上皇棄之不顧,自己逃向蜀中避難,如今天下收復,他們尚且不能免於一死,何況我們這些本就跟隨安祿山反叛的人!”於是令判官耿仁智與幕僚張不矜作表書說:“陛下若不誅殺李光弼,我親自率兵前去太原殺死他。”將要入函封緘時,耿仁智把上面的話全部刪去,史思明得知后把二人處死。耿仁智久居史思明帳下,史思明愛憐他,想饒他一命,於是就把他召進來說:“我重用你快三十年了,今日之事絕非我負於你。”耿仁智大聲說:“人終有一死,若為忠義而死,是死得其所。如今再隨你反叛,不過是苟延殘喘,還不如速死為好!”史思明聽后大怒,親手用棍擊碎了老部下的腦袋。

復叛稱帝

雖然假裝歸降,史思明“外示順命,內實通賊”,不斷招兵買馬,引起唐肅宗警覺。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以烏承恩為副使,派到史思明軍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機殺掉這個居心叵測的反賊。李光弼也對烏知思嚴加囑託,派他趕快行事。
烏承恩晚上多次打扮成婦人,夜入諸將家裡“策反”。沒想到這些蕃將出身的將領對史思明很忠心,轉頭向史思明告發。
由於沒有實證,史思明也下不了手。在賓館之中,史思明在烏承恩床下埋伏兩個人。夜見,烏承恩與兒子密談,說:“吾承上命除此逆胡!”床下兩人聞言突出。
史思明馬上帶兵抓住烏承恩,搜出李光弼的書信以及寫有應該誅殺的叛將名單。史思明等賊將大怒,大呼:“我們都投降了,怎麼還對我們這樣!”烏承恩是個慫包,咕咚跪下,說這些都是李光弼指使他乾的。史思明大怒,殺掉烏承恩和他兒子以及從屬兩百多人,重新反叛。史思明的參謀耿仁智勸他不要反覆,他卻親手用棍擊碎這個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參謀的腦袋。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肅宗派遣郭子儀等九位節度領步騎二十萬進攻安慶緒。十月,安慶緒連敗於衛州(今河南衛輝)與愁思岡(今河南安陽南),三萬五千人被斬,只得退入鄴城(今河南安陽),嬰城固守。見形勢危急,安慶緒連忙派薛嵩向史思明求救,並以帝位相讓。史思明發范陽兵十三萬前來,卻不敢冒然進軍,只派部將李歸仁率一萬兵馬駐於滏陽(今河北磁縣),與鄴城遙為聲援,觀望形勢。
十一月,叛軍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蕭華舉城而降,詔令崔光遠代為刺史。史思明乘機大舉進攻魏州,崔光遠初到城中,輕信叛軍謠言,處死驍將李處崟,自毀軍心。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殺三萬人,平地流血數日。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稱大聖周王。
