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報

北京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報刊

《中國電影報》是由國家電影局主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具有二級法人資格的全國電影行業唯一報紙。

歷史沿革


1990年1月,《中國電影周報》正式創刊,由廣播電影電視部主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對開四版,周一刊,每周四出版;
1997年,更名為《中國電影報》;
1998年,由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
2000年,擴為對開八版,彩色印刷;
2002年,改為每周三出版;
2004年,增設《中國電影報娛樂周刊》,四開32-48個版;正報改為《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對開八版;
2005年1月,《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由對開8個版,擴改為四開32個版;4月,《中國電影報娛樂周刊》停刊,產業周刊恢復正報繼續出版。
2011年,《中國電影報》新浪官方微博開始運營;
2012年,對報紙版式進行改革調整,整體正文字型大小在原有基礎上減小半號字,版面包容量更大,風格更加清新大氣;
2013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
2014年,增設《中國電影報院線娛樂周刊》,每周五出版發行;正報仍在每周三出版;11月,《中國電影報》院線娛樂周刊與正報合刊出版;
2015年4月,《中國電影報院線娛樂周刊》停止出刊,正報繼續出版;6月,《中國電影報》微信公眾號開始運營。
2016年,《中國電影報》由原來的四開32版,恢復到對開16版(黃金報型)。
2018年,由國家電影局主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
2019年,中國電影報刊網開通,中國電影報上線。

欄目簡介


報刊名稱:中國電影報
主辦單位:北京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創刊日期: 1989.1.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49
國內郵發代號:1-139
《中國電影報》由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電影報的前身《中國電影周報》創刊於1989年,為對開四版,1997年更名為《中國電影報》,2000年擴為對開八版,彩色印刷,2005年中國電影報改為《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為四開32版,彩色印刷,擴版后的《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將全方位擴充影視及傳媒產業各環節相關內容,以更廣闊的視野,更敏銳的觸覺,更深入的分析關注投資環境,聚焦產業走向,探尋營銷策略,追蹤市場趨勢,縱覽環球狀況,用同質報紙中獨一無二的超大容量繼續搭建與中國影視產業一起成長的諮詢平台。

《中國電影報》-特點


《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將一如既往地依託政府背景,立足影視產業背景,立足影視產業,涉獵和涵蓋傳媒產業,力求以最權威、最專業、最快捷的方式,向讀者報道國內外有關影視產業的信息、政策、法律和行業動態,突出權威性、指導性、時效性、創新性和服務性。其中全面準確的電影製作信息及分析、中國電影市場各類排行榜獨家發布、電視的製作營銷動態及其特點解讀,與美、英、日、韓等國專業媒體的互動合作,將成為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的主打版塊、重頭內容和全新亮點。 《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融政策權威發布、產業資訊超市、現象深度透視、資源融通平台於一體,是為業界專業人士提供具有服務功能和指導意義的必讀周刊。

《中國電影報》-宗旨


以最新的視角、最準確的信息,向國內外廣大電影工作者和電影愛好者介紹中外影壇的最新動態和走向,並使黨及政府對電影界的指示通過版面迅速加以傳播,強化信息,注重理論,加強對話,繁榮電影創作與理論.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位姓名
社長王迎慶

《中國電影報》-全新改版


《娛樂周刊》精彩上市
電影行業唯一的全國性專業報紙《中國電影報》日前全新改版,標榜“有趣·有種”、致力於為讀者提供“娛樂界精確新聞”的《娛樂周刊》已經加入到競爭激烈的娛樂媒體市場。
導入市場運營機制的《娛樂周刊》由大型媒體投資集團中信文化出品,8開48版單面全彩印刷,全國發行。無論是 報道範圍、文章風格,還是美術設計、出版形態,該刊都是目前市場上最高端的綜合性娛樂媒體。
《娛樂周刊》全刊分為“寬銀幕”、“全明星”、“新時尚”三部分,面向品位高尚愛好影視藝術和習慣文化消費的時尚人士,併兼容文化層次較高的大中學生群體。
“寬銀幕”緊密結合全國院線和碟市,充分利用中國電影報的獨家採訪資源、政策優勢和信息制高點,介紹熱門電影、電視劇、影碟,為影迷提供翔實有趣的談資,對熱門影視劇做出中性、獨立的評判,同時針對影視消費和讀者需求,推出影碟導購和娛樂消費套餐。
“全明星”以事件報道、人物專訪、話題評論為主,有見地、有稜角地完成對影視界、娛樂圈重大事件的獨家披露、深度報道和第二落點的挖掘,以及當紅明星的深度採訪。
“新時尚”為讀者提供文化消費的參考,提倡文化消費的新貴運動和極簡主義,涵蓋都市時尚生活,緊貼都市生活新亮點、重大流行動態、新的生活態度或群體。
《娛樂周刊》還將定期向讀者隨報贈送可視光碟,內有熱門影片的精彩預告、影視MV、幕後花絮,並收錄有各影視機構精心製作的專題節目,使得報紙不但能讀,還有節目可看。該舉措既是對讀者的超值回饋,也是傳統紙媒廣告形態向電視廣告拓展的有益嘗試。