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證

里證

皮毛肌腠在外,屬表;血脈,骨髓,臟腑在內,屬里。把外犯肌表者,病位淺者,稱為表證,把病在臟腑,病位深者,稱為里。以臨床表現為依據,不可以機械的理解為解剖部位。

簡介


● 英文名稱:Interior Pattern/Syndrom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八綱辨證

古籍摘選


● 不惡寒,反惡熱,手掌心並腋下濈濈汗出,胃中乾涸,燥糞結聚,潮熱,大便硬,小便如常,腹滿而喘,或譫語,脈沉而滑者,里證也。(《類證活人書·問里證》)

名詞解釋


● 病邪深入於臟腑、氣血、骨髓所致,病位深,病情重,病程長的證候。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表裡是八綱中辨別病位內外深淺和病情輕重的兩綱。其中臟腑、血脈、骨髓等體內的部位屬里;病在臟腑,病位深而病情重者,稱為里證。

臨床表現

● 里證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概而言之所謂“非表即里”,即凡非表證(及半表半里證)的特定證候,一般都屬里證的範疇。多見於內傷雜病或外感疾病的中、後期階段。一般病位較深,病程較長,病情較重。里證進一步細分仍有淺深之別,一般病變在腑、在上、在氣者,病情較為輕淺;病變在臟、在下、在血者,病情則更為深重。

病機析要

● 里證指病變部位在內,臟腑、氣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證候。多由以下因素導致:①外邪襲表,表證不解,病邪傳里;②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臟腑等部位,“直中”為病;③情志內傷,飲食勞倦等因素,直接損傷臟腑氣血,臟腑氣血功能紊亂。

臟腑常見里證

● 腸熱腑實證:指里熱熾盛,腑氣不通,積滯成實。症見發熱,大便秘結,腹滿硬痛。
● 寒濕困脾證:指寒濕內盛,困阻脾陽,脾失溫運。症見納呆,腹脹,便溏,身重。
● 熱邪壅肺證:是指熱邪內壅肺金所表現的證候。症見咳嗽,痰稠色黃,氣喘息粗,壯熱口渴,煩躁不安,甚則鼻翼煽動,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膿血腥臭痰。

表證與里證

● 表證病淺而輕,里證病深而重,表邪入里為病進,里邪出表為病退。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