肅宗命令包括郭子儀和李光弼在內的九位節度使討伐安慶緒。肅宗本來想派郭子儀作統帥,但考慮到郭子儀和李光弼功業相當,不好安排,便不設元帥一職,而是另外立了一個觀軍容使的名目,居然讓一個叫魚朝恩的宦官充任。當時郭子儀因為剛剛吃了敗仗,便未急著出擊。史思明於是趁機收集殘兵,駐紮在鄴南。而安慶緒則派人大搜官軍潰散之後留下的營地,得到大批糧食。有了糧食,安慶緒又開始不買史思明的賬。史思明派人對其進行嚴詞譴責,安慶緒又害怕起來,甚至對史思明稱臣。史思明回信說願意略去君臣禮節,改稱兄弟,且熱情邀請安慶緒前來歃血同盟。待安慶緒冒冒失失地帶著四個弟弟及部下孫孝哲、崔乾佑、高尚等人前去,史思明卻換了態度,將安氏兄弟賜死,而將孫孝哲、崔乾佑、高尚等人處斬。
之後,史思明帶兵進入鄴城,收降安氏遺眾,留下兒子史朝義駐守,自己還回到范陽,五月,更國號大燕,自稱應天皇帝,年號順天,立妻子辛氏為皇后,封兒子史朝義為懷王、周摯為宰相、李歸仁為將軍,改稱范陽為燕京。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六日,唐軍步騎近六十萬在安陽河北岸列陣,史思明親自率精兵五萬來敵,諸軍望見后以為只是游軍,未加註意。史思明指揮軍隊奮力衝殺,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與魯炅領兵迎戰,死傷各半。後方的郭子儀尚未布陣,忽然間天氣突變,狂發大起,飛沙走石,咫尺之間,人馬莫辨,兩軍大驚,叛軍向北潰退,唐軍此時鬥志全無,也向南大規模潰散,丟棄的甲仗輜重堆積於路。史思明派周贄追擊,被退守河陽的郭子儀擊退。
史思明得知官軍敗退後,整頓兵馬,駐於鄴城城南。安慶緒獲得郭子儀營中數萬石糧食,於是與孫孝哲、崔乾祐等謀划閉門抗拒史思明,諸將不從。而史思明則每日犒賞士卒,既不追擊官軍,也不與安慶緒通信。張通儒、高尚等人對安慶緒說:“史王遠來救援,我們都應該去迎謝。”安慶緒沒有阻攔。史思明與他們見面時涕泗橫流,重加禮賞后又放回城中,其後又請安太清勸誘安慶緒出城。安慶緒不知所措,只好派安太清向史思明上表稱臣,等待史思明解甲入城后,奉上皇帝印璽。史思明覽表后說:“何必要這樣呢!”於是回通道:“願作兄弟鄰國,互為表裡,鼎足而立。稱臣之事,萬不敢接受。”安慶緒大喜過望,請求與史思明歃血結盟,史思明同意。
於是安慶緒率三百騎來到史思明營中,史思明命令手下軍士全副武裝,然後引安慶緒等人進入大帳。安慶緒叩頭再拜說:“作為臣下我治軍無方,喪失東西二京,久陷重圍,沒想到大王看在太上皇的情份上,遠來救危,使我得以復生,恩深如海,終生難報。”史思明忽然大怒說:“丟失兩京,何足掛齒!你身為人子,殺父篡位,天地不容。我要為太上皇討伐你這個逆賊,豈能被你的諂媚虛辭欺騙!”下令推出斬首,安慶緒以目示意周贄,望其說情,周贄說:“安慶緒做過君王,理應賜死。”於是將安慶緒連同四個弟弟縊死,又誅殺了高尚、孫孝哲、崔乾祐等人。
隨後史思明整軍入鄴城,擊殺安慶緒親軍三千三百多人,吞併了安慶緒的兵馬與地盤,派安太清率兵五千攻取懷州(今河南沁陽),又將史朝義留下鎮守相州,自己率兵返回范陽。
四月,史思明自稱大燕應天皇帝,改元順天,立其妻辛氏為皇后,史朝義為懷王,以周贄為宰相,李歸仁為大將軍,改范陽為燕京。
乾元二年(759年)八月,史思明讓小兒子史朝清留守幽州,以阿史那承慶、張通儒、向貢、高鞫仁等人輔佐。令各郡太守各率三千兵集結帳下,兵分四路入寇河南諸州郡:先遣令狐彰部五千人由黎陽(今河南浚縣)渡河,直取滑州,史思明自領中軍自濮陽,史朝義自白皋渡(今河南滑縣東北),周贄自胡良渡(今河南濮陽西南)渡過黃河,會師於汴州(今河南開封)城下。
汴滑節度使許叔冀不能抵擋,與濮州刺史董秦一同投降,史思明任命許叔冀為中書令,讓李歸仁和他同守汴州。史思明很看重董秦,拍撫他的後背道:“我原先好比只有左手,如今得到你,右手也有了!”又命部將南德信率領汴州降卒南略江淮,約定“一旦成功,每人可取兩大船裝運貲財。”陳留守將田神功假意投誠,尋即襲殺南德信,統領其眾復歸於唐。
史思明乘勝向西攻克鄭州,李光弼下令將洛陽官民遷入潼關,率兩萬眾退保河陽三城,堅壁清野。九月二十七日,史思明進入已是空城的洛陽,一無所獲,於是把城中寺院佛像搜括一空,送回幽州,又將自己在洛陽的舊宅大加擴飾,定名為“龍興寺”。
十月,史思明與李光弼會戰於河陽,派驍將劉龍仙到城下大罵挑戰,李光弼帳下裨將白孝德策馬出戰,一舉將其擒殺,叛軍大駭。史思明軍中多有良馬,每日在河南岸沙洲上洗浴,李光弼挑選軍中母馬,一齊放至河岸嘶鳴,引得對岸一千餘匹戰馬紛紛渡河來追,盡為李光弼所得。史思明憤恨不已,列戰船百艘,以火船為先,欲燒毀浮橋,切斷三城間通路。李光弼早有防備,用百尺長桿,頭裝鐵叉,阻礙火船前進,又於浮橋上發射炮石,叛軍戰船多被擊毀。
史思明無計可施,轉而進攻河清(今河南濟源),欲斷絕李光弼糧道,李光弼進駐野水渡(今河南孟津北)防禦。史思明認為李光弼善於守城,而短於野戰,因之亟欲趁此機會將其生擒。不料李光弼留兵千人固守此地,當夜即返回河陽,叛軍驍將李日越、高庭暉因不堪史思明嚴命,相繼投降唐軍。
史思明大怒,決定全力進攻河陽三城。李抱玉鎮守河陽南城,以緩兵之計誆騙叛軍,又出奇兵夾襲,叛軍傷亡甚重。董秦見狀,率部眾五百人夜裡突圍,投奔李光弼。十二日,史思明命周贄領安太清、徐璜玉等部,攻河陽中潭城,自己繼續進攻南城,中潭城守將荔非元禮率敢死隊出柵奮擊,叛軍披靡。周贄轉攻河陽北中城,戰至中午,未分勝負。李光弼見叛軍陣容不整,命郝廷玉、論惟貞以精騎馳突敵陣,麾指諸軍齊進,呼聲動地。周贄大敗而逃,叛軍死兩千餘人,徐璜玉被郝廷玉生擒,安太清奔回懷州。史思明正猛攻南城,見李光弼將五百多俘虜驅趕到河岸上,只好解圍撤兵。
同月,史思明派李歸仁領精騎五千進攻陝州,於礓子阪(今河南三門峽南)被衛伯玉所帶數百騎擊敗,董秦則改名李忠臣,於永寧(今河南洛寧)、莎柵(今河南洛寧東北)之間屢挫叛軍。
上元元年(760年)二月,李光弼進攻懷州,史思明出兵相救,在沁水河上交戰,叛軍被擊殺三千多人。四月,史思明再度進攻河陽三城,以解懷州之圍,卻敗於城西渚灘,又損失一千五百餘人,只得退回洛陽。不久,李光弼收復懷州,安太清投降,田神功又襲破叛軍於鄭州,滑州刺史令狐彰亦脫身投唐,史思明處境愈加窘迫。

被兒謀殺

上元元年(760年)十一月,劉展之亂爆發,江淮動蕩。史思明乘勢大舉出擊,遣田承嗣將兵五千轉掠淮西各州,薛萼將兵五千攻曹州(今山東菏澤),王同芝將兵三千人攻陳州(今河南周口),許敬釭將兵二千人攻兗州(今山東濟寧)、鄆州(今山東東平),但被唐將能元皓、李忠臣、王仲升等部阻截,未取得顯著戰果。
次年初,觀軍容使魚朝恩聽信傳言,以為叛軍將士思鄉心切,一戰可定,不斷慫恿唐肅宗出兵。於是肅宗令李光弼等人收復東京洛陽,李光弼上奏說:“賊軍士氣未衰,不可輕舉冒進。”僕固懷恩暗中懼恨李光弼,也附合魚朝恩的意見,督促李光弼出師的中使不斷。李光弼迫不得已,留李抱玉鎮守河陽,自己與僕固懷恩率軍會合魚朝恩及神策軍使衛伯玉,聯兵進攻洛陽。
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史朝義與部將謀殺。
史思明部下兵將是安史叛軍中最殘暴的隊伍,每攻陷郡城,都殺光老弱男丁,以壯丁為挑夫,把婦女姦淫殆遍,凶淫無比。魏州一役,史思明軍一天就殺掉三萬多人,平地流血數日。稱帝之後,他又派間諜揚言自己軍士思歸,誘騙唐軍決戰。大太監魚朝恩想立大功,力勸唐肅宗下令各軍進攻。不得已,李光弼等人出戰,唐軍大敗,河陽、懷州等軍事要地盡歸於史思明。
史思明乘勝攻陝州,被唐軍擋在姜子坂一帶。出戰不利,退守永寧。史思明下令築三角城,約期一個月時間築成,以貯備軍糧。其子史朝義率軍士苦幹,城築好后,未及泥抹外牆。史思明巡視到此,大怒,把史朝義、駱悅等大將召至面前,想殺掉他們以立軍威。史朝義戰戰兢兢,深知兇殘的史思明完全沒有父子之情,哀求說:“兵士太乏累,歇一歇馬上就上泥。”史思明喝斥道:“你愛惜屬下,就敢違我將命嗎!”立馬城下,目視兵士上泥,“斯須而畢。”臨走,史思明沖史朝義大罵:“等我攻克陝州,斬卻此賊!”
史朝義大懼。駱悅等人也因兵敗懼誅,力勸史朝義先下手。史朝義不敢答應,駱悅等人就威脅說要投降唐軍。史朝義思慮再三,點頭示諾。
當夜,史思明宿營中,其親信曹將軍率人守衛。史朝義等人召他來說明行事目的,曹將軍“不敢拒”。夜半時分,史思明因夢驚醒,據床惆悵。他平時特別愛聽優人唱曲,吃飯睡覺都有幾個戲子不離左右。由於他為人殘忍,殺戮為常,這些戲子心中也十分恨他。見他驚起,幾個人忙問原因,他說:“我剛剛夢見河裡的沙洲上有群鹿涉水而至,鹿死水干。”說完,就起身上廁所。幾個戲子偷偷說:“鹿者,祿也;水者,命也。此胡命祿都到頭了!”
正說話間,駱悅等人提刀闖入,不由分說就劈死數人,逼問史思明所在,餘人忙指廁所方向。史思明聽見卧帳內響動不對,翻牆而出,騎馬剛跑到馬槽處,被追趕而來的兵將射中胳膊,滾落馬下。史思明忍住痛,問:“何人造反?”有人答稱是懷王(史朝義)起事。史思明老奸巨猾,哀求說:“我早上說錯話,才有現在這等事。你們別這麼快就殺我,等我攻陷長安再殺我不遲。”一失往日凶暴之態,史思明連聲乞命。轉頭看見耷拉著腦袋的親信曹將軍,史思明又大罵:“這胡誤我!這胡誤我!”駱悅揮手,兵士把史思明捆個結實,幽禁在柳泉驛。
史朝義心驚肉跳,見到駱悅等人復命,還連問:“沒有驚動聖人吧?沒有傷著聖人吧?”諸將回答說“沒有”。一行人偽造史思明詔書,史朝義繼位,並殺掉在外統軍的史思明親信大將周摯等人。為絕後患,駱悅等人先行動手,用繩子勒死了這位動輒就要人命的老上司史思明。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五月十八日,史朝義宣布史思明遺詔,並為他發喪,葬於幽州良鄉(今北京房山區)東北崗,謚號為“昭武皇帝”。
同年十月,史朝義於洛陽北郊慘敗,唐軍再復東都。史朝義北渡黃河,仍屢為唐軍所敗,張忠志、薛嵩、田承嗣、李懷仙相繼降唐。寶應二年(763年)正月,眾叛親離的史朝義為李懷仙所迫,於平州溫泉柵(今河北灤州西北)林中自盡,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徹底平定。
史思明與安祿山發動的“安史之亂”沉重的打擊了唐朝的統治,自此興盛一時的唐王朝,逐步沒落。雖然安祿山、史思明只折騰了七年,但使中原動蕩,千萬生命死於軍亂,與之而來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政以及黨爭之禍,最終把赫赫盛唐推上了不歸之路。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妻子辛皇后隴西辛氏,有一子史朝清
長子史朝義懷王
次子史朝清燕國太子,史朝義弟弟。《新唐書》(宋)中為避諱宋英宗趙曙廟號,稱史朝英為史朝清,後晉的《舊唐書》中才是真正的名字。在梁羽生武俠名著《龍鳳寶釵緣》中,虛擬人物史思明之女也名為史朝英。

軼事典故


稱帝鬧劇

乾元二年(759年)四月,史思明繼承了安祿山的大燕國號,自稱皇帝。以范陽為燕京,洛陽為周京,長安為秦京。又改州為郡,鑄"順天得一"錢。
稱帝后的史思明處處仿效天子,將范陽節度官署的門樓改為聽政樓,主廳改稱紫薇殿,又設置侍中、尚書令等官,但沒有下屬的曹局吏員,所謂的三省六部全是空架子,根本無法處理政務,有識之士無不恥笑。
史思明又想去范陽郊外行藉田之禮,聘請儒生宣教。有人上書言道:"北有兩蕃契丹、奚部,西有二都洛陽、長安,勝負尚未可知,這些太平之世的儀式,不適合現在去做。"思明不悅,執意要到郊外祭天。不想當天大風不止,典禮竟無法舉行。辛氏既已成了皇后,史思明命她去城東郊行親蠶禮,又讓節度府衙的官吏妻子充為命婦陪同,幽燕地方的百姓不明就裡,看熱鬧者填街塞路,場面混亂不堪。

詩不知韻

史思明出身行伍,不識文字,稱帝之後卻忽然喜好起吟詩作賦,每寫就一章,必在驛舍等處宣示,皆令人捧腹不已。
一次,史思明想賜給史朝義和周贄一籃櫻桃,隨口吟道:”櫻桃一籠子,半赤一半黃。一半與懷王,一半與周贄。“之後非常滿意地讓左右寫在彩箋上,小吏龍譚進言道:“若能改成‘一半與周贄,一半與懷王’,整首詩就更押韻了。”史思明不高興地回答:“韻是何物?豈可將我兒置於周贄之下!”
此外,史思明又題有一首《石榴詩》:“三月四月紅花里,五月六月瓶子里。作刀割破黃胞衣,六七千個赤男女。 ”該詩被其下令傳寫於各州郡郵亭,廣為人知。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舊唐書》天地否閉,反逆亂常。祿山犯闕,朱泚稱皇。賊巢陵突,群豎披攘。征其所以,存乎慢藏!
《新唐書》祿山、思明興夷奴餓殍,假天子恩幸,遂亂天下。彼能以臣反君,而其子亦能賊殺其父,事之好還,天道固然。然生民厄會,必假手於人者,故二賊暴興而亟滅。張謂譏劉裕“近希曹、馬,遠棄桓、文,禍徒及於兩朝,福未盈於三載,八葉傳其世嗣,六君不以壽終,天之報施,其明驗乎!”杜牧謂:“相工稱隨文帝當為帝者,后篡竊果得之。周末,楊氏為作八柱國,公侯相襲久矣,一旦以男子偷竊位號,不三二十年,壯老嬰兒皆不得其死。彼知相法者,當曰此必為楊氏之禍,乃可為善相人。”張、杜確論,至今多稱誦之。如祿山、思明,希劉裕、楊堅而不至者,是以著其論。
《劍橋中國隋唐史》史思明任叛軍領袖后證明是一位傑出的將領,如果不是他的兒子史朝義在761年春通過與人合謀將他殺害,他很可能推翻唐朝。

歷代評價

姚汝能安、史二凶羯,相繼亂於范陽,安祿山以天寶十四載乙未十一月犯順,史思明男朝義至寶應元年壬寅十二月為李懷仙所殺,二胡共擾中原凡八年,幽、燕始平。
王世貞史思明亦悍胡也,其才力遠出祿山上。

後世紀念


陵寢墓地

史思明墓位於北京丰台區王佐鄉林家墳西約100米處,地面有高大的封土堆,當地稱之為“大疙瘩”。農民長年在此取土,封土取盡后露出漢白玉石塊和石條。
1965年春,發現玉冊、馬鐙、銅龍、銅牛等文物。
1981年3——5月,原北京文物工作隊對墓葬進行了清理。出土有玉、金、石、陶、瓷、銅等器物數十件。
據史料記載,史朝義在洛陽宮玉芝殿殺死史思明后,用駱駝將其屍體從洛陽馱回范陽(今北京),根據出土玉冊記載,寶應元年(762年)五月十八日丙申,史朝義才宣布史思明遺詔,並為他發喪下葬,謚號為“昭武皇帝”。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時間影視名稱備註
1990年《唐明皇》李良濤
1994年《崑崙奴》李凌傑
1997年《大刺客之煙花殺手》郭德信
2000年《楊貴妃》王俊棠
2017年《大唐榮耀》盧星宇
2018年《大唐榮耀2》盧星宇
史思明
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